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模板合集7篇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模板合集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模板合集7篇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回顧本單元所學內容,交流學習與感悟。

2.積累古詩。

3.通過“趣味語文”的學習,感受到標點符號的魅力。

  課時佈置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平臺

1.想一想,通過這一組課文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和體會?

2.自由地進行課堂交流。

3.選擇重點展開討論。

(1)說說對西部的認知和感受。教師可以協助同學理清思路,讓同學有條理地表達對西部的認知,比方:西部的歷史;西部的自然環境;西部的發展。

(2)說說對課文寫法特點的認知。

①《白楊》這篇文章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例證。(以白楊的品格來比喻、暗示西部建設者的品質等。)

②《草原》這篇文章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例證篇。(景色的鋪陳,直抒胸臆的抒情等。)

(3)對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體會。

①找一找在這組課文中有哪些含義深刻的句子,簡要的說說其中的含義。

②說說你是怎樣去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經驗,理解個別字記詞的含義等。)

二、日積月累

1.導入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可見積累的重要性。今天,俺們就來學習一首中唐時期素有詩豪之稱的大詩人劉禹錫寫的《浪淘沙》。

2.同學自由朗讀,假如有不理解的,老師可作適當補充性講解。

“九曲黃河萬里沙”,寫黃河彎彎曲曲地流經萬里,夾帶着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卷;“風簸”,風浪滾動。“浪淘風簸自天涯”,寫黃河驚濤駭浪,來自天邊。“如今直上銀河去”,是詩人一種浪漫的想象,說黃河一直走到銀河那裏去。“同到牽牛織女家”,誇張地說可以到達牛郞和織女的家了。前兩句描寫黃河奔騰萬里的雄渾氣勢;後兩句運用誇張的手法描寫黃河源遠流長,彷彿是從銀河裏流下來的。

此詩寫九曲黃河的雄偉氣勢,並展開奇特的想象,表示作者的嚮往與追求。

3.指導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4.引導同學課外找一些劉禹錫的詩來讀一讀。

  第二課時

趣味語文

1.談話導入。

師:批改作文時,常發現有些同學對標點符號的使用隨心所欲。或一“,”到底,或通篇不用,想起來了就隨手點一下,說明這些同學對標點符號極不重視。今天俺們來讀一則關於標點符號的故事,讀完之後,談談你的感想。

2.同學讀文中故事。

3.交流讀後感受。

4.教師提供故事:

有一個富翁生性吝嗇,聘請教書先生時,講明膳食供給很微薄。當時,這位教書先生一口應允了。但藉口恐怕口說無憑,寫了一張沒有加標點符號的合約:“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據自身主觀願望。理解爲“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簽字。那知吃第一頓飯時,教書先生就大喊大叫:“怎麼盡是素菜,沒有葷菜?俺們不是約定了‘無雞鴨也可,無魚,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麼?”弄得這個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約上的辦。

5.動手練習加標點,使之成爲不同意思。

①下雨天留客天留俺不留

②過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醜陋全無一雙好腳

④今年好倒黴少不得打官司

6.小結。

標點一定要恰當,它就像一個人的五冠,不能因爲它不是字就顯得無足輕重,標點錯了,意義也就變了。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讀讀記記“螞蚱、櫻桃、蚌殼、瞎鬧、鋤頭、倭瓜、水瓢、圓滾滾、一動不動”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自主讀書,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如何表現“我”在園子裏的心情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讓學生了解作家蕭紅,讀一讀她的有關文章。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上節課,我們隨着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時光。今天,就讓我們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蕭紅,走進《祖父的園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合作交流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思考:你覺得祖父的園子是一個怎樣的園子?試着用一個詞語概括,並在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談談理解。

(本課清新活潑的筆調定會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定會對祖父的園子產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

三、品讀體驗

1.默讀課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體會“我”的心情。

(學生自主學習)

2.彙報交流:

(一)對園子的印象(1—3小節)

“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裏什麼蜜蜂、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停在上面一動不動了。”“花園裏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

(1)從這幾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祖父的園子裏昆蟲豐富多彩;昆蟲非常可愛;祖父的園子充滿生機、熱鬧、美麗……我對園子非常喜愛,難以忘懷。)

(2)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熱鬧和生機勃勃的感覺。

(二)“我”跟着祖父在園子裏幹活、玩耍。(4—15小節)

