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通用15篇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3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通用15篇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 正確認讀3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9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從格羅培斯設計路徑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感悟做事的科學態度與科學的思維方式。

教學準備:預習課文,瞭解格羅培斯。

教學時間:1課時

一、 檢查複習,導入新課。

1、師:今天我們來學習《路徑》,這節課我們提前進行了預習,下面老師來檢查一下同學們的預習情況。

檢查學生讀生詞:格羅培斯 精美的傑作 焦躁 微不足道 任其選擇 路徑 覆蓋 倫敦

2、現在我們來回顧一下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教師板書:精美的傑作,微不足道)

3、這篇課文我們提前佈置了預習,誰能用書中的語言來介紹一下格羅培斯?迪斯尼樂園就是格羅培斯爲我們留下的精美的傑作之一,下面同學們就隨着老師的幻燈片一起去迪斯尼樂園來看看。(教師課件)

同學們是不是大飽眼福了,有什麼感受?“精美的傑作”什麼意思?“微不足道”什麼意思?結合精美的傑作來解釋一下微不足道。這些詞語中還有不懂得嗎?

二、 精讀課文

1、“路徑”什麼意思?看到這個題目你最想提出什麼問題?

教學預設:路徑是怎樣設計出來的?

這條路爲什麼被評爲路徑?等

2、下面我們就帶着這些問題去讀課文,探究問題的答案。“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動筆是學習語文的好習慣,同學們要邊讀邊勾畫,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

3、學生讀書動筆

4、全班交流

(一)路徑是怎樣設計出來的?(學習課文4、5段)

教師引導:如果你剛好經過這裏,你願意買哪邊的葡萄?爲什麼?

格羅培斯和你們一樣,他也摘了一籃子葡萄,但令他收穫的是這種賣葡萄的方法還帶給了他靈感,他可能怎樣想?

同樣是“給人自由,任其選擇”葡萄園主和格羅培斯的出發點相同嗎?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格羅培斯的什麼精神?

讓我們再讀這一段,體會格羅培斯的創新思想。

(二)爲什麼被評爲路徑?

教師引導:“給人自由,任其選擇”什麼意思?

如果是你去參觀提前開放的迪斯尼樂園,你會怎樣選擇?

遊人地選擇和你們的選擇是一樣的,從文中的哪個詞語我們可以看出來?

“有寬有窄,優雅自然”說明什麼?

從中你感受到格羅培斯這位大師大在何處?

在讀這一部分,體會格羅培斯的人本思想。

(三)感受格羅培斯的創新精神

過渡:格羅培斯在葡萄園主的啓發下,以“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思想設計出了迪斯尼樂園的路徑,成就了有一處精美的傑作。但在此之前,在這微不足道的路徑設計上,他卻經歷了50多次苦思冥想,之前他是怎樣做的?讀讀!

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如果用一個成語來形容他,你想用哪一個?

用上“精美的傑作”“微不足道”這兩個詞語來說一句話,來讚美一下格羅培斯這位建築大師。

從這位大師身上你受到什麼啓發?

三、 總結昇華

過渡:格羅培斯不愧爲世界建築大師,他用他的創新思維方式,以人爲本的思想和對微不足道的地方精益求精的追求的精神,爲我們呈現出了一處處精美的傑作。

如果你是倫敦國際園林建築藝術研討會上的評委,你會怎樣爲格羅培斯撰寫頒獎詞?

 學生創作交流

教師總結:希望同學們和格羅培斯一樣,培養創新思想,做事精益求精的追求,尋找到學習和生活的路徑。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脈結構,品味精練暢達的語言。

2、學會抓文章塑造人物的關鍵語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徵。

3、感受劉備的賢明與諸葛亮的智慧,學習古人“以天下爲已任”的精神,感受中國古典小說的豐厚底蘊。

【學習重點】

學會抓關鍵語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徵。

【教學難點】

學習古人“以天下爲已任”的精神,培養閱讀中國古典小說的興趣。

【課前預習】

1、作家作品。

羅貫中,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也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所謂“歷史演義”,就是用通俗的語言,將興廢爭戰、朝代更替等爲基幹的歷史題材,組織、敷演成完整的故事,並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觀念和美學理想。

2、故事背景。

本文節選自名著《三國演義》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戰長江孫氏報仇”,當時有宏圖大志的劉備依附於劉表,屯駐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騙,在去曹營前走馬薦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後劉備又遇到司馬徽,司馬徽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兩人的薦語,更引起了劉備拜見諸葛亮的興趣。一顧茅廬遇崔州平,論天下事;二顧茅廬遇諸葛均、黃承彥,留下書信。課文從三顧茅廬開始寫起。

3、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倥傯()殷馗()寰宇()杖藜()

篡逆()斡旋()悒怏()荏苒()

揲蓍()鶴氅()愧赧()蹉跎()

簞食壺漿()

4、解釋下列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⑴拜謁:⑵存恤:⑶如雷貫耳:⑷經世奇才:

⑸愧赧:⑹簞食壺漿:⑺思賢若渴:⑻頓開茅塞:

5、默讀文章,並說說文本可分爲幾個部分,做簡要概括。

【課內探究】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三國時期,劉皇叔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相助,經千年傳唱,已成佳話。爲何“三顧茅廬”成爲其中最令人熟知的故事?這其中有什麼祕密呢?想要深入瞭解,請同學們走進今天的課文。

二、朗讀課文,預習質疑

經過一節課的自主預習,“課前預習”裏的題目你已經完成了哪些?心中又對文章產生了哪些新的疑問?

三、品讀人物,小組合作

探究:本文篇幅不長,但人物個性卻十分鮮明,請結合課文分析:諸葛亮、劉備、張飛各自有怎樣的性格特徵?

