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教案範文彙編6篇

【熱門】幼兒園教案範文彙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1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門】幼兒園教案範文彙編6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通過了解,掌握故事內容,學會有條理地講述故事,發展幼兒思維的流暢性及述事的條理性。豐富詞彙:通紅通紅。學習故事,讓幼兒明白偉偉的臉爲什麼變紅了,能根據故事的情節變化,想象出新的情節和對話。

二、活動準備

蘋果紅了的配樂故事磁帶和錄音機。故事掛圖一幅。表情頭飾及蘋果樹圖畫若干。

三、活動過程與方法:

提問引入

小朋友喜歡吃蘋果嗎?喜歡吃什麼顏色的蘋果?偉偉家院子裏有棵蘋果樹,他很想吃樹上的蘋果,可是蘋果還沒有熟。你們想知道偉偉想了什麼辦法嘛?下面老師給小朋友講這個故事。

2、感知欣賞

教師出示故事掛圖,完整地講述故事後提問:故事裏有誰出現?講了一件什麼事?你能給這個故事起個名字嘛?帶着問題聽配樂故事錄音。偉偉的臉爲什麼變紅了?你最喜歡故事中的哪個詞語?

3、講述故事

幼兒集體跟錄音機講故事。分組講述故事。請幼兒戴上頭飾表演故事。

4、續編故事

請幼兒根據故事的情節變化,想象出新的情節和對話。提示:偉偉的臉蛋也變成了紅蘋果後,他會怎麼做?

5、分析討論法

你喜歡這個故事嗎?爲什麼?

四、各領域滲透:

藝術:欣賞音樂(甜蜜的蘋果);繪畫(蘋果豐收啦)

五、生活中滲透:

鼓勵幼兒多吃水果,特別是蘋果。因爲蘋果的營養價值很高,對身體有益處。

六、環境中滲透:

與幼兒一起佈置秋季主題環境,在活動室內做一棵蘋果樹。

七、家庭中滲透:

有條件的家庭可帶幼兒到果園去感受豐收的喜悅。

  附故事:

蘋果紅了

院子裏有棵蘋果樹,樹上結了很多很多的蘋果,伸手就能摘到。

偉偉很想吃蘋果。媽媽說:“蘋果要紅了纔好吃”偉偉等呀盼呀,蘋果就是不紅。他想了想,跑回屋子裏,拿來了爸爸繪畫的筆,把蘋果塗得通紅通紅。“媽媽,蘋果紅了!蘋果紅了!”偉偉大聲的喊。媽媽笑了笑,伸手

摘下一個蘋果,放在水裏洗洗,蘋果變青了,水變紅了……

媽媽望着偉偉,偉偉的手也紅紅的,偉偉很不好意思,他用雙手捂住了臉蛋……這下,偉偉的臉蛋也變成了紅蘋果啦!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動植物之間的食物鏈,感知它們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係。

2、懂得自然界中每一種動植物都是不可缺少的,從而理解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食物鏈課件,幼兒集體繪畫紙四份,四條食物鏈的圖片,食物鏈頭飾若干,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從動物喜歡吃什麼食物引出話題。

2、交代繪畫要求和時間。

二、初步探索動、植物間的食物鏈關係。

1、分析第一組小朋友的畫。

引導幼兒找出:莊稼→蝗蟲→青蛙→蛇→老鷹。這條因爲食物而串在一起的鏈子關係。

2、分析第二組小朋友的畫。

在老師的幫助下,幼兒來尋找畫中的鏈子關係:海洋植物→海洋小動物→蝦→燈籠魚→鯊魚。

3、分析第三、四組小朋友的畫。

把幼兒分成兩組分別從第三、四副畫中尋找鏈子關係:蘑菇→兔子→狼;糧食→老鼠→貓頭鷹。

4、分析總結出:食物鏈。

三、通過課件,感知食物鏈的作用。

每條食物鏈中都有許多動、植物,假如少了一種能不能行?

在“莊稼→蝗蟲→青蛙→蛇→老鷹”這條食物鏈中:

1、假如地球上所有的青蛙都沒有了,蛇會怎麼樣?

2、蛇都死了,老鷹會怎麼樣?

3、蝗蟲會怎麼樣?

4、到處是蝗蟲,莊稼會怎麼樣?

5、莊稼都被蝗蟲吃完了,會發生什麼後果?

6、那麼食物鏈中都有動、植物,能不能少一種?

