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五篇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五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大膽地設計出太空中的各種飛行器,想象出自己在太空上游戲的場面。

2、鼓勵幼兒大膽合作,大膽構圖和用色。

3、體驗創作的快樂與成功。

活動準備:油畫棒、水性筆、鉛畫紙、顏料、信封、太空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

你們知道“神州五號”嗎?誰來說說關於“神州五號”的事?

(直接切入主題,激起話題,引發幼兒興趣和自豪感,爲下一步活動做準備。)

二、以讀信的方式激發想象並進行創作

告訴你們一個喜訊,今天我收到楊利偉叔叔寄給小朋友的一封信,你們想不想聽聽?教師讀信:小朋友,你們好!我是楊利偉,“神州五號”是由我國航空設計師自行設計的載人飛船,我乘着它遨遊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想。你們想不想也上太空玩呢?想不想坐着自己設計的飛行器去呢?你想設計什麼飛行器,他是什麼樣的?能不能給他起個好聽的名字?把你的想法告訴小朋友。

太空真神奇,在太空上你會看到什麼呢?你一定非常想在太空上玩一玩吧,你想怎麼玩呢?

讓我們趕快把它畫下來吧。

(既給予幼兒充分的、自由表達的空間,又爲能力弱的幼兒提供了向同伴學習的機會,體現了生生互動)

三、語言交流

請小朋友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講給小朋友和老師聽。

(讓幼兒傾聽他人的介紹和向他人介紹自己的作品,發展了口語表述力,逐步學會

欣賞同伴的智慧,學習吸收他人的閃光點,達到資源共享,互相提高。)

四、作品展覽

快看,太空隧道來到了我們面前,楊利偉叔叔在向我們招手,讓我們帶着自己的夢想到太空遨遊吧。

遊戲:美麗的太

活動目標:

1、創造性地想象太空中的各種物體,並用廢舊材料大膽地進行製作。

2、培養幼兒解決問題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3、體驗創作的成功、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師生共同收集的廢舊材料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神祕的太空歡迎每一位愛動腦筋的小朋友,今天,我們就一起用能幹的小手把太空世界展現出來。這裏有我們一起收集的各種材料,請小朋友想一想,你想做什麼?怎麼做?

(把問題交給幼兒,讓他們自由發揮想象,自願選擇材料,學會思考,學會協商,學會合作,使幼兒的能力和個性得到發揮。)

二、幼兒製作:

泥工區 建構區 廢舊材料區 體育區

(在此過程中,教師始終是一個支持者、引導者,教師在觀察中發現問題,鼓勵幼兒自己去想辦法,提出建議,尋求同伴的合作,借鑑同伴的經驗,使其獲得成功的體驗。對於部分失敗的幼兒,與其共同探討失敗的原因,爲下一次實踐提供更多的經驗。)

三、幼兒遊戲:

讓我們帶上自己的作品去發射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背景

每次小朋友洗手的時候,老師都要提醒小朋友:“小朋友洗手的時候把水龍頭要開小一點,洗完手立即關掉水龍頭。”爲了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老師不厭其煩的督促。這是其一。

另外,隨着社會上水污染的現象越來越嚴重,經常看見水面上有漂浮物,水的顏色變了等等。

同時結合本週主題“保護環境”,爲了讓幼兒感知水和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懂得水的寶貴。因此,我設計了這一綜合活動《寶貴的水》。

活動目標

1、 感知水和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懂得水的寶貴。

2、 能積極設想保護水資源的方法並樂意參與保護水資源的行動。

活動準備

水的各種用途的圖片、水受到污染的圖片及人們治理污水的圖片

活動過程

1、瞭解水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1)討論:我們什麼地方需要用到水?

(2)出示水各種用途的圖片,引導幼兒講述水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人們的生活、生產活動都離不開水,動物、植物都需要水。)

(3)結合水受到污染的圖片請幼兒設想:如果沒有水或世界上所有的水都受到了污染會怎麼樣?