四、精彩段落硏讀,解說“隆中對”

精讀:“又立了一個時辰,孔明才醒……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也”,完成以下問題:

1、請你結合全文內容,說一說你對諸葛亮所吟的四句詩的理解。

2、爲什麼作者安排通過劉備的視線寫諸葛亮的相貌?

3、諸葛亮爲劉備分析天下大勢的內容被後人稱作“隆中對”,請你說說,“隆中對”是如何幫助劉備分析天下大勢的,“隆中對”的內容有何作用。

4、課文寫劉備聽完了諸葛亮對天下大勢的分析後,說“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雲霧而睹青天”這句話有什麼作用?

五、探究小說的藝術特色

1、小說人物的出場,有的“單刀直入”(開篇就讓人物出場),有的“先聲奪人”(先聞其聲,後見其人),有的“鋪墊渲染”(千呼萬喚始出來)。結合文章內容,說一說諸葛亮的出場屬於哪一種,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2、第三、四段用詩句作結,請結合文章內容,說一說這樣寫的好處。

六、拓展交流,“三顧茅廬”故事經久不衰之祕

交流討論:爲什麼“三顧茅廬”的故事歷經千年傳唱且經久不衰?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3

一、教材分析: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八)》共有五頁插圖,分爲兩在部分。其中第

1、2、3頁爲第一部分,第4、5頁爲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共有四幅插圖,第二部分共有五幅插圖。第一部分教育學生要堅持寫日記,培養學生堅持寫日記的好習慣。第二部分教育學生要愛護圖書, 使學生懂得愛護圖書的意義和要求,養成愛護圖書的好習慣。

二、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本插圖及掛圖,使學生了解寫日記的意義、要求和方法,培養學生堅持寫日記的好習慣。2、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本插圖及掛圖,使學生懂得愛護圖書的意義和要求,養成愛護圖書的好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愛護圖書的意義,要求,學會方法。2、在實踐中養成堅持寫日記和愛護圖書的好習慣。

四、教學時間: 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課

一、導入新課討論:如何寫好作文?勤於觀察,勤於積累,把觀察的東西及時積累下來。

二、講明寫日記的意義寫日記有什麼好處?分組討論。交流。小結。寫日記能夠爲自己提供寫作機會,幫助提高寫作水平。通過對看到的、聽到的事情或者一些問題的思考,幫助自己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明白自己該怎麼做、怎麼想,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

三、交給寫日記的方法日記的內容和注意點。觀察圖畫,說說圖上畫了什麼人,他們在幹什麼?日記的主體部分可以寫什麼?該怎麼寫?怎樣才能寫好日記?1, 要持之以恆。2, 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爲日記的內容。3, 用自己的語言寫想說的話。日記的書寫及格式討論交流。

四、總結這堂課我們學習了寫日記的意義、要求和方法,在今後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要堅持寫日記,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

五、作業: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4

觀察地點: 操場的東北角 觀察對象:榕抱桂

觀察方法: 從遠到近 從整體到部分

觀察記錄:

形狀:榕抱桂的形狀很奇特,遠遠望去,它像一把巨大的綠傘,又像森林中一個無比肥大的蘑菇。走近觀察,榕抱桂的主幹很多,有的粗,有的細。如果你不注意的話,還會誤認爲有許多棵樹長在這裏。突然,我發現榕抱桂的葉子有兩種:一種呈橢圓形,翠綠色;另一種呈長橢圓形,墨綠色。再仔細一看,中間的幾根枝幹特別細,但是十分筆直,直直地通到樹頂,沒有分叉。經過老師的講解,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長在榕樹中間的枝幹是桂花樹。

動靜變化情況:這棵樹不怕風吹也不怕雨打。它每天都伴隨着我們。也許從未有人注意它、觀察它,而它則默默的守着我們,伴我們讀書,伴我們學習。每當我們來到學校的時候,它總是早早地迎接我們,當我們感到疲憊的時候,望一望它,聽聽陣陣清脆悅耳動聽的鳥叫聲,頓時覺得充滿活力,放學的時候,它總是微笑地送走我們。早晨,榕樹沐浴在橘色的晨光中,一些都顯得更加光明瞭。樹上的鳥兒醒了,它們圍着大樹唱歌、飛舞,歡快極了。陽光透過葉縫直射到草地上,草地上頓時綻開了一朵朵金色的花兒。而榕樹那墨綠的葉子則顯出錦緞似的光澤,給人以清新、舒服的感覺。樹上鳥叫,樹下人鬧,真是一番熱鬧非凡的景象。

一年四季變化情況: 四季常青

作用(本身的功能及給予人們的好處等):

春天,給我們帶來綠意;夏天,爲我們遮擋烈日。

觀察中的發現:爲什麼榕樹中間會長桂花樹呢?桂花樹爲什麼不會死亡呢?