“伏在”、“亂鉤”,說明“我”的舉止很天真可愛,說明了園子不僅是童年的樂園,而且是學習的大課堂。

(這幾個小節圍繞着“我”錯把穀穗當野草割掉的趣事展開,通過對話表現“我”的年幼無知和天真頑皮,也表現出祖父對“我”的喜愛和呵護。一老一少,形象鮮明,語言生動,特別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尋味。教學中,還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發興趣、豐富內容、加深體驗。)

(3)小結:“我”在園子裏到底是玩還是幹活?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我”在園子裏幹活就是玩,玩就是幹活,反正都充滿了歡樂。)

(4)選擇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我”的快樂。

(“撿了這個,扔了那個,心裏卻又想着另一個”,這種微妙的心情,是每個孩子共有的心理特點,因此,這一環節應重視孩子的朗讀體驗,讀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愛。)

(三)感受園子裏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節)

(1)思考:從這兩段話中讀出了什麼?是從哪些句子讀出來的?

(2)交流、討論:

凡是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

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黃瓜願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願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願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

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願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

……

(寫園子裏植物和動物的自由自在,表達“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快樂心情;所以,在“我”的眼裏,園子裏的一切都是自由、快樂的,都是那樣美好,充滿活力。)

(3)重點朗讀17小節,體會其中的自由和快樂。

(理解作者在這一小節列舉了大量事物,花費大量筆墨細緻描寫的用意,充分感受園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4)有感情地朗讀後面三段話,通過適當的語氣把“我”的快樂心情讀出來。

四、鞏固延伸

1、質疑:作者爲什麼能將她的童年生活寫得那樣有趣,真實,吸引讀者?

(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並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把“我”—一個小孩做的、想的、說的如實地寫下來。這些事,只有小孩會這樣做,這樣說,具有真情實感。作者的描寫具體生動,用了一系列的動作、語言,心理描寫,使我們好像真正走進了園子,看到了“我”一樣。因此,我們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這篇課文爲什麼能給人帶來強烈的震撼,使人心馳神往?緣於作者敏感的心靈,細膩的筆觸,她選取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卻往往最易打動人,印證了“生活就是寫作的源泉”,對我們的寫作有很好的啓發意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興趣的,還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歡的段落。

課堂作業

1.摘抄課文中體現童真童趣的句段。

2.課外閱讀有關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爾基的《童年》,爲口語交際做準備。

板書設計”

7祖父的園子

栽花拔草、鏟地摘瓜

“我”在後園吃黃瓜、追蜻蜓、捉螞蚱、揚水“下雨

教學反思

教學時,應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廣泛交流。可引導學生圍繞課文前的"學習提示",先通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再潛心默讀課文,找出印象最深的情景,自讀自悟,體會作者心情;然後,全班交流,暢談自己的感受;最後,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積極運用於寫作實踐。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讀讀記記“悠閒、鬆弛、尷尬、氣氛、感染、笨重、熟視無睹、彬彬有禮、衝鋒陷陣、翩翩起舞、搖頭晃腦”等詞語。

2.瞭解泰國的獨特風情與文化,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

3.領悟課文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瞭解人與大象的親密關係。

2.比較本文與《威尼斯的小艇》的寫法上的異同,領悟課文的表達方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蒐集有關泰國風情的文字資料、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上節課我們遊覽了威尼斯的奇特小艇,今天我們要去美麗的泰國遊玩。泰國是亞洲重要的旅遊國家之一,迷人的熱帶風情以及獨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遊客的重要原因。泰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佛教國家,這個被稱爲“白象王國”的美麗國度,擁有獨特的文化傳統和民族風俗,泰國別稱“佛之國”“黃袍佛國”“大象之邦”,首都是曼谷。

二、合作交流

大家在課後收集到有關泰國的資料,小組交流,小組派生彙報。

學習課文,我們要掃清文字的'障礙,提示以下讀音:

1.“馳”(chí)和“紳”(shēn)的聲母是翹舌音,不要讀成平舌音;“摩”(mó)不要讀成一聲;“彬”(bīn)的韻母不要讀成後鼻音;“氛”(fēn)不要讀成四聲;“尷尬”(gāngà)

