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優秀教案模板6篇

【精華】幼兒園優秀教案模板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幼兒園優秀教案模板6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提高安全意識,學習溺水安全的有關知識。

2、瞭解溺水安全的有關內容,要求小朋友都要提高安全意識。

3、自己能改變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習慣,提高對生活中違反安全原則的行爲的辨別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溺水事故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小朋友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對,現在是夏季,天氣漸漸變得熱了,你們熱了怎麼辦?

2、今年有好幾個小朋友因爲天氣熱就去河裏、池塘裏洗澡,你們想知道他們去洗澡發生了什麼事嗎?(有好幾個小朋友下河洗澡被淹死了,他們再也見不到自己的爸爸媽媽了。)

二、防溺水教育。

1、小朋友們,我們怎樣纔不會發生溺水事故呢?

2、教育幼兒週末、節假日、寒暑假嚴禁到池塘、無蓋的水井邊等處戲水、游泳。不能獨自或結伴到池塘邊釣魚、游泳、玩水。

3、教育幼兒在來園、離園的途中千萬勿去玩水,下河游泳。

4、我們還小,很多小朋友都不會游泳,如果發現有人不慎掉進河裏、池塘、水井裏等,不能冒然下水營救,應大聲呼喚成年人前來相助或撥打“110”。

5、前段時間,我們瑞金的一個鄉鎮小學的學生,結伴到河裏去釣魚玩,有兩名學生不慎掉

進河裏溺水死亡,這個悲慘的事實告訴我們了什麼?這幾個同學違反了哪些安全規則?我們應該如何遵守安全規則?

6、觀看溺水事件圖片,請幼兒討論說說應該怎麼做?並引導幼兒說一說日常生活中應該怎麼防範溺水事故的發生?

三、結束活動。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繪畫跑步的人。

2、通過自己跑動及觀察他人跑步姿勢等方式,感受跑動中人物四肢的形態。

3、願意將自己的觀察表現出來。

活動準備

1、幼兒有繪畫人物的經驗。

2、事先將畫紙夾在畫夾上。

3、勾線筆,水彩筆若干。

活動過程

1、帶領幼兒到操場上跑步,激發活動興趣。

教師:請小朋友找一個空地方跑一跑。跑的時候你有什麼感覺呢?

2、引導幼兒觀察跑動中人的手部和腿部的形態。

(1)教師做正面跑步的慢動作。

教師:我們跑步時,手臂是什麼樣子的?朝哪個方向彎的呢?腿是什麼樣子的?怎麼彎的呢?兩條腿一樣嗎?人的身體呢?

(2)教師做跑步的不同角度的慢動作。

教師:從我的側面看一看,再從後面看一看,跑步的人是什麼樣子的?

(3)觀察同伴跑步動作。

教師:請男孩子先跑,女孩子觀看,等會我們交換。

(4)自己邊跑邊感受。

教師:自己再去找一個空地方跑一跑,看看跑的時候手和腿是怎麼擺動的,跑的時候你有什麼感覺。

●在體驗的基礎上創作,符合幼兒的邏輯思維和情感需求。事實也證明,幼兒更加喜歡這種表現方式。

3、幼兒繪畫,教師指導。

(1)教師:今天我們來畫跑步的人。請你把剛纔和朋友跑步的樣子畫下來。想一想跑步的人的四肢是怎樣的動作。如果你記不清了,還可以找個空地方跑一跑再畫。畫的時候想跑也可以,但是要把畫夾和筆先靠邊放好。

(2)教師:畫好的小朋友可以坐在一起,相互欣賞一下。

4、收好畫夾,回活動室。

活動建議

☆活動延伸 ①以《我的一天》爲題,嘗試繪畫自己一天的生活,表現人物的不同動態。②欣賞運動會中不同的運動項目,嘗試繪畫“運動中的人”。

☆區角活動 ①數學區:統計班級中喜愛運動的人數及喜歡的項目。②手工區:製作信封娃娃(或水果娃娃、蔬菜娃娃等)。

☆家園共育 進行親子體育活動,如登山、划船、踢球等,活動後進行繪畫。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大班孩子對於純粹以“數字符號”進行“運算”的數學活動尚顯吃力。這種吃力,有時候表現在運算時的猶疑和出錯,有時表現在偷偷摸摸的手指掐算中,還有時候表現在偏愛加法運算、迴避減法運算中,等等。究其原因,是與他們具體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年齡發展階段密切相關。在相關的課程安排和活動設計中,爲了減少孩子在數的運算學習中的困難,我們慣常的做法是:從比較簡單的2的加法開始學起,在活動中儘可能豐富的材料、反覆的操作,爲他們的運算思考形象的支撐和儘可能多的知識歸納和演繹的機會。然而,對於孩子的數學運算學習而言,收效並不明顯。