研究方法:a詢問他人 b 查閱資料 c d

研究記錄:

1、學校的吳老師說:“據說這裏先是種着一棵榕樹,1997年冬天下了一場大雪,榕樹死了,學校的老師把地面上的榕樹枯枝砍了,種上了一棵桂花樹,沒想到第二年五月榕樹又重新長出來了。由於桂花樹生長較慢,而榕樹的生命力更強,把桂花樹給包了起來,所以才形成了今天的‘榕抱桂’。”

2、 我上網查了桂花樹的資料,瞭解到桂花樹的幼樹時需要有一定的蔽蔭,成年後要求有相對充足的光照,才能保證桂花的正常生長。 植物觀察研究記錄表(作業) 四 年級 1班 姓名 得分:

觀察地點: 觀察對象:

觀察方法:

觀察記錄:

形狀:

動靜變化情況:

一年四季變化情況:

作用(本身的功能及給予人們的好處等):

觀察中的發現:

研究方法:a詢問他人 b 查閱資料 c d

研究記錄: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5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自瀆課文,弄懂三個主要例子中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什麼啓發,解決了什麼問題,培養自己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

弄懂三個主要的例子中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什麼啓發,解決了什麼問題,培養自己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教學過程】

說話:大家一定知道許多有關“珍惜時間、勤奮學習、立遠大志向”的格言,誰願意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揭題激趣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讀題。

2、激趣 讀了課題,你想了解什麼?(人類的老師是誰?它們爲什麼是人類的老師?) 過渡:那就請大家帶着好奇心去讀一讀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放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分小組朗讀課文在小組內評議,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讀幾遍。

3、同學們剛纔讀得真熱鬧,誰願意來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讀(指名分節朗讀)

4、課文讀到這裏,大家一定知道人類的老師是誰了吧?誰願意來告訴大家?(指名回答) 自然界種種生物(板書) 齊讀最後一句(你是從文中的哪句話瞭解的?)

 三、精讀課文

師:爲什麼說自然界種種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邊讀邊想,細細地體會,可以把關鍵的詞句圈圈劃劃,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還可做上記號。

1、學生自讀課文,體會理解。 師:怎樣?有收穫嗎?可能也有疑問吧!請同學們把你的收穫在小組裏說出來,和大家分享。當然,有疑問的地方提出來,在小組裏提出來,討論討論,行嗎? 好,暢所欲言吧!

2、學生交流討論 師:剛纔同學們交流討論的十分熱烈,十分投入。那麼,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爲什麼 是人類的好老師呢?請聯繫課文把你讀懂的體會到的說出來,讓大家聽聽。

3、集體交流 讀懂並講述清楚人類在飛行設計,輪船設計,建築設計三個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學習的?

(1)科學家從魚兒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現象得到啓示,發明了潛水艇。

(2)科學家研究鳥兒飛行的原理,發明了飛機。 從蜻蜓那找到防止機毀人亡事故的方法。 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動物的飛行特點,造出了許多具有各種優良性能的新式飛機。

(3)工程師模仿鯨的形體,改進了船體的設計,大大提高了輪船航行的速度。

(4)建築師根據“薄殼結構”的特點,設計出許多既輕便又省料的建築物。

(5)人們模仿袋鼠造出了會跳躍的越野汽車。

(6)人們模仿貝殼製成了外殼堅固的坦克。

4、拓展延伸

(1)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生物只有這些嗎?你是從文中哪看出來的?“......”在這裏起什麼作用?

(2)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生物你還知道有哪些?

5、理解最後一句話

(1)齊讀最後一句(文中舉了哪些例子來說明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的確是人類的好老師。)

(2)學到這,你對這句話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話說嗎?

(3)齊聲朗讀,再來讚一讚這人類的老師

6、小結 大自然是多麼奇妙啊!經過對許多動物的研究,人類獲得了不少啓發,但這還遠遠不夠,更多的奧妙還有待我們去發現。

四、奇思妙想

1、平時你一定觀察過許多動物,從它們身上有沒有受到些啓發?請在小組裏交流一下,好嗎?

2、看來,大家一定有許多奇思妙想,能說出來和大家分享嗎?

五、課外遷移 作業超市

1、課外自己尋找並閱讀介紹人類向生物學習的兒童科普讀物。

2、觀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徵,寫觀察日記,有興趣的可做實驗。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6

教學內容:

學習口語交際。

學生學習過程:

一、審題

1.談話揭示討論話題。

2.指名讀本次口語交際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要求。

(1)如果有什麼不愉快的事情,不要悶在心裏,通過“小煩惱熱線”傾訴一下,以此來釋放心理壓力,同時接受別人的幫助。

(2)學會傾聽別人的傾訴,學會在別人不愉快的時候給予及時的適當的幫助。

二、指導

1.角色分配:主持人——教師 小煩惱——某位同學 熱心聽衆——其餘同學

2.指導內容

(1)“小煩惱”:清楚地表達自己內心的煩惱。

(2)“熱心聽衆”:設法幫助小煩惱,並指導學生規範口語。

(3)教師“主持人”:爲學生作示範,從而明確該如何做好主持人。

三、練習

1.學生分成小組練習,在每小組內大家各抒已見,盡情傾訴,互評互補。

2.各組選擇較爲典型的話題與全班同學交流。

四、反饋

1.引導學生對口語內容進行點評。

2.鼓勵“小煩惱們”根據大家提供的方法嘗試着做一做。

作業設計:

說說自己的體會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7

四年級下冊語文《記金華雙龍洞》課文

出金華城大約五公里到羅店,過了羅店就漸漸入山。公路盤曲而上。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油桐也正開花,這兒一叢,那兒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紅色,在別處似乎沒有見過。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豔。

雙龍洞

一路迎着溪流。隨着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入山大約五公里就來到口,那溪流就是從洞裏出來的。

在洞口擡頭望,山相當高,突兀森鬱,很有氣勢。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走進去,彷彿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在那裏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泉水靠着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來路,原來從靠左邊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並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船兩頭都繫着繩子,管理處的工人先進內洞,在裏邊拉繩子,船就進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頭的繩子,船就出來。我懷着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臥在小船裏,自以爲從後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着船底了,才說一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擡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大約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陸了,這就到了內洞。