2、激發幼兒積極設想保護水資源的方法:

(1)向幼兒介紹目前全球可用水資源缺乏、水資源正受到嚴重污染的嚴峻狀況。

(2)請幼兒討論並設想保護水資源的方法(如不向河道亂仍垃圾、工廠不向河道排放工業廢水、加強水資源的管理等)

3、鼓勵幼兒從自身做起,在日常生活中節約用水,積極參與宣傳、保護水資源的行動。

課題分析

1、本活動利用各種圖片引導幼兒由講述水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及水受到嚴重污染,最後設想保護水資源的方法,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了幼兒講述的積極性。

2、通過本次活動,幼兒知道要從自身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要節約用水,積極參與宣傳、保護水資源的行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一、探索哪些物體會滾動在活動室裏散放着紙杯、茶葉筒、球、塑料盒、積木等各種物品。

1、玩一玩,分一分(操作一)T:小朋友看,地上有什麼?請你玩一玩,看看哪些東西會滾動,把它找出來,放到打“√”的筐裏,不會滾動的放到打“×”的筐裏(過會收掉)。

2、幼兒操作,集體檢驗結果(請兩名幼兒來檢驗)。

3、認一認,各形體(圓柱體,球體,豐富“圓錐臺”)T:會滾動的東西里面可以分成幾類?它們是什麼形體?

小結:上下一樣粗,上下兩個面是一樣大的圓形的物體叫圓柱體。

不管從哪邊看都是圓的,不管往什麼方向推都能滾動的物體叫球體。

一頭大一頭小的叫圓錐臺。

4、T:爲什麼這些東西會滾動?你發現了什麼祕密?

小結:它們的身上都有一個地方是圓的,圓的東西沒有角,所以會滾動。

二、遊戲“滾進球門”,探索不同物體的不同滾動路線,並記錄。

1、T:你知道這些圓柱體、球體和圓錐臺它們的滾動路線是怎樣的?(自由討論)我們通過遊戲“滾進球門”來驗證一下你們的想法。

2、玩法介紹:兩人面對面,一人分開雙腳做球門,一人滾動物體進球門。集體聽老師口令“123,滾”,注意提醒幼兒觀察物體滾動路線。第二遍交換。

3、幼兒遊戲“滾進球門”(操作二)4、集體交流遊戲結果T:你在玩這些東西時,有沒有都滾進球門?(沒有)你遇到了什麼困難?

T:爲什麼圓錐臺滾不進球門?(圓錐臺一頭大一頭小,滾動的時候會轉圈。)結論:原來圓錐臺滾動時會轉彎,不能滾進球門,而圓柱體和球體都能滾進球門。

三、遊戲“趕小豬”,探索圓柱體和球體滾動時哪個更靈活?

1、師一手拿圓筒,一手拿皮球T:我們知道了圓柱體和球體都能滾進球門,那你知道它們滾動時誰更靈活嗎?

讓我們通過遊戲“趕小豬”來找到答案吧!

2、出示“趕豬棒”,介紹遊戲玩法T:這個遊戲需要三個人合作,兩人做小樹,一人分別趕“皮球小豬”和“圓筒小豬”,繞過“兩棵小樹”。看看誰先到達,誰就靈活。

3、請兩組幼兒遊戲,其餘幼兒觀看結果。(操作三)4、集體交流,得出結論。

T:你覺得“皮球小豬”和“圓筒小豬”,誰更聽話,更容易趕?(皮球)爲什麼“皮球小豬”好趕,“圓筒小豬”難趕呢?

小結:我們趕圓柱體時,它只會往一個方向直直地滾去,轉彎時不靈活,而皮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地滾動,很靈活,很聽話。

T:你們說球體的滾動路線是什麼樣的?圓柱體呢?(四面八方、直直的)5、出示大記錄紙,帶領幼兒完成記錄表T:玩了這麼久,我們趕緊把它們的滾動路線記錄下來吧!老師這裏有一張物體的滾動路線記錄表,我們來看看。

T:你能看懂這些標記嗎?誰來記錄?

總結:原來圓柱體的滾動路線直直的,圓錐臺會轉彎,球體可以向四面八方滾動。

四,延伸活動1、T:今天,我們玩了這麼多會滾動的玩具,還發現了一個祕密,就是他們滾動的路線不同。平時在家,你們還在哪兒看到過會滾動的東西?它們滾動的路線又是怎樣的呢?請你們回去玩一玩、試一試,把它們滾動的路線記錄下來,明天帶到幼兒園給小朋友看好不好?