7、總結出要保持地球上的生態平衡。

四、通過遊戲進一步感知食物鏈的作用。

通過玩食物鏈的遊戲,讓幼兒更深層次的感知生態平衡的重要性;並且在愉快的遊戲中結束活動,保持了幼兒進一步探索食物鏈的濃厚興趣。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初步感受詩歌中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2、能用恬靜、舒緩的語氣朗誦並仿編詩歌,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學習詞語 柔柔地和甜蜜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詩歌配樂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感受夢的意境。

師:小朋友們,你們在這張圖上都看到了什麼?

師:夜晚這麼美,小女孩抱着小熊在牀上睡着了,那讓我們像小女孩一樣甜甜地睡一覺吧!(播放音樂)

師:你們有沒有做過夢?夢到了什麼有趣的事情?

師:你們的夢真有趣呀!你們想知道我夢到了什麼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二、教師配樂朗誦詩歌,幼兒初步瞭解詩歌內容。

1、師:小朋友們,在我的夢裏你們都聽到了什麼?

2、師:在夢裏,我都變成了誰?

三、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完整朗誦詩歌。

你聽到我都夢到了些什麼?

四、演示課件,分段欣賞

我們一邊聽着詩歌,一邊把夢中的花朵、太陽它們都請出來好嗎?(教師分段演示)

1、師:在夢裏,我變成小花以後,遇到了誰?太陽爲我披上了什麼?

變成白雲以後,我遇到了誰?(風)風教會了我什麼?

變成輕煙以後,我遇到了誰?(雨)雨做了什麼?

2、師:在夢裏,我開心麼?你們怎麼知道的?

五、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體驗詩歌中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1、師:我們又聽了一遍詩歌《夢》,你們的心裏有什麼樣的感覺?

2、師:看着這些美麗的畫,你們覺得哪些地方最美?(引導幼兒用優美的動作來表現夢的溫柔)

六、教師引導幼兒創編詩歌。

1、師:小朋友們,老師的夢美不美?你們喜歡麼?那現在請你們把自己的夢也變成好聽的句子吧。

2、師:在你自己的夢裏,你們都變成了什麼?又遇到了誰?(引導幼兒獨立仿編)

師: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用溫柔、甜美的聲音把我們自己夢大聲說一說。

七、活動總結

教師:我們每一位小朋友都有這麼多的甜蜜和美好的夢,老師祝你們這樣的夢可以一直擁有。(播放音樂結束)

幼兒園教案 篇4

重陽節相關手工:

九九重陽節 濃濃敬老情

人物DIY 奶奶(外婆)手工貼畫

有關重陽節的兒童畫圖片

重陽節爺爺奶奶簡筆畫圖片

【活動目標】

1、知道重陽節是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節日。

2、學習如何幫助老人。

3、激發尊敬老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1、VCD光盤《常回家看看》。

2、老人幸福生活的精彩片斷。

3、課前和幼兒園的爺爺奶奶取得聯繫,到重陽節這一天把他們請來。

4、幼兒人手一份自制禮物。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觀看VCD光盤《常回家看看》。

1、剛纔你看到的是什麼?(引起孩子們的情感共鳴)

2、片中表現的是什麼內容?(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看望老人,回家團圓的情景)

3、引出老人節:我們小朋友有自己的節日,老人也有自己的節日,介紹農曆九月九日就是老人節。

4、你們知道老人節是怎麼來的嗎?

二、介紹重陽節的來歷。

1、老人節也稱重陽節,相傳在我國古代有個叫恆景的名士,九月九日那天,全家一起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據說這樣可以避邪。因此,重陽節登高就逐漸形成一種風俗。打那以後,在九九重陽這一天有不少詩人做詩來紀念。

2、教師講述:在這一天,許多地方的人們都有登高、爬山、賞菊、吃重陽糕的習俗,其中登高和吃糕都含有“步步高”的祝願,爲表示對老人的敬意,我國將重陽節又叫老人節。

3、觀看專題錄像片《百歲老人》(老人們歡樂度晚年的情景)

教師講述: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我們國家非常重視和關心老人,各地都爲老人修建了敬老院,我們小朋友要尊敬長輩,知道在長輩生病時要表示關心,老人過生日,送一些禮物給他們。

4、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周圍的老人是怎樣過重陽節的。(扭秧歌、跑旱舸、打腰鼓等等)

5、在重陽節,你是如何做的?(給老人送禮物等)

6、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樣尊敬老人的?