2.詞句解析。

熟視無睹:指對客觀事物不關心,雖然經常看見,卻跟沒看見一樣。

以一當十,以一抵百:原形容軍隊勇敢善戰。文中指一頭大象抵得上十個人、一百個人,爲泰國人做工服役作用巨大。

馴服:使順服。

按摩:用手(文中指大象用腳或鼻子)在人身上推、按、捏、揉等,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皮膚抵抗力,調整神經功能,也叫推拿。

尷尬:文中指神色、態度不自然。

彬彬有禮:形容舉止文雅。

翩翩起舞:形容輕快地跳舞。

三、品讀體驗

1.瞭解課文大意,說說課文各段分別寫了什麼?

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在泰國大象對人羣熟視無睹,與人關係親密和諧。

第二自然段:講大象是泰國的國寶。泰國最初的發展和興盛,和象有着密切的關係。

第三自然段:通過描述大象的樣子與表情來表現泰國人與大象之間沒有距離。

第四自然段:講述了一些實例來說明象是一種很聰明而有靈氣的動物。

第五自然段:講最使作者難忘的是看大象跳舞。

2.課文寫大象,抓住大象的什麼特點來寫?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外貌:性格:

神志:聰明

動作:善於表演:

3.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敘述的?

先概述後分述的順序敘述的。

4.課文2—5段的結構有什麼特點?

每一個自然段都有一個明確的表明該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並且都放在該段的開頭,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體敘述的方式。

師小結:這樣,大家讀起來就能比較快地抓住課文的重點,理清課文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四、鞏固延伸

說說《威尼斯的小艇》與本文在表達上有哪些共同這處?

課堂練習

1.說說學習這課後,你有什麼感受?

2.人與大象之間親密和諧的關係。

3。你還了解哪些異國風情,說給大家聽

板書設計與象共舞

不慌不忙

聰明有趣善於表演

人象共舞

人——————和諧相處—————象

教學反思

教學本課,本着略讀課文的教學指導思想。引導學生按照閱讀提示,邊讀邊思考獨立完成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學習和蒐集資料,瞭解到有關泰國風情,增長了知識。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2.認識本課7個生字,能用具體事例說明課文中有關句子的含義,體會課文幽默活潑的語言風格。

學習重難點

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培養學生髮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學習難點

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課前準備

1.回憶自己童年的“發現”。

2.通過查閱課外書,上網等途徑收集有關科學家發明發現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激發興趣

1.教師介紹有關胚胎髮育的科學知識。

2.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九歲時就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猜測一下他是一個怎麼樣的孩子?

二、循題讀文,理解“發現”

1.自由朗讀文章,學習生字,注意“澄”字的發音。

2.默讀課文,思考:“我”童年的發現是什麼?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段。

3.反覆朗讀課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這段話中畫出集中描寫“我”童年的發現的句子。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摺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摺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4.仔細地讀讀着幾句話,並用自己的話轉述。

5.再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有沒有這樣一句話:說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達更簡潔。──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6.朗讀這兩句話,比較兩句話表達上的不同,體會表達的具體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瞭解過程

1.默讀課文,思考:“我”那非凡的發現,是怎樣發現的?

2.根據學習計劃,分小組合作學習。

學習計劃:

(1)找出有關的句段。

(2)理解有關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話或一個詞語。

(3)在白紙上畫出簡單的發現流程圖。

3.小組彙報,課堂交流。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並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於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老師請教,老師給我們解答。

(3)老師的解答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

(4)我對“九月懷胎”進行思考,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有了偉大的“發現”。

四、作業

1.抄寫課文中描寫“我”的發現的句子。

2.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描述的是純真、難忘的童年歲月。教材安排了有關童年的古今詩詞,也有名人名家對兒時情懷的追憶,講述的都是親身所爲,親眼所見,而口語交際和習作的安排都是針對童年話題的說說寫寫。《古詩詞三首》是本組教材的開篇,天真爛漫的童年情懷,容易引起孩子們的共鳴,也特別能激發對童年的嚮往,用古詩詞的語言描述的童年情景,更是活潑跳躍,意境深遠。《牧童》、《舟過安仁》兩首詩以輕鬆、詼諧的筆調描繪出悠然自得、無憂無慮的牧童和兩個張傘使風的頑皮兒童,凝練的詩句中充滿了童真、童趣。《清平樂村居》以輕快、流暢的語言,徐徐鋪開一幅恬淡、愜意的農家生活圖,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新字,通過看圖比較等方式,記住“篙”、“棹”的音形義。會寫7個生字。

