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安全教案三篇

【精選】幼兒園安全教案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安全教案3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幼兒園安全教案三篇

幼兒園安全教案 篇1

安全用電

活動目標

1.幫忙幼兒瞭解安全使用電器得粗淺知識。

2.學習詞彙:插頭、插座、觸電。

活動準備

掛圖“安全用電”(一)、(二)、(三)、(四)。

活動過程

1.透過提問,引起幼兒談話興趣,啓發幼兒講述電的用途。

提問:

(1)天黑了,什麼都看不見了,這時候我想看書怎樣辦?

(2)天氣十分熱,我想在一個涼爽的環境裏工作,怎樣辦?

(3)房間的地毯上落了許多灰塵,我想把它打掃乾淨,用什麼?

(4)燈、電風扇、空調、吸塵器,要讓他們工作起來,都需要用什麼?

(5)在我們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也需要用電?

小結:電有這麼多的用處,它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方便,我們在生活中越來越離不開它了,它是我們的好朋友,但是這位朋友有時候也會發脾氣傷人的。

2.取出畫面,引導幼兒觀察、討論,幫忙幼兒瞭解安全使用電器得粗淺知識。

電在什麼時候會發脾氣傷人呢?請小朋友看圖片,想一想他們這樣做對嗎?

(1)請幼兒取出畫面(一)觀察:小熊用剪刀在剪電線。提問:這隻小熊做的對不對?這樣做會怎樣?爲什麼?

根據畫面(一)引導幼兒思考、討論:

①如果你家有破損的電線怎樣辦?

②如果馬路邊有斷電線落在了地上,你需要透過那裏,怎樣辦?

③能不能把電線放在靠近爐子的地方使用?爲什麼?

(2)幼兒取出畫面(二)觀察:小老鼠將手指伸進電源插座的孔內。

提問:這隻小老鼠在幹什麼?他這樣做對不對?會發生什麼問題?

根據畫面(二)引導幼兒思考、討論:

①如果電源插座已損壞,還能不能用?

②如果你想看電視,可電源插頭還沒插上,怎樣辦?

(3)幼兒取出畫面(三)觀察:一幼兒在浴室內洗澡,一電暖器放在潮溼的地上,小朋友伸出潮手想摸電熱器。提問:這微笑朋友在幹什麼?這樣做會怎樣?

根據畫面(三)討論:

①一位小朋友正在看電視,他發現電視機上落了許多灰,就拿了一塊溼抹布來抹,對嗎?爲什麼?就應怎樣做?

②器內不留意弄進了水,還能不能用?爲什麼?怎樣辦?

(4)請幼兒取出畫面(四)觀察:一幼兒在臺燈下看書,另一幼兒把檯燈放在被子裏看書。根據畫面(四)討論:

①夏天看電視時,能不能將蓋布一向罩在上面,不取下來。

②電器能不能放在容易燃燒的物品旁使用?(如紙、木屑等)

幼兒園安全教案 篇2

活動目標1.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瞭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處的方法。

活動準備1.有關的圖片四張。

2.請一位幼兒不認識的阿姨扮演陌生人,並設置表演情境。

3.玩具、果凍、巧克力。

活動過程一、故事《沙沙和陌生人》

1.講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變色龍沙沙獨自在院子裏玩,這時一個陌生人問他公園怎麼走,沙沙有禮貌地告訴了他該怎樣走,陌生人非常感謝沙沙。回到家裏,沙沙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說:“沙沙,你做得對!不過還有一些事情你要多加註意。”沙沙連忙問媽媽:“還有什麼事情應該注意的呢?”

2.集體討論:(1)媽媽爲什麼說沙沙做得對?(2)我們來猜猜媽媽還對沙沙說了哪些應該注意的事情?

3.出示圖片:

圖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時,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圖二:陌生人給你禮物或好吃的東西時,你不能要。

圖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時,你不能帶路。

圖四: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時,你要反抗,大聲呼救。

二、情境練習情境一:一個陌生的叔叔對一位小朋友說:“小朋友你真可愛.我請你吃果凍。”接着又拿出玩具給他玩。

集體討論: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禮物,應該怎樣對他說?