從孩子們屢禁不止的“掐手指”運算中受到啓發,筆者利用孩子們生活中熟悉的“10個手指頭”,作爲他們學習加減法的形象具體、使用便捷的“操作材料”,來支撐他們運算思考,以期孩子從相對固定的操作對象、持續漸進的運算學習過程中,能夠逐漸產生從“手指在眼前”到“手指在心中”的相關10以內數運算的概括、內化。同時,本着“每一位幼兒都是其他幼兒的重要資源”的思考,引導孩子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在輕鬆的手指遊戲表演、記錄等的互動情境中,共同梳理出10的減法算式,體會同伴合作學習帶來的數學學習的成就感、勝任感。這些相關運算活動的積極情感和學習技能的積累會潛移默化地遷移到日後的2~9的加減法學習活動中去。

活動目標

1.以同伴10個手指的“藏起”爲情境進行10的減法算式的記錄,體會減法算式在記錄數量變化中的簡單、便捷。

2.比較同伴間10的減法算式記錄條目的多、少、一樣多,體會“有順序”的操作活動給記錄帶來的幫助。

3.在遊戲活動反覆進行中,增進幼兒對“一”、“一”等符號的理解,激發幼兒對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有過兩兩結伴進行合作運算和記錄的經驗。

2.教師自制10隻手指分別藏起1個到9個的.圖片,以及對應的10的減法算式ppt課件。

3.記錄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手指遊戲。

和幼兒一起玩他們所喜歡的手指遊戲。

師:你有幾個手指頭?你喜歡它們嗎?你會用手指頭擺造型嗎?這個造型要用幾個手指頭?

(這一環節的意義在於讓孩子從對手指遊戲、手指造型的自由表現中’,豐富和加深幼兒有關手指和數量的特殊表象,爲接下來的數的運算活動建立“跳板”。)

2.看“圖”玩遊戲——手指頭,藏起來!

(1)介紹遊戲玩法,激發幼兒的興趣:老師喜歡一個“藏起來”的手指遊戲。我來藏,你來猜,看看能不能猜出老師藏了幾個手指頭。

(2)教師演示,幼兒猜測。幼兒猜測後,教師追問:你怎麼猜得這麼準的呢?鼓勵幼兒把自己的觀察、思考用清晰的語言表達出來,比如“我知道少掉了××,它們一共是4個,所以藏起了4個”。

(3)鼓勵幼兒自主玩這個遊戲。教師可以用激將法,比如說:你們會玩這個遊戲嗎?讓你看“圖”玩“藏手指頭”的遊戲你能行嗎?

(4)出示“圖卡”,逐張和幼兒討論圖畫的意義:這是什麼意思?提醒你們藏幾個手指頭?

(5)幼兒自主看“圖”遊戲。

(由“藏起”的遊戲,自然引發到對“少掉”的直觀理解,再分別與數學符號“10”、“一”、“4”等之間建立更進一步的聯繫,引發幼兒自主建構“10一4”這一算式中所隱藏的數學運算意義,並通過自身的實踐——也來玩“藏起”遊戲,在動作表現中不斷鞏固和加深對減號以及減號前後數字的理解認識。這個過程必須以孩子自身的反覆動作爲基礎建構,孩子的理解認識才能深入透徹,日後的應用也纔有可能自如流暢。)

3.“示意圖”大變身——看看“?”來回答。

(1)將“10一1”變化成“10一1=?”,引導幼兒觀察思考:你發現了什麼?這是什麼意思?如果讓你來回答這個“?”你會怎麼回答?

(2)結合情境“10—1=9”所表達的完整意思:原來是10個手指頭,藏起了一個手指頭,還剩下9個手指頭。

(3)通過追問,引導幼兒理解各種符號的意義:“一”後面的數字是什麼意思?“=”後面的數字又是什麼意思?

(4)出示圖片“10一4=?”,引導幼兒思考:你會回答嗎?你怎麼回答出來的?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

(5)請幼兒自主出題進行運算:讓你來出“題目”考考大家,你還會出些什麼題目?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及時書寫算式,並引導集體中的其他幼兒及時回答。

同時引導幼兒思考:哪些題目我們回答比較快?爲什麼?有沒有什麼方法把那些讓我們“回答得慢”的題目再快一點呢?