內洞一團漆黑,什麼都看不見。工人提着汽油燈,也只能照見小小的一塊地方,餘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麼寬廣。工人高高舉起汽油燈,逐一指點洞內的景物。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我順着他的指點看,有點兒像。其次是些石鐘乳和石筍,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大都依據形狀想象成神仙、動物以及宮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做什麼,也很值得觀賞。

在洞裏走了一轉,覺得內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來進房子那麼大,泉水靠着右邊緩緩地流,聲音輕輕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裏。

我排隊等候,又仰臥在小船裏,出了洞。

四年級下冊語文《記金華雙龍洞》教案

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義。

2、瞭解遊覽順序,感受雙龍洞景象的奇異,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瞭解按一定順序閱讀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

5、培養蒐集材料、豐富課外知識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瞭解遊覽順序,感受雙龍洞景象的奇異。

第一課時

談話,揭示課題,初識課文

你喜歡旅遊嗎?都遊覽過哪些地方?你到過浙江金華嗎?那裏有一個的溶洞,叫雙龍洞。讀讀課文,今天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觀光遊覽。

聽朗讀錄音。

說說跟着作者遊了一趟雙龍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引導細讀,瞭解遊覽順序

1、導語:“就聽一遍,大家肯定覺得不過癮,現在我們來細細學習。”

學生自讀,要注意讀準生字、理解新詞,並用“……”畫出提示作者遊覽順序的有關詞句。

教師巡視,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2、指名回答,師生共同討論。

學生總結遊覽順序時,有不少學生會忽略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對此教師可設計提問:作者是由外洞直接進入內洞的嗎?以引導學生注意從孔隙進入內洞的過程。並隨機讓學生讀讀這一段,注意正音,指導讀順,引導學生理解詞義,如:仰臥、臀部、水程等詞語。

教師根據學生描述的遊覽順序,板書畫一幅簡單的示意圖。

3、指導學生按遊覽順序理清課文脈絡。

按遊覽順序可分六段。(分別請6名學生來讀對應的段落,注意不多讀也不少讀)

課堂作業

1、認讀生字、生詞並書寫,遇到疑問隨時發問。

2、隨機利用搜集的資料介紹雙龍洞的石灰質岩石及其形成的石鐘乳、石筍。

第二課時

複習導入

1、默寫生字詞。

2、讀課文。這節課我們按照遊覽路程來欣賞景點、品讀文章。

閱讀,體會路上景色

1、引導學生讀中感受。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這位同學讀出作者的心情了嗎?”

學生自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當時的心情。再讓學生個別展示朗讀,點評中體會作者是怎樣描述這些景物的。

2、放映課件,輔助感受。

配音: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雙龍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緻不斷撲人作者的眼簾。我們也來感受--下山中的春色吧!

這是映山紅,花大多是紅色的,也有紅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較大,白色帶有黃紅色斑點和條紋……色彩多明豔啊。

3、感悟課文寫溪流的匠心。

山中有花也有水。誰來讀一讀一路迎接遊客的溪流。(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你覺得作者對溪流的描寫很有情趣,對嗎?你從哪裏感覺到的?

(品味“時而……時而……”一句,體會幾對反丈詞的妙用)

討論外洞特點,體會雙龍洞的“雄”

1、如果說沿途的風光可用“春光美”來概括,那麼洞口和外洞你會怎麼來概括呢?

請一名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洞,可用“寬”“高”來概括,外洞可用“大’’字來概括,在簡圖上補板書:寬、高、大)

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產生什麼感覺?

理解“突兀”:高聳,指山勢高聳。“森鬱”:樹木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長得茂盛繁密。

高山之上,樹木繁密,很有氣勢,不禁使人對雙龍洞產生一種神祕感。

3、作者的哪些描寫讓你體會到外洞的大?(彷彿到了個大會堂,高高的石頂,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4、這裏作者又-次提到“泉水”,下一句也是,讀一讀,你有什麼想法?

(它彷彿是嚮導,作者順着溪流遊覽。現在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過泉水流出的孔隙進出內洞)瞭解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體會雙龍洞的“險”

1、乘船從孔隙中穿過是什麼滋味,我們也來試試。齊讀。

2、說到“孔隙”我們就會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細的縫兒,而這個孔隙卻可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那麼作者爲什麼不稱之爲水洞卻還要稱爲孔隙呢?看課件外洞由近及遠的鏡頭,讓學生懂得因爲外洞面積太大了,水洞相對就顯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詞是恰當的。

3、默讀第五白然段,想一想:作者乘船通過孔隙是怎樣的情形、怎樣的心情?

誰來讀讀,讀出作者的感覺、心情。

你覺得哪些語句真切地寫出了作者這種緊張的心情,能把它背出來嗎?

複述或者背誦這一自然段。

第三課時

聯繫上文引入新課

作者飽覽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氣勢,經歷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驚險,終於到達了內洞。內洞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瞭解內洞特點,感受內洞的“奇”

1、請一名學生朗讀第六自然段,學生邊聽邊畫出描寫洞中雙龍的句子。

“蜿蜒”是怎樣的?據字形釋義,再觀看課件,讓學生作描述。

2、結合課件(或圖片),討論學習:內洞的景象是怎樣的,給你的感覺是什麼?除了課文寫到的,你還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A、學生小組內交流評議,互相啓發,開闊思路。

內洞有很多石鐘乳和石筍,它們形狀變化多端,顏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龍,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動物……給人的感覺是神奇而有趣。內洞比外洞還要大得多。

洞內景物的描寫,也是有順序的,文中用了“首先、其次”來表明觀看順序,讀一讀,感覺這樣寫條理就比較清楚了。

B.指名看着圖像,試着給圖配音,描述洞內景象。

小結

作者乘船出洞,結束了雙龍洞之遊。我們同作者一道感受了雙龍洞的雄偉、驚險與神奇。面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們不禁折服於自然之偉大、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分組讀課文。

質疑問難

推薦課外閱讀

像這樣的課文,記錄了作者遊覽過的地方,你讀了,彷彿跟着作者在遊覽觀光,這就是遊記,你喜歡讀嗎?都讀過哪些遊記?你都摘記了精彩語段嗎?能背記這些精彩語段嗎?