2.讀準詩詞,注意停頓,讀出節奏,有感情誦讀三首古詩詞

3.通過畫面想象,圖文結合,查看註解、關鍵詞比較等方法,品詞潛句,體會牧童的悠閒無慮,使風兒童的頑皮可愛,以及溪畔農家生活的和美、恬淡、愜意。

4.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詩句的意思,並能夠將自己喜歡的一首改編成一段話。

教學重點

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加強誦讀,從中體悟詩詞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抓重點詞,感受詩詞獨特情韻。

教學時間:2課時

基本程序教學調整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牧童》、《舟過安仁》。

一、話題導入:

1.板書童年。齊讀。有人說童年是一首首動聽的歌,有人說童年是一幅幅美麗的畫,你說童年是什麼?七彩斑斕令人難忘的童年,讓古今中外所有的人都懷念着,留戀着,讓你們這些小小的孩子珍惜着,童年還是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2.出示兩首詩,自讀。

二、學習《牧童》

1.只顯示一首《牧童》看屏幕自讀。問會讀了嗎?這首《牧童》讓我想起了清朝詩人袁枚的《所見》,齊背: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讀起來多麼有聲有色,動靜相宜啊。

2.我們也把這首詩讀活吧,老師建議看着書再讀,問爲什麼要看着書讀?因爲書中有許多輔助的知識。談一談。生看書自讀,邊想象邊自讀。教師表揚讀書姿勢,表揚讀詩時的神情動作。

3.指讀。正音。討論“鋪”與“橫”的讀音。教師出示字典中的意思,讓孩子們選擇正確讀音。再指讀。“蓑”讀準平舌音,看圖瞭解,集體書寫這個字。

4.詩歌,朗朗上口,古人讀文作詩難免搖頭晃腦,正是因爲古詩具有強烈的節奏感。你能讓節奏感強烈點嗎?

5.指讀,停頓時間的長短由自己決定,看誰讀得最象詩。

6.讀了很多遍了,你讀懂了哪一句?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7.聚焦作者呂岩。呂岩,字洞賓,就是傳說中八仙之一,早年中過秀才做過官,晚年隱居山中,人們不知其去向,於是大家都說呂岩得道成仙了。你說,神仙一般的呂洞賓爲什麼偏偏爲牧童賦詩一首?肯定是牧童有哪方面的東西,吸引了他?再讀詩歌,說說,讓神仙羨煞的究竟是什麼?

8.指說。體會情感,隨機點撥,比較“六七裏”寫出了草野的遼闊,“三四聲”寫出了吹笛的隨意,笛聲的稀少,但足以表現牧童隨意隨性的情景,數字前後不得調換。“弄”字感受隨意自在。“不脫蓑衣臥月明”由“不脫”體會悠閒自在,無拘無束。讀好句子。

9.齊讀詩歌。這是一位怎樣的牧童?(悠閒自在,無拘無束,無憂無慮……)帶着這樣的感情一次次齊讀。我們喜歡這樣的童年,齊背。

三、學習《舟過安仁》

1.出示詩。讀讀作者的名字,楊萬里。還記得他寫的其他古詩嗎?(《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蔭。兒童疾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這是楊萬里寫的《宿新市徐公店》。今天我們來學習他寫的另一首描寫孩子的詩。

2.這一路,途中一船上的兩小兒深深吸引了楊萬里。自學古詩,自說意思,思考是什麼吸引了詩人。

3.指讀一二句。讀準“篙”與“棹”,說說圖上哪個是篙,哪個是棹,可以用幾種方法來判斷?做做“收”和“停”的動作。指讀。

4.一船兩小兒,普通漁民家,一撐篙,一劃棹,本來也沒有什麼令人生疑的地方啊。你倒說說什麼地方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多麼奇怪的收篙停棹。

5.河水輕泛波,兩岸葦草茂。清風拂面來,小兒童心俏。小夥伴撐着篙,划着棹,撐着撐着,划着划着,你彷彿聽到其中一個說?另一個說?