:如果讓你給今天我們玩的這個遊戲取個名字,你說是什麼遊戲?(10的減法)剛纔我們看到的這些“圖”就是“減法算式”。

(至此,孩子們對於10的減法算式的完整結構纔有了整體認識和理解。回顧這個逐步建構的過程,是以孩子的操作遊戲爲基礎,讓孩子主動觀察發現、積極猜測理解的動態的過程。抽象的減法運算因爲有了孩子手、眼、.腦的相互協同、互爲補充,因而在理解時孩子感覺自然、輕鬆。另外,運算的過程是一個複雜的內化的過程,教師鼓勵孩子將“感覺回答得快”的題目提升出來,並結合手指的形象進行印證、點評,既能夠分享個體的學習與經驗,又收穫了來自集體的智慧解析。)

4.你來玩,我來記——10的減法算式還有哪些?

(1)引導幼兒分組自主玩減法遊戲:10的減法算式可不止“10—1=9、10—6=4”這幾條。現在請你和你身邊的小夥伴一起,一個表演手指遊戲,一個來記錄算式,想想怎樣表演記錄的算式多、而且不重複。

(2)交流、展示與分享:看一看、比一比,哪些算式你們都找到了,哪些你沒有找到?爲什麼?

(3):有順序地表演手指遊戲,所有的l0的減法算式都會被一條條地記錄下來。

(4)再次結伴活動,展示作業成果。在這過程中追問:你的小夥伴在記錄10的減法算式時記得怎麼樣?錯了沒有?你怎麼幫助他的?

(利用結伴分組來討論一個已經明確了目的的活動——10的減法,能讓孩子們以更加專注的狀態,在分別作爲說話者、傾聽者、記錄者的角色轉換中,思考自己和合作夥伴的想法、表現,形成和回答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梳理提升出操作遊戲中的經驗、結果。這種“幼一幼”互動中動態的、變化的探索過程,較之於“幼一作業紙”的靜態作業活動,能給予孩子活動的積極性以及濃厚的興趣,更能促進他們相關數的減法知識的自主建構。)

5.延伸——10的減法算式還能記錄什麼?

(1)拓展幼兒的思考:10的減法算式不止是能記錄10個手指藏起來的遊戲,還能記錄、表示很多事情呢,你猜猜看。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以簡筆畫的形式畫出問題情境並配上完整的減法算式記錄。

(3)結伴討論:還有什麼事情可以用得上這些減法算式?

(“藏起”本身所帶來的“減少”相對於手指遊戲情境是特殊的。而數的減法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中應該具有一般的、普遍的應用意義。從當前的學習出發,引導孩子將已有的減法知識進行遷移、演繹,這既是當前的數學學習活動的必要環節,也是日後的所有的數的加減學習活動所必須注意的。)

附:

大班數學10的加減法

學習進程建議

1.10的減法(4周)

2.10的加法(2周)

3.5的減法(1周)

4.5的加法(1周)

5.6的加減法或9的加減法(2周;根據幼兒的選擇定前後的學習順序)

6.5以內的加減法(3周)

7.7的加減法(2周)

8.8的加減法(2周)

9.複習6-10的加減法

l0.複習l0以內的加減法

進度安排原由

1.將10的減法作爲加減法運算的開端,其內容本身的煩雜和細碎能爲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回顧學習經驗且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熟悉這些經驗的機會。隨着回顧次數的增多,幼兒熟悉的不僅僅是對10的減法熟練掌握,更有對減法算式中符號的深入理解和生活遊戲應用中的自然滲透(比如娃娃家、超市等遊戲中的“購物”),甚至能在大數量的反覆運算中漸漸累積起個性化的“數感”的直覺。

2.有了“減法”運算作鋪墊(整體一部分一部分),在加法的運算學習中,孩子較容易遷移前面學習的經驗進人到後續的學習(部分一部分一整體),在新的學習中的勝任感和成就感會帶動他們在整個運算學習中的積極性。

3.學習的進度緊緊圍繞“手指”這個特別的操作材料展開,圍繞孩子們在活動中的學習興趣和能力有靈活的調整,這能讓孩子在相對單調的學習活動中形成主動性並獲得自我挑戰的信心。這些情感、態度,對孩子的學習影響頗遠。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理解內容,感受作品所體現的優美意境,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2、能有感情地朗誦,理解並掌握詞彙"飄落"。

3、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按照散文的句式結構,大膽仿編。

4、願意欣賞散文,感知散文語言的優美,風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組織幼兒戶外拾落葉。

2、材料準備:多媒體課件。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看、聽、說等形式,幫助幼兒理解散文內容。

2、難點:在理解散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幼兒的想象力,嘗試仿編。

活動過程:

一、看落葉,做樹葉飄落的動作,引出課題。

師:現在是什麼季節?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教師出示落葉,讓幼兒觀察落葉的顏色。

師:樹葉是怎樣從樹上落下來的?