課堂作業

1、背誦、摘錄精彩語句。

2、指導造句:

時而……時而……(引導體會在描寫景物、事物的形態變化時可以運用,舉例提示:“大海時而……”,“舞蹈動作時而……”,“我的心情……,“等)

即使……也……(讀課文範句,體會分句間轉折的意思,然後教師或學生示範造句,指導仿造)

四年級下冊語文《記金華雙龍洞》教學反思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葉聖陶先生的一篇遊記,也是一篇典型的遊記類散文,語言雖然直白,但是條理十分清晰,描寫具體生動。主要描寫了“外洞、空隙、內洞景物”的特點。瞭解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和落實“分清文章的主次”這一重點訓練項目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時,我從對課文整體感知入手,佈置學生預習課文。課前,我讓學生初讀全文,理解課文內容。教學本課,我分爲三部分,即:導入;精讀重點段,體會感知;鞏固練習,進行練筆。在導入部分,我利用了直觀的雙龍洞剖面圖,讓學生通過示意圖,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及路線。通過老師提問,抓比較不同的溶洞的特點,進行提問。讓學生找到雙龍洞的特點──“孔隙”。然後直接找到文中的第5段,即本文的重點段,進行學習。在精讀重點段時,我採用了找特點、讀特點的方法。引導學生讀書,談談孔隙給自己的印象,並在書上勾劃,找出孔隙二特點的低矮窄小,因爲“孔隙”是教學重點,所以在本段我進行重擊,推敲,讓學生反覆體會。爲了突破難點,讓學生感受孔隙的窄小,我抓住文章細緻描寫的部分,讓學生通過讀先初步體會。在體會不夠時,我找到了“從……到……沒有……才”等關鍵詞語,讓學生反覆讀重點詞語,加強體會,再次感受孔隙的低矮窄小。讓學生觀看,感受作者是怎樣通過孔隙進入內洞的。通過理解“船的小,孔隙的險,自己的感覺”,三者相結合,突出孔隙的特點。當學生在“讀一觀”之後,對孔隙的低矮窄小有一定的感受,此時,我出示了句子的比較,將文章中部分重點詞刪除。讓學生通過前後句子比較,學習作者的細緻描寫方法,把教學中點始終定在母語的語言文字學習上,讓學生研究作者的寫法,從內容回到語言,使學生的思辨過程認識趨於深化,加深對語言文字的進一步深化。

教學中,我從內容中入手,讓學生用各種手段讀書。然後,又從語言回到內容。在鞏固練筆部分,我利用填空的方法。訓練學生進行背誦、積累,在此基礎上,我訓練學生現場練筆,寫一份孔隙的解說詞。再次,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整課堂,我讓學生先理解、後積累、再運用。將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找到特點,讀特點。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並讓學生分清文章主次。以達到本單元的訓練目的。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8

一、教材分析:

《練習六》安排瞭如下的內容:處處留心、讀讀背背、寫好鋼筆字、口語交際、學寫毛筆字等五項內容。處處留心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辨別形近字的詞義和用法;讀讀背背,安排學生積累八個成語和古詩《小池》;寫好鋼筆字,要求學生正確、美觀的書寫左右結構的字;口語交際,要求學會鼓勵;學寫毛筆字,安排了書字“裝”、“幫”。

二、教學要求:

1、會辨別詞義和用法,同時區別形近字。

2、熟記八個成語和古詩《小池》。

3、寫好鋼筆字。

4、練習口語交際,學會鼓勵。

5、學寫毛筆字。

三、教學重難點:

處處留心、口語交際

四、教學時間:

四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處處留心

一、教學第一部分

(1)小芳正在調查有關噪聲的問題,她查到了一段有關噪聲的資料。

(2)出示這段語。

(3)自己讀一讀這段話,藉助工具書,把每個字的字音都讀準。

(4)指名讀,師生共同正音,齊讀這段話。

(5)在文中畫出下題所提到的詞語。

二、教學第二部分

1、把這些詞所在的句子多讀幾遍。

2、首先我們來區別“需要”和“須要”。

(1)讀讀這兩個詞語所在句子,並想想講了什麼意思?

(2)指名讀句子,指名說意思,其它同學補充。

(3)比較一下,“需要”和“須要”有什麼區別。

(4)“需要”是要求得到,一般與某個事物搭配,而“須要”則是一定要的意思,一般與“幹什麼”“怎麼樣”搭配。

(5)你能用這兩詞語各說一句話嗎?

3、利用查工具書理解“頻率”“分貝”的意思。

三、教學第三部分

(1)你能幫助小芳編個順口溜嗎?

(2)首先看這四個字,偏旁部首表示什麼意思?

(3)讀讀以前學過的順口溜,找出其中的規律。

即字的偏旁與意思巧妙的結合在一起。

(4)試着給其中一個字編順口溜。

(5)小組合作編順口溜。

(6)互相彙報、交流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二題:讀讀背背

(一)教學成語

1、請學生藉助字典,認讀這幾個詞語。

2、指名讀詞語,齊讀詞語。

3、你理解了哪些成語的意思?

4、這些成語都勾畫了什麼?