2、每人發一張記錄紙,回家記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地球是人類的家,瞭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的關係。

2、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促使孩子形成積極的環保行爲。

3、發展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培養幼兒動腦,動口的學習習慣。

活動準備

地球儀、“動物世界”錄像片、動物玩具、圖片若干

活動重點

讓幼兒知道,我們的生存是和環境分不開的,理解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活動難點

理解“地球是我們的家”的含義。

活動過程

一、觀察周圍的環境。

利用戶外活動或郊遊的機會,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的環境。欣賞花草樹木的美。啓發幼兒發現:花草樹木生長在什麼地方?花草樹木的生長都需要什麼?(水、空氣、陽光、土壤等)

二、欣賞圖片和錄像片。

教師事先錄好“動物世界”和世界各地自然景觀片斷,然後和幼兒一起欣賞。啓發引導幼兒:你看見了什麼?你認識哪些動物?它們生活在哪裏?(山、河、湖、海等)

三、觀察地球儀。

1、教師教幼兒觀看地球儀的方法,認識地球儀上的各種標誌(山、海、河、陸地、城市、平原等)。

2、在地球儀上尋找大海、陸地、高山、平原,教師介紹中國、北京和自己居住的地方。

3、談一談你去過哪些地方?爸爸、媽媽去過哪些地方?

4、和幼兒一起做遊戲──“送動物回家”。請幼兒將各種動物圖片貼在地球儀上。

四、講故事──《地球生病了》(自編)。

討論天空、河水、大地是怎樣生病的?(被污染)怎樣才能治好地球的病?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知道的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

五、學做“地球醫生”。

1、與“講故事”活動銜接,帶幼兒到佈置好的場景中去尋找有沒有垃圾、污水、廢棄物,討論怎樣治好我們周圍的環境,激勵幼兒動手當地球醫生,一起醫治好我們的環境。

2、教幼兒做衛生,自己創設清潔的環境,讓幼兒充分感受生活在美好環境中的快樂。

3、鼓勵幼兒向家人宣傳保護環境的知識

願小朋友都來爭當地球醫生,保護我們的`地球,愛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家園━━地球。

六、續編故事《地球的病治好了》,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活動結束:教師可以結合本地區環境特點和環境污染的實例,擴展以上活動內容。分多次活動進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對大自然的複製現象感興趣。

2、用拓印或模印的方法複製某一自然物。

3、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4、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活動準備:

黑色或棕色蠟筆,白紙

活動過程:

一、擁抱大樹

來到戶外,每個人尋找一棵自己喜歡的大樹,做上記號,並與之擁抱。

師:閉上眼睛,用手感覺樹皮的質地,說說自己的感受。

二、給樹幹畫素描

師:每個人喜歡的樹不同,摸上去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用什麼辦法能把大樹的樹幹樣子一摸一樣地記錄下來。

介紹拓印地方法:把紙蒙在樹皮上,一手緊按紙,一手用蠟筆在紙上摩擦,只要用力恰當,樹皮的樣子就會顯現出來。

幼兒各自拓印樹皮。引導幼兒設法用各自的方法畫上該樹木的記號。啓發幼兒將作品與原物進行對照,看看是否相象。

三、把大自然的禮物帶回家

師:我們把地上的樹皮,樹葉這些大自然的禮物帶回家,再用一些辦法把它們複製出來,好嗎?

活動反思:

生活中的事物和幾何體都有着或近或遠的聯繫。可以更確切的說,我們的生活和幾何體密不可分。學生的桌子、鉛筆盒……是長方體的,學生的鋼筆、教師用的粉筆……是圓柱體的;我們住的房子由幾何體組成的……若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時能感受到美,那一定會對學習起到促進作用,也一定能學好素描知識。在我的教學中或許是太強調素描的嚴謹了,沒能讓學生去很好地感受它的美。所以從學生的反應中我覺得在教學中忽略了對學生的審美教育。在以後的教學中,可以利用圖片欣賞、實物欣賞以及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讓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一些幾何體的美,這樣可能更有利於學生學習素描知識。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生活是精彩的、美麗的。生活裏有我們想認識和了解的一切。我們走進生活就走進了“百科全書”,從生活中我們能找尋到想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