6.爲什麼這樣?讀三四句,讀懂了嗎?說說。

7.怪生的意思?怎麼讀,最能讀出楊萬里恍然大悟,被孩子們的天真頑皮逗樂了的樣子呢?指讀。(老師彷彿看到楊萬里,捋着鬍子哈哈大笑。老師似乎看到楊萬里眯着眼睛,頷首微笑。老師覺得,你也很想成爲這樣的小孩子……)

8.你就是楊萬里,你坐船過安仁,你看到了一船兩小兒,你來讀整首詩,你也來讀。指讀。如果說《宿新市徐公店》中,楊萬里抓住疾走追蝶,寫出童年的爛漫,那你說,《舟過安仁》抓住了什麼情景?(無雨張傘,張傘使風)我說,楊萬里,這麼愛寫兒童的事,肯定是羨慕兒童。你說羨慕的是什麼?(天真爛漫,調皮可愛……)帶着這樣的感情,一起讀。

9.背誦。

四、背誦積累

背給同桌聽,背完跟同桌說說你更喜歡成爲哪個孩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清平樂村居》,選擇喜歡的古詩詞寫一段話。

一、複習引入,比較詩詞

1.上節課學習了兩首古詩,齊背。剛纔背誦的兩首古詩每一句都是幾個字?所以也稱七言詩。出示《清平樂村居》,觀察一下,這首跟我們平時看到的古詩有什麼不同?

2.題目有兩個,像這樣的古詩形式叫“詞”,讀準“樂”,前者是詞牌名,最早的詞是用來像歌一樣吟唱的,不同的詞牌代表不同的樂曲呢,所以念ue,齊讀,後者是該詞的內容,有的詞只有詞牌名,沒有後面的小題目。因爲詞的句子長短不一,詞又被稱爲“長短句”。

3.聯繫舊知。還記得我們學過的兩首詞嗎?其中一首詞牌名就叫《憶江南》或者叫《江南憶》,作者白居易。齊背。另一首是張志和的《漁歌子》,齊背。我們今天的這首詞,跟我們學過的這兩首還有一個不同之處,觀察?(兩段。)許多詞都像這樣分成上下兩段,中間空開,上下段分別被稱爲上闕和下闕。

二、品詞體會,感情朗讀

1.自讀準音,指讀上下闕。

2.再自讀,彙報讀懂了什麼,不懂什麼?

3.集體交流:翁媼、吳音、亡賴。翁媼,文中指的是一對上了年紀的夫妻,那能不能換成夫妻?亡賴,通假無賴。相媚好,指互相逗趣、取樂。

4.指說末句意思。說說“醉”在這裏是什麼意思?陶醉?沉醉?酒醉?低矮的茅草房中的這一對翁媼爲什麼而醉?爲誰而醉?(爲夫妻情深,相敬如賓,其樂融融而醉)。讀好“白髮誰家翁媼”中的羨慕之情。

5.還爲什麼而“醉?(爲兒孫滿堂,家庭和美)隨機教學下闕,扣詞“臥剝”,體會小兒的淘氣。淘氣而讓人歡喜。指讀。

6.是的,多麼令人羨慕的農家生活,作者辛棄疾是宋朝著名的愛國詞人,與蘇軾被世人和成爲“蘇辛”,而他的詩以熱情洋溢,慷慨悲壯,豪放愛國著稱,沒想到被這貧寒的農家生活深深打動,豪放熱情的詩人辛棄疾也醉了,你說最是打動他的是什麼?隨機指導提升朗讀。齊讀。

三、指導釋義,仿說句式

1.多幸福的農家生活,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嗎?指說詞義。教師隨機點撥。

2.“大兒鋤豆溪東”,這句話寫了“誰在,幹什麼,在哪兒”跟我們平時表達的順序有所不同,你能這樣來說說“中兒”“小兒”和“翁媼”嗎?

3.小結:茅舍、小溪、青草,多清新優美的田園美景,翁媼醉酒舍中,大兒鋤豆溪東,中兒編籠溪中.小兒剝蓬溪頭,寥寥幾筆描畫一派田園生活景象,給人和平安寧、自然樸素之感,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這正是詞人“醉”的原因吧!