讓幼兒運用肢體學做樹葉飄落的動作。

師:大家想一想,這些美麗的小樹葉會飄到哪裏去呢?

幼:飄到馬路上、飄到花園裏。

二、師配樂朗誦,讓幼兒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

1、師:樹葉兒飄到的地方可真多呀,今天老師帶來了一篇優美的散文,這篇散文的名字叫《落葉》,請小朋友認真聽一聽,散文裏的樹葉飄到哪兒去了?(教師有表情地配樂朗誦散文一遍)

2、提問:

⑴小朋友,散文聽完了,誰來說說這篇散文的名字叫什麼?

⑵散文裏說的樹葉都落到哪裏了呢?(幼:樹葉落在地上、溝裏、河裏、院子裏。)

⑶散文裏有哪些小動物?(小蟲、螞蟻、小魚、燕子)

三、出示多媒體課件,通過聽、看、說幫助幼兒理解散文內容。

1、完整播放課件一遍。

師:小樹葉落在了不同的地方,小動物們看見了,把它當作了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提問:你知道樹葉落在哪裏?誰看見了,把它當作什麼?

(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掌握句式:樹葉落在( ),( )看見了,把它當作( )。

●師:你最喜歡散文詩裏的是哪一句話呢,大膽地說一說。

2、分段播放課件,進一步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播放課件①:

⑴提問:秋風吹來了,天氣怎樣了,樹上的樹葉又發生了什麼變化?樹葉是怎樣落下來的呢?

⑵師解釋"飄落"的意思,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樹葉飄落。

(秋風起了,天氣涼了,一片片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豐富詞彙:飄落)

●播放課件②:

提問:樹葉落在了哪裏?誰看見了,把它當作什麼?

(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過來,躺在裏面,把它當作屋子。)

●播放課件③:

提問:樹葉又落在了哪裏?誰看見了,把它當作什麼?

(樹葉落在溝裏,螞蟻爬過來,坐在上面,把它當作小船。)

●播放課件④:

提問:樹葉還落在了哪裏?誰看見了,把它當作什麼?

(樹葉落在河裏,小魚游過來,藏在底下,把它當作小傘。)

●播放課件⑤:

⑴提問:樹葉最後又落在了哪裏?誰看見了,把它當作什麼?是怎麼說的?

(樹葉落在院子裏,小燕子看見了說:"來信了,催我們到南方去了。")

⑵提問:燕子爲什麼說來信了?

幼:樹葉落下來了就是在告訴小燕子秋天來了。

師:燕子爲什麼要到南方去呢?

幼:因爲南方比較暖和,小燕子喜歡住在暖和的地方。

師:小朋友說的都很好,那誰知道散文詩裏爲什麼說"催"我們到南方去呢?

幼:催就是叫小燕子快點去南方。

幼:對,小燕子不快點飛等天氣冷了就來不及了。

3、引導幼兒有感情地朗誦散文。

四、仿編散文。

●組織幼兒討論:

1、小朋友們念得真好,現在請大家想一想,落葉還會落在哪裏?誰看見了,把它當作什麼呢?

2、請小朋友們模仿我們剛纔學習的散文裏的句式:"樹葉落在(),()看見了,把樹葉當作()。"編出一句完整話。看看誰最聰明,說得最好?

●引導幼兒相互討論後仿編。

(如:樹葉落在草地上,小兔跳過來,坐在上面,把它當作沙發……)

附 散文內容:

《落 葉》

秋風起了,天氣涼了,一片片的樹葉從樹枝上飄落下來。

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過來,躺在裏面,把它當作屋子。

樹葉落在溝裏,螞蟻爬過來,坐在上面,把它當作小船。

樹葉落在河裏,小魚游過來,藏在底下,把它當作小傘。

樹葉落到院子裏,小燕子看見了說:"來信了,催我們到南方去啦。"

活動反思:

散文《落葉》語言優美,很多描繪性很強的句子帶有很大的情景性。所以,我認爲該語言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理解這些語句,尊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因此,在活動開始,我說:我們在課前收集了許多樹葉的圖片,一起來看看,欣賞一下好嗎?(課件演示各種各樣的樹葉)我:那麼多美麗的樹葉,你能用句子來描繪一下嗎?孩子們:有紅的、黃的、還有綠的,很好看。我:有紅黃綠三種顏色,可以用一個詞語來說,五顏六色。我:一片片五顏六色的葉子從樹上落下來,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像什麼?孩子們:像小扇子,像小鳥,還有蝴蝶。我:很多很多的五顏六色的葉子掉下來,又像什麼?孩子們:像地毯,還有被子,太漂亮了,我想把它拿來玩玩。