5、做遊戲,讓一個學生悄悄看一個成語,然後做動作,其他同學猜。

6、指導有感情朗讀、背誦。

(二)、教學古詩《小池》

1、藉助工具書及詩集,自學這首詩。

2、指名朗讀,師生共同正音。

3、這首詩是什麼意思?

4、指導有感情朗讀、背誦。

二、寫好鋼筆字

1、指導。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垮、碎、竭”這三個字。

(3)引導學生讀帖,重點觀察這三個字的結構和關鍵筆畫的書寫要求。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小結:“垮、碎、竭”都是左右結構的字。三個字的左半邊都比較小,或半邊較寬且高。

(4)教師範寫“垮”。提醒學生注意:“提土旁”稍小,偏上一點。

2、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2)教師及時小結,再讓學生仿寫。

3、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並請學生說說好在哪兒。

(2)對寫得不好的字,予以糾正,再練習。

第三課時

口語交際

1、審題

(1)指名讀題。

(2)指名讀題,明確此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2、指導

(1)讀讀書上出現的在三個例子。

(2)怎樣鼓勵,互相討論、交流。

(3)指名說,其他同學補充。

(4)分角色扮演。師生共同評議。

3、拓展。

(1)你在生活中遇到過什麼不順心的事嗎?你是怎樣鼓勵自己的?

(2)總結。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9

一、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理解“仰慕、傲慢、光臨、輔佐”等詞語的意思。

2、能給課文分段,說說段落大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能分辨課文的詳略,並認識這樣的詳略處理能突出劉備禮賢下士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描寫劉備的言行,理解劉備荒請諸葛亮出山的誠意。

三、教學難點:

認識課文對張飛的描寫來突出劉備的爲人。

四:教學時間:

3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教學要點:

整體瞭解課文,找出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起迄,並學習這一段落。

二、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劉備求賢若渴、虛心求教,禮賢下士的精神。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東漢末年,戰火紛飛,羣雄紛爭,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正因爲這個偉大的時代造就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那就是——《三國演義》。

今天這節課我們將一起學習發生在那個時代的一個故事。節選自《三國演義》,它就是《三顧茅廬》

(二)、揭題《三顧茅廬》並齊讀課題。

(三)、大家自由地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

2、讀通課文。

3、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四)、讀後檢查:

1、指名讀生字。

2、指名分節讀課文。

3、提問:A、課文記敘了劉備(),()請()出山,()的故事。

B、解釋“顧”C、課文提到了哪些人物。古人很有趣,除了他的姓和名,你還知道他的字嗎?

4、劉備爲什麼要三顧茅廬?A、指名回答。B、齊讀課文第一句話。

(五)、再次讀課文,課文的哪能幾自然段寫三顧茅廬。

同桌討論指名回答。

(六)學習第三——六自然段。

1、師:時間過得很快,寒冬剛過,早春來臨,劉備打算第三次拜訪孔明,說明什麼?

2、要求學生自讀課文用——劃出表示劉備有誠意的句子。

3、學習彙報:

出示

(1)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就下馬步行。

(2)劉備吩咐兩個弟弟在門外等着自己輕輕地走過去,恭恭敬敬地站立在房門臺階下等孔明醒來。

(3)劉備大聲自責說:“你怎麼如此無禮,這回不用你去了,只讓雲長我一起去。”

(4)劉備說:“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禮節。”

4、齊讀上述幾句話。

5、師:劉備此時就直愣愣地站着呢?當時劉備會想一些什麼?

生:

(1)劉備會想,待會兒見面該怎麼說呢?

(2)我怎麼樣才能讓諸葛亮相信我的誠心誠意,幫助我完成大業呢?

(3)他在想,我以第三次來了,諸葛亮這回該跟我走了吧。

(4)爲了諸葛亮,已經連張飛都罵了,我的心真得夠誠了。諸葛亮就是一塊石頭,也地感動了。

小結:這叫精誠所至,金石爲開!

過渡:劉備站在門外,過了好長時間,諸葛亮醒,他怎麼樣做?

出示:劉備趕緊下拜說:“久聞先生大名,曾經兩次謁見,都沒有遇到。”

問:你們知道劉備是什麼人嗎?

(1)大將軍

(2)漢朝的皇叔

師:對,劉備是皇親國戚,人稱劉皇叔,他竟然給諸葛亮下跪,諸葛亮是什麼人?

回答:

(1)讀書人

(2)普通百姓

師:用張飛的話說,他是“一個村夫”,現在劉備竟然給諸葛亮下跪,足可以感動——天地。

過渡:劉備冒着春寒,三顧茅廬,還有半夜裏就早早的下馬步行,還在房門外恭候多時,終於見到諸葛亮,趕緊下拜……現在,你是諸葛亮,你耳聞目睹了劉備的所作所爲,你會怎麼想?

學生回答:

(1)劉備對我可是一片誠意!

(2)劉備對我這麼誠心,我在他手下做官,要比我現在有趣。

提問:

(1)這個故事中的關鍵人物是誰?劉備。

(2)既然寫劉備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爲什麼課文幾處寫到張飛呢?請把課文寫張飛的語句劃出來讀一讀,體會一下?(反襯出劉備的謙恭態度或誠心)

張飛說:“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條繩子諸葛亮捆來就是了!”

見劉備還站着等,張飛氣極了,對關羽說:“這個先生怎麼這樣傲慢!等我到草屋後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來!”