4.積累自背,感情齊背本詞。

四、想象練筆,拓展延伸

1.童年是牧童無憂的笛聲,童年是無雨張傘使風,童年是溪頭臥剝蓮蓬,讓我們再深情讀這三首古詩詞。

2.你最喜歡哪一首?是的,你最喜歡的哪一首裏肯定有什麼東西讓你很動情,你最喜歡的那一首裏或許有你童年的身影,你最喜歡的那一首裏肯定有你難忘的場景,拿起筆,把你喜歡的那一首變成一片風景,一件小事,加上你的感想,變成一段小吧。

3.交流點評。

4.上網搜索辛棄疾的其他詩詞,並搜一搜詞牌名清平樂,看看還有哪些同類作品。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組圍繞“作家筆下的人”這一專題,安排了3篇課文,其中一篇講讀課文由3個片段組成。它們有個共同特點,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鮮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點。此外,本組課文以“人”爲本,緊緊圍繞專題安排了“口語交際”“習作”“交流平臺”。本組教材作家在刻畫人物時採用了不同的手法,有的側重人物的語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動作,有的以描寫人物的外貌、神態、心理爲主。這三篇課文向我們展示了描寫人物的一些方法。本組教材緊緊圍繞專題,形成了“讀人、說人、些人”的這樣富有特色的一組教才。

  二、教學目標

1、認真學習本組課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詞。

2、感情朗讀課文,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

3讓學生學會積累,並把積累運用到學習中去。

  三、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作家筆下鮮活的人物形象,體會作家描寫人物的方法,並在學習中運用。

  四、課時安排

《人物描寫一組》3課時

《刷子李》1課時

《金錢的魔力》1課時

《口語交際》1課時

《習作》3課時

《回顧拓展》2課時

總計11——14課時

五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 篇7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作文《口語交際習作四》

學習目標

1.圍繞“感動”這個話題,訴說故事,暢談想法,感動心靈。

2.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的習慣,做到表達時有條理、有感情;在聽他人說話要認真,有耐心。

3.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選一件令人感動的小事記下來。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感情要真實。

4.能把一件事的來龍去脈交代清楚,力爭寫得具體、生動。

課前準備

1.“洗腳”公益廣告片段的課件。

2.本單元中四篇文章的插圖。

3.公益廣告片段;劉翔的圖片;音樂《丹頂鶴的故事》;

4.蒐集古今中外讓自己感動的故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

播放電視廣告。配音:每天晚上,年輕的媽媽打好熱騰騰的水,給年邁的老奶奶洗腳。她日復一日不變的行爲,溫暖了奶奶蒼老的心靈。她不知道,無意中,她教會了自己的孩子──感恩。

看了這則公益廣告,你有什麼感受?

二、開拓視野,感受“感動”

像電視廣告中這樣的令人感動的故事還有許多許多。古代歷史上就有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請同學們來說說這些故事。

1.講古代感動的故事。如黃香溫席、孔融讓梨……

2.隨機設問:你爲什麼而感動?

3.不僅我國古代有許多令人感動的故事,這樣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層出不窮。小組說說感動的故事。推選其中說得最好的一位同學來講講。

4.不僅有許多感動的故事,我們的生活中更不乏感動的圖片或音樂。

5.配樂引出《丹頂鶴的故事》:有一個女孩,她從小就愛養丹頂鶴,在她大學畢業以後,她仍回到她養鶴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爲了救那隻受傷的丹頂鶴,卻滑進了沼澤地,就再也沒有上來。(音樂響起)

聽了這個故事和音樂,你有什麼感受?

6.出示劉翔的圖片。這是誰?你喜歡他嗎?說說他的故事。

再聽劉翔獲冠時響起的國歌聲。同學們,當我們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臘雅典,重溫那激動人心的一刻,你感動嗎?爲什麼?

7.小結:感動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因爲我們善良,所以我們學會了感動,學會了感恩。

三、互動交流,重溫“感動”

1.同學們,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經歷過讓自己感動的事呢?

指名說話。

一位同學說完後,請其他同學當記者,現場進行“答記者問”。引導學生說最感動的地方,說清感動的原因。

2.組織小組進行“感動20xx”比賽活動(根據上課時間自由調整),評選出最讓人感動的小故事。引導學生擬定評選條件:把感動的事件說清楚,說具體;表達時口齒清楚,聲音響亮。

3.開展活動。在音樂《感恩的心》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