情境二: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入教室,對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好朋友,她今天沒有空來接你。讓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師提醒:(1)你認識她嗎?(2)如果你不認識她.能不能輕信她的話?(3)那你應該怎麼對這位阿姨說?

教師小結:對待陌生人要有禮貌,但不能輕易相信他們的話,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選擇遊戲(每題分A、B兩個答案,幼兒站在認爲正確的答案那一邊)1.陌生人就是壞人嗎?

A. 陌生人就是壞人。B.陌生人不一定是壞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A.能去公園和遊樂場。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個認識的阿姨想帶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B.必須先告訴爸爸媽媽。

4.有個不認識的叔叔給你東西吃:

A.巧克力、果凍不能吃,飲料可以喝。

B.什麼都不能吃。

5.下大雨時一個陌生人說用車送你回家。

A.先說謝謝再上車。B.不能上車。

6.陌生人問你的名字.家裏有誰.能不能告訴他?

A.只能告訴名字,不能告訴他家裏有誰。

B.什麼都不能告訴他。

四、結束活動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成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

活動反思在活動的開始部分通過和幼兒講變色龍沙沙和一個陌生人之間發生的一段事情,引發幼兒在現有經驗的基礎上談談對“陌生人。的理解,以及遇見陌生人應注意些什麼。再通過集體的學習,幫助所有幼兒瞭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處的方法,讓孩子知道如何應變可能遇到的危險:我認爲僅僅告訴幼兒“不接受陌生人的糖果或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向孩子描述可能遇到的情況.然後指導孩子如何去做。所以我在活動中設置了一些與幼兒實際生活非常貼近的情境,引起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認識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和現象,再通過遊戲活動,共同分析判斷,懂得在生活中不要輕信陌生人的話,更不要跟陌生人走。

幼兒園安全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城市交通的不斷髮展促使我們加強交通安全教育,讓幼兒瞭解一些危險因素,明白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設計這個活動時,我首先根據小班幼兒的已有生活經驗與認知發展水平,將目標定位爲:瞭解行人在馬路上就應遵守的一些交通規則,培養初步的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由於小班幼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因而活動資料不能過於繁雜,而應簡單明確。爲此,我選取了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幾個場景,教育幼兒不在馬路上玩耍,要走人行道,過馬路要走斑馬線等。我採用多媒體課件、情景模擬遊戲等引導幼兒參與活動,並請家長在平時參與教育活動,實現家園共育,以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潛力。

活動目標:

瞭解行人在馬路上就應遵守的一些交通規則,構成初步的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潛力。

活動準備:

1、幼兒有與成人一齊外出的經驗。

2、有關模擬遊戲的情景創設。

3、課件《看望兔奶奶》。

活動過程:

1、邊觀看課件(一)邊討論。

(1)兔奶奶生病了,兔媽媽帶兔寶寶去看望她。半路上,兔媽媽到水果店給奶奶買水果,兔寶寶就跑到了馬路上。她看到花叢中有一隻漂亮的蝴蝶,就去捉蝴蝶玩。蝴蝶飛到了馬路中央,兔寶寶就一路追過去,差點被車撞上。

(2)爲什麼兔寶寶差點被車撞到

(3)教師歸納:兔寶寶離開媽媽在馬路上玩耍,差點被車撞上。這樣太危險了,不管什麼狀況我們都不能在馬路上玩。

2、邊觀看課件(二)邊討論。

(1)兔媽媽和兔寶寶繼續往前走。奶奶家就在馬路對面,兔寶寶興奮地想衝過馬路見奶奶,但是被兔媽媽一把拉住了。

(2)兔媽媽爲什麼要拉住兔寶寶過馬路就應走哪裏

(3)教師歸納:過馬路要走斑馬線。

(4)十字路口有斑馬線,行人是不是什麼時候都能夠走呢什麼時候能夠走

(5)教師歸納:過十字路口要看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

(6)兔媽媽和兔寶寶走到斑馬線前,等綠燈亮時再穿過馬路去奶奶家。

3、小結:

兔寶寶在路上遇到了一些危險,你們明白怎樣才能避免那樣的危險嗎(幼兒回答後,教師用自編兒歌進行歸納:小朋友,要牢記,走路要走人行道,路上玩耍不能夠。過馬路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確保安全是第一。)

4、在情景模擬遊戲“去春遊”中或到馬路上去實地體驗。

(1)帶領幼兒一邊走一邊根據場景提問,鞏固對交通規則的認識。

場景一:人行道和車行道

師:前面有兩種道路,行人就應走哪一種路(人行道。)

師:行人就應注意什麼(靠右邊走,不能邊走邊玩,個性是不能到車行道上玩。)

場景二:十字路口

師:要過馬路了,我們就應怎樣走(找到斑馬線,看清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

場景三:天橋

師:這是什麼我們就應怎樣走(走天橋就像走幼兒園的樓梯,要靠右邊一個跟着一個走,不能推也不能擠。)

(2)順利到達目的地之後,引導幼兒對剛纔的狀況進行小結,啓發幼兒把過天橋的要點編到兒歌裏去,如“過天橋靠右邊,一個跟着一個走”。

延伸活動:

行人走在馬路上還就應注意什麼請和爸爸媽媽一齊找一找,然後把它們也編到兒歌裏去好嗎(金塔幼兒園朱冬梅)

健康活動反思《我帶寶貝上幼兒園》

情景描述:

不少幼兒在家都有自己喜愛的玩具,這些寶貝寄託着幼兒的依戀之情,所以在開學初,就允許幼兒帶一兩件喜歡的玩具來園,有帶小汽車的、有帶洋娃娃的、有帶小熊的……這在穩定幼兒情緒方面起到了用心地作用。

這天的教學資料是《我帶寶貝上幼兒園》,所以結合小班孩子的特點,我請幼兒拿上自己的寶貝玩具,並用幼兒喜愛的方式切入話題:

“你們都有些什麼寶貝阿!?”

“老師也好想抱抱你的玩具小娃娃阿!”

“老師也有自己的寶貝呢,想明白嗎?我要變變變……”最後告訴並擁抱幼兒說:“其實老師最喜歡的寶貝就是你們。”

等等這些,都讓小班的孩子開心的不得了。

理論分析:

曾看到幾個激發興趣的方法,我想對小班孩子的激趣或許也有必須的借鑑和啓發吧!

1、幽默。

教學幽默的'基本特徵之一就是趣味性,它與孩子的學習興趣密切相關。教師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會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鳴,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枯燥乏味的學習轉成一種精神享受。

2、要注意講課的節奏。

課堂教學需要講究節奏的變化,要有張有弛,教學節奏的掌握要貼合孩子的認識水平,課堂上的自學、設問、講授速度要和學生的思維水平相符。過快的節奏,不易使孩子聽清楚,而且使孩子缺乏思考和消化的餘地,更易使幼兒產生緊張和疲勞。過慢的節奏,容易使幼兒精神鬆懈,分散學習的注意力。沒有快慢變化的節奏也容易引發幼兒的一種習慣性抑制心理而削弱幼兒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習的熱情,收不到預期的效果。

所思所悟:

小班的孩子喜歡玩具,他們都有自己的最愛,結合小班幼兒的特點,以小朋友們喜愛的話題入手,更便於開展教學,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也會被激發。

能夠說這堂課拉近了老師和孩子們的距離,但同時我也發現,孩子們確實是太小了,又是剛剛開始正常的教學活動,自然是有許多不安分的表現:請個別小朋友介紹自己帶來的寶貝時,一些幼兒就在下面忍不住玩自己的玩具,注意力不是很集中,這些現象我覺得也是正常的,關鍵是作爲教師在以後的日子裏如何加以正確引導,這纔是最最要緊的。

在讓幼兒分享寶貝,交換玩具玩的時候,大多數幼兒表現很大方,願意與同伴交換,值得表揚!

還有一點,我覺得作爲教師,個性是帶小班的孩子,教師要善於捕捉孩子們的性格、習慣、愛好、特點等等,把握他們纔能有效地發展他們,這是我體會最最深的。

幼兒,鼓勵稍差幼兒,活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