分角色朗讀:劉備、張飛、諸葛亮、作者

表演:劉備、張飛、諸葛亮

四人小組討論:學習了課文你覺得劉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誠懇、有毅力、求賢若渴、虛心求教、禮賢下士

七、作業:

劉備與諸葛亮邊喝茶邊談些什麼?把它寫出來。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0

導學目標:

圍繞提供的一個話題組織討論,個人發表自己的看法;或查閱有關資料,瞭解別人的看法,再有條理地把討論的情況或查到的材料寫下來。

導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把內容寫具體。

突破措施:

採用小組交流的方式學習。

課前準備:

通過看電視、讀報紙、聽廣播等,瞭解社會新聞,關注社會熱點,做好記錄或剪貼。

導學過程:

第一課時

檢查預習學案

小組交流:

1.通過這一段時間的看電視、讀報紙、聽廣播,你們有什麼收穫?你關注到了什麼?

2.梳理出一、兩個共同的話題。

一、討論、積累資料

1.對於我們關注的問題,你有什麼看法?

2.各抒己見,補充。

二、學習習作內容,體會寫法

1.讀一讀提供的話題,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2.讀習作例文。

3.互相發言,把別人的看法做記錄。

4.我們在習作時還可以寫一些什麼內容,怎樣才能把大家討論的經過記敘具體?

三、練習習作

1.剛纔同學們說得很好,就把前面討論的內容,再仿照習作例文寫一寫,做到有詳有略,內容具體。

2.學生書面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一、出示學生例文,小組交流:

1.一名同學讀例文,其他同學認真聽。

2.相互說說例文中的優、缺點。

二、評析一篇中下等的習作草稿,師生圍繞是否有詳有略,內容具體,正確使用標點符號這幾方面來評析。

三、小組內根據要求修改習作。

四、謄抄習作。

板書設計:

習作 6話題討論

有詳有略 內容具體 標點符號使用正確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藉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悟阿聯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營造良好生存環境的壯舉。

2、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熱愛人類家園的感情。

二、教學過程:

(一)說說“沙漠”、“綠洲”

1、教師:“沙漠”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綠洲”在你的想象中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可以用詞語、一句話或者一段話來描繪你腦海中的“沙漠”和“綠洲”,可以用上課文中的詞語或句子。

2、自己讀全文。

3、交流“沙漠”

(1)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句子:白茫茫一片地上全是白花花的鹽鹼,好象……教師相機板書:惡劣、不毛之地土是鹹的,水也是鹹的,不毛之地……鹹而板結環境十分惡劣。

(2)看圖,進一步感受環境的惡劣。教師:阿聯酋就是這樣一個國家,自然環境十分惡劣!

(3)指導讀好句子

A、從飛機上往下看,阿聯酋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

B、原先這裏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鹽鹼,好象罩着一層硬硬的殼。這裏,土是鹹的,水也是鹹的,簡直是塊不毛之地!

4、交流說說“綠洲”教師相機板書:綠樹成陰鮮花遍地良好的生存環境出示圖片,看圖進一步感受美好。

(二)精讀第三自然段。

1、教師:阿聯酋人民是怎樣把惡劣的自然環境建設成良好的生存環境的呢?是如何在沙漠中建設綠洲的呢?

2、自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用線劃出他們是怎麼做的句子?

3、交流出示句子。

4、再好好地讀讀這兩段文字,你有什麼體會?引導學生體會:困難是巨大的;建設綠洲的代價是巨大的,但阿聯酋人民不怕困難,建設綠洲的決心是堅定的。板書:花大代價培植

5、齊讀第三自然段。

(三)精讀4、5、6自然段。

1、自己讀4、5、6自然段,談談你有什麼感受?

2、交流出示:阿聯酋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着這些花草樹木。引導學生理解“侍弄”?

3、再讀課文,你從哪裏體會到他們像愛護孩子一樣愛護花草樹木。圈圈畫畫詞、句。

4、交流句子,指導讀好句子。

(四)總結課文。

1、教師:阿聯酋人民爲什麼那樣愛護花草樹木?那麼,在阿聯酋,僅僅只有迪拜這樣一個城市綠洲嗎?你是怎麼知道的?(星羅棋佈)

2、教師:阿聯酋人民在沙漠中創造了奇蹟!所以,後來,20xx年開始,聯合國人居中心在全球組織評比改善人居環境範例獎,這個獎項就叫“迪拜獎”。

用來獎勵在改善居住環境做出傑出貢獻的範例。 (中國的廣州、周莊也獲得了此獎項)

三、教學結束:

學了課文,你有什麼想法?寫下來和大家分享。

反思:

《沙漠中的綠洲》是一篇關於環境改造與保護的課文。課文介紹了阿聯酋人民在茫茫沙漠中種植並精心侍弄花草樹木,建設綠洲,營造良好生存環境的壯舉,表現了阿聯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上課開始,我考慮到學生對阿聯酋這個國家比較陌生,我本來準備了多媒體課件,有關課文的朗讀和阿聯酋的風光,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同時讓學生的視覺受到強烈的衝擊,繼而設問阿聯酋人民是怎樣把這樣荒涼的沙漠變成美麗的綠洲的,讓學生產生閱讀期待。但由於學校停電,沒有機會用上此課件,真是事與願違。

好多有經驗的教師們都反覆強調:語文教學問題不能太碎、太多,要抓住核心問題展開教學。所以,本篇課文的教學我只圍繞一個重點問題“阿聯酋人民是怎樣精心侍弄花草樹木的?他們爲什麼那樣愛護花草樹木”?並以此爲切入點,引領學生深入文本。

本文的難點是課文第三自然段,我反覆思量,先從本段的中心句“……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一個孩子”入手,告訴學生粗略計算一下,一個孩子從呱呱落地到大學畢業得花十萬元左右,接着引導學生抓住“三個買來”以及一棵樹苗需要多少錢,一瓶礦泉水需要多少錢,抓住關鍵詞“挖去、填上、埋下”,“縱橫交錯”體會這樣設計要費多少心血、財力、物力、人力,加深學生的理解,事實證明,學生對這一段文字的感受很深刻。繼而,本段的中心句“……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一個孩子”也就迎刃而解,學生對阿聯酋人民的壯舉充滿敬意。