經過了上面的鋪墊後,我出示散文的圖畫,結合畫面,邊引導幼兒觀察,邊講述。重點是結合提問,引導幼兒理解一些比喻的句子。如:好像穿着金黃色裙子的小姑娘,飄到屋頂上,屋頂變得金黃,飄到小河裏,水面上像漂動着許多小船……最後,我帶領幼兒一起看畫面輕聲朗誦。孩子們在我的暗示下,朗誦時也帶着輕柔的舒緩和靜謐,整個活動室裏流淌着一股柔美的源泉。朗誦完後,大家都相視一笑。我知道,大家對散文所表達的那種安靜和自然美已經有了一定的體會。

總結本次活動收穫:

一、走近生活,創設體驗情境

散文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爲了實現散文的生活化,我在教學前讓幼兒去園中尋找各種各樣的落葉,在課堂上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落葉的美麗。孩子們在觀察中親身感受了落葉的五彩繽紛。因此請他們描述落葉的美麗時,他們的答案千奇百怪,有的說落葉像一隻只飛舞的彩蝶,有的說落葉像一把把漂亮的扇子,有的說落葉像小姑娘的小辮子,還有的說落葉像小金魚的尾巴。這些都是孩子們已有的生活積累,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爲散文中把落葉比喻成各種有趣的事物做了鋪墊。

二、重視體驗,讓個性飛揚

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幼兒用心去思考散文的語言,用心去咀嚼語言的美,去體驗語言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這種體驗,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而應引導幼兒在自主學習活動中自己去感悟體驗。因此在指導幼兒朗讀課文時,我鼓勵幼兒發表議論,用個性化的語言發表見解,說說自己看見美麗落葉時的高興和激動。並結合幼兒年齡特點,請他們邊說邊表演。聽着孩子們富有個性的發言,看着他們大膽有趣的表演。我彷彿捧着一顆顆鮮活個性的童心,陶醉在孩子們天真,爛漫的世界中。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水對人體的作用以及有關喝水的一些知識。

2、懂得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少喝飲料多喝水。

3、初步瞭解並養成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

活動準備:

實物投影儀、水、飲料等,有關什麼時候喝水的圖片,A、B字母卡等

活動過程:

1、引入課題,知道人體需要水。

①教師提問:我們喝的水到哪裏去了?

②通過觀察實物投影知道人體的各個部位都有水。

2、知道水對人體的一些作用

①引導提問:我們人體各個部位都需要水,假如我們不喝水會怎麼樣呢? ②幼兒交流表述。

③教師小結水對人體的作用。

3、瞭解有關喝水的一些知識

①瞭解人一天大概要喝的水量。

②提問:那我們什麼時候應該喝水?

③師:並不是什麼水都可以喝,那什麼水我們不能喝?

④懂得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少喝飲料多喝水

師:有的小朋友在平時生活中喜歡喝這些飲料(出示可樂、娃哈哈、奶茶等)平時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多喝飲料還是多喝水?

4、遊戲鞏固,引導幼兒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幼兒玩 A、B競猜遊戲

①早上起來我們應該:(A)喝一杯水 ( B)喝一杯飲料

②平時我們應該這樣做:(A)只是口渴要喝水 (B)不渴也要喝水

③我們人身上什麼地方有水:(A)各個部分都有水(B)就血液裏有水

④下的雨水:(A)是可以喝的(B)不能喝

5、拓展活動:給植物澆水

師:生活中除了人要喝水,動物、植物也要喝水,但它們也應該喝適量的水。幼兒給植物澆水,活動結束。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在遊戲中體會互動時高興的心情。在遊戲中開動腦筋如何取勝。

2、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喜歡參與遊戲,體驗。

教學準備:

彩色尾巴

教學過程:

1、玩法:兩個人成爲一組,自己在腰上繫好自己的尾巴。每組幼兒要在遊戲裏開動腦筋,想辦法抓到另一組的尾巴,同時也要看好自己的尾巴。(教師也要參與到遊戲裏)

2、規則:

畫好一個大圓圈,幼兒可以在圈內四處散開。在保護好自己尾巴時,捉到對方尾巴勝利。(在遊戲過程中一定要經常提醒幼兒注意安全,獲勝者要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