三、敬老愛老活動。

1、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是姥姥、姥爺、奶奶、爺爺的節日,在過節的時候,我們在家裏可以給老人買許多東西,和他們一塊過節。我們這裏的爺爺奶奶們天天爲我們做菜做飯很辛苦,我們一起來孝敬一下他們吧。

2、給老人送禮物,並對老人說句祝福的話。

3、請小朋友一起跟爺爺奶奶們合影留念,活動在《常回家看看》樂曲聲中結束。

四、延伸活動。

1、取得家長配合,讓家長和幼兒一塊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買禮物,表達孝心。

2、在家中爲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動目標:

1、簡單地瞭解重陽節的來歷風俗以及古今重陽的不同含義。

2、通過活動,進一步瞭解自己的爺爺奶奶,知道他們是如何關心孩子的。

3、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爺爺、奶奶的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1、實物:茱萸,重陽糕。

2、詩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錄音及圖片。

3、錄象:人們在敬老院爲老人做事的片段。

4、白紙、記號筆、油畫棒、半成品材料、橡皮泥。

5、與部分幼兒的爺爺奶奶聯繫準備好有關的資料,請所有幼兒的爺爺奶奶來參加本次的活動。

活動過程:

1、欣賞詩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引出主題。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古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放錄音並出示圖片)

師:古詩中的佳節指的是什麼節?(這裏指重陽節)小朋友知道什麼時候是重陽節嗎?(農曆的九月初九)

2、瞭解重陽節的來歷。

(1) 請一幼兒的爺爺介紹一下重陽節的來歷。

(2) 聽爺爺講個重陽節的傳說故事。

3、瞭解重陽節的風俗。

(1) 以前人們的慶祝方式。(吃重陽糕,登高望遠,插茱萸辟邪。)

(2) 現在人們的慶祝方式。(看錄象,說說他們在幹什麼?介紹現在人們把重陽節這天定爲老人節,進行尊老活動。)

(3) 認識茱萸及重陽糕。

出示茱萸,讓幼兒觀察這是一種綠色的草本植物,葉子狹長,莖直直的.。古代人們在重陽節這天用來辟邪。

出示重陽糕,請幼兒觀察他的外形,一層又一層,上面還有紅綠絲和一些核桃仁、花生仁等點綴。

4、品嚐重陽糕。

小朋友,老師請你們品嚐重陽糕,吃吃它有什麼味道?想想它是用什麼做成的。(幼兒品嚐,自由討論。)

5、爲老人制作禮物。

師:重陽糕真好吃,現在小朋友想想家裏的爺爺奶奶平時都爲我們做了哪些事,你準備怎樣報答他呢?(幼兒討論回答)

師:這裏老師爲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製作一份禮物送給爺爺奶奶好嗎?(幼兒製作禮物)

6、介紹自己的作品,送作品、說祝福話語。

誰來介紹自己的作品,想想應該對爺爺奶奶說些什麼?(如:祝願爺爺奶奶身體健康、心情愉快!祝願爺爺奶奶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等等。)

請孩子們當場把禮物送給在場的老人,並表示祝賀。

活動延伸:

孩子回家後繼續爲爺爺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如:端凳子、拿東西、垂背、表演節目等。

活動簡評:

活動中充分利用家長資源,把老人請進課堂與孩子共上一堂課,由於有老人的參與,孩子們顯得格外的興奮,聽爺爺的介紹特別仔細,在爲老人制作禮物是更是細心周到,最後的送禮物活動更是其樂融融,讓孩子、老人都徜徉在一股溫馨的暖流中。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學習比較物體的粗和細,能從粗到細給三個物體排序。

2. 培養幼兒觀察、比較的能力。

3. 通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4. 培養幼兒樂意在衆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重點難點

1. 重點:發現物體的粗細差異並按排序。

2. 難點:感知物體的粗細,知道粗細的基本概念

活動準備

1. 準備粗細不同的紙筒娃娃(三個)、毛線、棍子。

2. 裝有幾種粗細不同物體的“奇妙的口袋”。

活動過程

1. 導入課題:手指遊戲《會變的小手》“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客人,你們想認識他們嗎?”

