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評課

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評課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4W 次

  《烏鴉喝水》評課一

本次新人大賽教學活動聽了唐潔老師一節課,爲她在課堂上的奔放、灑脫深深吸引。作爲一名上崗不到一年的新手,唐老師信手拈來,能把課上到這般水到渠成,可見其個人能力之強。這堂課學生動起來了,氣氛活躍起來了,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用起來了。

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評課

一、創境引題,解放學生的手、耳、口

開課伊始,由於家長和聽課教師的到來,孩子們的注意力有些分散,唐老師靈機一動,和學生們一起做《三字經》武術操。“請你像我這樣做”學跳武術操,學做動作猜謎語,學生動一動、扭一扭、猜一猜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收回了遊蕩的心思,開始豎起耳朵仔細聽。在謎語的猜一猜中引入課題,藉機板書課題,(烏鴉)。隨即就考學生,“烏”的“烏”這個字你有什麼辦法記住它嗎?學生立即開始動腦思考,見稍有難度,唐老師提醒他們,鳥去掉一點就是烏,鳥失去眼睛,眼前就一片烏黑。所以這種鳥就叫烏鴉。最後學生知道用減一減的方法記住了這個字。

接下來唐老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質疑,你看到這個課題想問什麼問題嗎?面向全體學生,激發學生的深層思考和情感投入,爲下一步課文的學習做鋪墊。

二、先學後教,多種花樣,訓練學生的識字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升學生的閱讀技能。

這一環節唐老師主要分了三步,一是生字教學,二是課文品讀,三是書寫指導。在第一步的生字教學中,唐老師開展了多種方式識記生字:小老師領讀,帶拼音讀,去拼音讀,男女生賽讀,開火車讀,跳讀,遊戲中讀等,方式多樣,加深學生記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交流識字方法。由於低年級過於幼小,缺乏一定的合作學習意識與能力,但唐老師仍在結合實情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所以她請學生跟自己的同桌討論討論自己的記字辦法。並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展示:誰願意和大家分享記字辦法?在這樣一個自學、合作學、交流的基礎上,學生學會了許多生字,如:石-右、辦-爲、漸:水車有千斤重瓶:瓦片並在一起。尤其是對於字形極其相似的漢字,唐老師進行了重點指導,比如“爲”“辦”,“渴”“喝”,學生在分析對比後知道“渴”需要水—三點水,“喝”水要用嘴—口字旁。接下來的課文品讀中,唐老師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習慣與閱讀方法。如給課文劃分自然段,第一段有幾句話等,大部分學生少數了一句話,原因在於標註問號的語句他們不知道如何判斷,雖然這是及其簡單的閱讀技巧,但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卻是一個十分容易出錯的知識點。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注意力是很短暫的,唐老師立馬開展隨文識記詞語,利用青蛙過詞橋,讀詞和瓶子裏的水等課件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緊緊的抓在手裏。與此同時,注重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如“到處”一詞,唐老師讓學生演一演到處找水喝的樣子。通過四處尋找學生明白了這一詞的含義。爲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的理解,體會烏鴉的心情,唐老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讀出口渴的感覺,“不怎麼口渴”,“嗯,有點兒口渴了”,一步步的激勵下,學生讀出了口乾難忍的感覺,甚至還有同學捏着脖子嚥唾沫,表現出一臉難受、失望的樣子。接下來唐老師又準備好道具,讓學生演出小烏鴉喝水的故事,藉機訓練句式:

1、烏鴉一個一個的把石子放進瓶子裏

( )把( )放進( )

( )把( )放進( )

2、水漸漸升起來了

( )漸漸( )

雖然一開始學生都在模仿課文裏的句子,但在視覺、思維的作用下,很快就掌握了這兩個句式。

三、展示反饋

這一環節旨在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獨立思考,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在解放學生的耳的同時,還解放學生的腦、口、手。聰明的小烏鴉想出了丟石子的辦法,要是你是那隻小烏鴉,旁邊沒有石子,你還有其他什麼辦法麼?學生立即嘰嘰喳喳開始興奮起來,有的說用吸管,有的說把瓶子推到,有的說打破瓶子等等,雖然有些方法經不起推敲,沒有時間的可能性,但這不是目的。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拓展的運用就是最大的成功。肯定學生多元的價值取向,促進了學生認知的.整體性發展。

但這一節課,我也有些個人的小看法,說出來交流交流:

1、識字方法中有些字的記法有些牽強,比如“漸”,唐老師推薦的拆字法,水車幾百斤。個人覺得這一方法有些牽強,與字義相去甚遠,不利於正確識記和理解字義字形。按說文解字的釋義來說,斬,既是聲旁也是形旁,表示切分成小的部分。漸,(水,河水)(斬,切分),造字本義:多步驟分流治水。所以個人覺得在識字時可以儘可能的聯繫字義來加深記憶。

2、在提出一個問題時要儘可能的多給予學生一點思考的時間。儘可能留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不要急切的把自己的意見先說出來或是強加給學生。比如在板書課題“烏鴉”一詞時唐老師問學生:鳥字你有什麼辦法記住它嗎?學生有點兒沉默,唐老師自己就指出了答案,是不是和鳥字好像啊,鳥字去了一點就是烏黑一片。還有後面的喝與渴,爲與辦,石與右,學生的思考空間都不是十分充分。不過早地出現結論,肯花時間讓學生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探究時間和體驗的機會才能讓學生學得深刻,記得牢固。

  《烏鴉喝水》評課二

周老師的這一堂課上得既充滿語文味,又富有情趣。老師於豐富有趣的教學活動中引領着學生走入文本,走入這個有趣的童話故事中,課上學生個個小手高舉,小臉通紅,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已被老師完全調動起來了。

一、識字教學,穩中求新

關於識字教學,聰明的學生也能有模有樣地說一些。這課生字不多,“烏”“鴉”這兩個字連起來識記,烏鴉是一隻鳥,所以“鴉”字是鳥字旁,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爲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學生感覺非常有趣,記起來也就容易了。還有另一組形近字“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周老師引導學生,讓孩子們自己思考,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於“喝、渴”的區別,“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爲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二、抓關鍵詞,引導理解感悟。

周老師抓住課文的關鍵詞,採用了“讀讀”、“說說”、“做做”等方法,引導學生感受文本,可以說這些教學活動是充分考慮到了一年級孩子好動、愛玩的特點。如:老師引導學生關注“到處”一詞。爲了幫助學生理解“到處”一詞,老師引導學生看圖想象:烏鴉會怎麼找呢?通過想象,讓學生體會到了烏鴉找水的辛勞、以及找不到水的焦急心情。

周老師還通過演示放石子,引導學生觀察烏鴉是“一顆一顆”地把石子放入瓶子中的,還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水是漸漸升高的,引導理解“漸漸”。再引導學生體會一下用嘴巴銜着石子一顆一顆放入瓶子的感受,學生由衷感嘆:“烏鴉喝水真不容易呀”,從這些細節中,可以看出周老師的這堂課立足於文本,進行了精心的設計。

三、朗讀指導層次化

這堂課,周老師對課文的朗讀指導體現了二個層次:讀正確、讀好聽。讀正確,周老師是通過逐節朗讀、正音,把課文讀正確的。讀好聽,周老師是通過抓重點詞、關鍵詞、演示法多種方法指導學生把課文讀好聽的。這篇課文雖然篇幅短小,但故事情節曲折,烏鴉經歷了找水,看見水,喝不到水,最後通過努力又喝到水這個過程,隨着事情的變化,烏鴉的心情也是很不平靜的,在朗讀中,周老師還引導學生在體會烏鴉變化心情中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