2. 老師出示粗和細兩個紙筒娃娃讓幼兒觀察,引導幼兒認識誰粗,誰細。

3. 出示粗細不同的兩種毛線,讓幼兒觀察後說說哪根是粗的,哪根是細的,並讓他們摸一摸,說說你是怎麼知道它是粗的,怎麼知道它是細的,啓發幼兒是通過比較而知道的。

4. 遊戲《奇妙的口袋》讓幼兒從中摸出粗或細的物體,讓他們知道粗和細是相對的。

5. 出示三根不同粗細的棍子,讓幼兒找出最粗的和最細的,並排序。

6. 分組操作

(1)從奇妙的口袋裏摸出粗或細的物體。

(2)按粗和細把物品分成兩類。

(3)讓幼兒從“奇妙的口袋”裏摸出粗和細的物體並給他們排序。

活動延伸:

比較周圍環境中各種物體的粗細,回家後比較家裏各種東西的粗細做記錄。

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在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變化,對教師在一日生活中過多地組織集體活動有了一些思考,並嘗試着減少對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上這節課裏,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都非常高,好奇性很強,他們也能順利的達到了教育教學目標。我沒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讓孩子們集體行動,我嘗試把自主權還給孩子,給孩子們自己支配自己的權利和機會。有的三五成羣地聚在一起觀察,談論着什麼;有的在拿手中的物體在玩;有的乾脆走到老師桌前,觀察觸摸老師帶來的紙筒娃娃。我沒有打擾他們,因爲我覺得孩子們都在做着有意義的事情,說着感興趣的話題。幼兒園生活要有紀律,同時要讓孩子生活得輕鬆,給他們支配自己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自己決定先幹什麼,後幹什麼,這對他們今後主動適應社會生活,主動約束自己的行爲,形成一定的時間觀念,有着更深遠的意義。雖然這節課看起來課堂紀律有點亂,有些調皮搗蛋的孩子在到處看,到處走,但我覺得他們是很開心的。我決定在以後的日子裏,要讓孩子們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讓他們在學習生活學得更輕鬆些!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噴刷的技能,能獨立,有序,正確的使用工具。

2、能用圓形片發揮想象進行有趣的添畫。

3、大膽嘗試繪畫,並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準備各種顏料,圓形卡片若干,廢舊牙刷,畫紙,勾線筆,圍裙人手一個,示範畫若干,課件。

活動過程:

一、進入活動,引發幼兒興趣。

引導幼兒欣賞示範畫,說說其中的內容,及製作方法。

1.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幅特別的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出示圖片)這是什麼?(再出示下一幅)

3.看了這麼多幅特別的畫,你們知道這些畫特別在哪裏嗎?(圓形、顏料、中間是空白的、添畫)

二、請幼兒觀察和學習噴刷畫的製作方法。

(展示多張噴刷畫及牙刷等工具,並介紹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1.你們知道這些畫是怎樣畫出來的嗎的嗎?(老師來告訴你們:這種畫法叫做噴刷畫,我們先將圓形圖形寶寶拼成自己想要的圖形,用勾線筆給圖形寶寶添畫。畫好後就要用到牙刷了,請小朋友們從椅子下拿出牙刷,跟老師一起做,蘸上顏料,牙刷對牙刷,對着畫紙,來回刷一刷,將顏料都噴刷到畫紙上,多噴一點哦,將畫紙都噴上顏料等顏料稍微幹一點,再將圖形寶寶輕輕的取下來。

2.你們想不想也來畫一幅噴刷畫?你想畫什麼?圓形寶寶可以做他的什麼?老師準備好了材料,一起到後面的桌子上去做一做。

三、老師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引導幼兒用圓形拼出自己喜歡的樣子,提醒幼兒刷完一種顏色要把牙刷擱在顏料盤上。

四、展示、評價幼兒作品。

(把幼兒的作品展示出來,請幼兒互相評價。)

教師:你喜歡哪一幅畫?好在哪裏?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利用牙刷、圓形紙片等常見物品,發揮幼兒想象力,製作出一幅幅漂亮的噴刷畫裝飾品。在活動過程中,幼兒通過做一做、玩一玩認識了新的畫種——噴刷畫,遊戲活動提高了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審美能力和美的表現力。在合作方面,幼兒通過小組合作,促進了協作能力的發展;在製作禮物過程中,通過玩色、配色、添畫,幼兒的審美能力也得到提高。

本來我選擇用一支牙刷和一支筆來刷一刷,但是幼兒對牙刷和筆使用不熟練,無法達到預定效果。經過陸老師的提醒,可以用兩個牙刷對着刷一刷,這樣輕輕一刷就能將顏料噴到畫紙上。並且之前我用到了各種圖形寶寶,讓幼兒用圖形先拼出不同的形狀,像房子、小動物等,聽課老師也指出:這樣比較偏向數學活動,這也要改。我後來想直接用不同大小的圓形寶寶來添畫,這樣既能簡化拼圖形,也能將作品變得更生動。

活動後,我覺得我在示範操作中,還是沒能將很多細節講解清楚,導致幼兒在操作的時候出現了不同的差池。這是需要改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