在感受了阿聯酋人民的壯舉後,我想對學生滲透愛護環境的教育,設計了:我想對自己說、對阿聯酋人民說、對破壞環境的人說,深化學生對愛護環境的認識,強化文本的育人功能。先讓學生寫一寫,然後讀寫結合全班交流。

通過本課時的教學,我覺得自己對文本的解讀還不夠深入,體現在教學第六自然段時可以抓住“更綠、更翠、更豔”這三個詞進行細細品味,讓學生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確以及水對綠化的巨大作用,但我未能抓住這一細節。在學生交流第二自然段時,談到迪拜街頭的美景說到:“迪拜這樣美可能是國家有一些明文規定,也可能是人們的自覺行爲”其實我國也有這樣的規定,比如:不亂踏草坪等,但爲什麼仍然有亂踏草坪,亂砍樹木的情況出現呢?我這裏就應該及時對學生進行愛護環境的教育,但我去沒有抓住這一契機,讓這個機會白白流走。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兩首古詩。

2、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3、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感受古詩語言與意境的'美,培養學生對自

然美和藝術美的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

1、通過誦讀,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詩歌的意境,熟讀成誦。

2、結合古詩簡潔的語言想象豐富的畫面,先說再寫。

教學難點:

1、誦讀古詩,體會作者從聽覺、觸覺、視覺等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

法。學習作者邊觀察邊想像以及動用各種感官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

法。

2、透過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並把自己的感受寫下

來。

教學準備:

1、師生查找有關詩人、詩作的相關資料。

2、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調動積累,揭示課題

1、啓發學生回憶背誦過的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

2、引出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江南的春天。 全詩描寫了江南

春天的綺麗景色。

3、介紹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陝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歲中進土曾做過幕僚,很不得志。他關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間爲人民做

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

二、自學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誦讀古詩。

要求:(1)讀準字音,注意節奏。

(2)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藉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意。

3、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4、檢查學習效果

(1)指名朗讀,集體正音。然後齊讀全詩,注意停頓。

(2)解釋詞語:

“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樓臺”、

“四百八十寺”

(3)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大致即可)

三、反覆誦讀,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寫今

1、學生自由誦讀古詩,邊讀邊思考:《江南春》寫出了江南春天的

哪些特點?(到處是黃鶯宛轉啼鳴,到處是綠葉紅花相互映襯。依山

臨水的城鄉,迎風招展的酒旗。)

2、詩的前兩句抓住了黃鶯、紅花、綠葉、水鄉、山城、酒旗、春風

等七種景物來描寫,共同構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畫面。

3、看圖、配樂輔助,指導學生讀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話描

述感受到的內容。

(二)後兩行——懷古

1、提問:詩歌的後兩句還是描寫江南春天的嗎?

2、學生默讀後兩句詩,體會一下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集體討論(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之情)

4、教師小結: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企圖依靠神靈的庇護,永保江山穩固。可是時移世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樓臺

意境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之中了呢?

5、帶着理解,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6、練習背誦古詩。

四、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默寫《江南春》。

3、依據《江南春》這首詩歌的內容,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爲這首詩配一幅畫。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3

一、故事引題。

1、師:今天我想給小朋友們講一故事,不知你們是否喜歡?

2、生:喜歡。

3、師:什麼故事呢?就是關於韓國三星集團創始人李秉哲的故事。在沒有講故事之前,我想問問小朋友,你們是否見過賣報紙,想一想他們是怎樣賣報的?誰能來學學賣報的過程?

4、生:生學習。

5、師:你們想知道李秉哲是怎麼賣報紙的嗎?

(生驚訝,李秉哲也賣過報紙?)

(師開始講述這個故事)

兩個小報童在車站賣報。一個報童賣報沒有什麼與衆不同,賣出一份報紙,收回一份報款,賣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個報童的賣報的方式卻大不一樣,他不停地把手中的報紙一一往候車乘客的手中塞,而並不急於收受報款,等手上報紙沒了,他再一一回收報款。同樣是在車站賣報度日,不同的賣報方式似乎決定了兩位報童的不同的命運。這後一個報童不僅在車站贏得了更大一塊“蛋糕”——成爲國際知名大企業的老總,他就是韓國三星集團的創始人李秉哲。

6、師:從這一故事中,你們發現到什麼?(生回答,師暫時不做評價)

7、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文章與這個小故事很相似,(師大聲說)蘋果裏的五角星(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師:請同學們自由閱讀課文,可以大聲讀,可以小聲讀,可以默讀……讀完幾遍後,感覺自己沒有閱讀障礙了,再試試提出一些問題。(生自由閱讀課文)

2、師:請說出你們還不能理解的問題。

生1:一般人爲什麼不攔腰切蘋果?

生2:我想知道這個五角星最早是由誰發現的?

生3:作者爲什麼要寫這篇文章?

生4:我不理解“這鮮爲人知的圖案竟有那麼大的魅力”這句話,特別是魅力一詞的解釋。

生5:我不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爲什麼說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創造力?

三、動手操作,練說解讀。

1、師:請同學們拿出蘋果,四人一組練習切。請同學們不要一齊切,最好先切一個,觀察觀察再切第二個,再觀察再切第三個、第四個。(生練切)

2、師:請彙報自己切的情況。

生1:我第一次攔腰切沒有切出(該生舉起第一次所切),因爲切的偏頂了。

生2:我第一次攔腰只切出了四角星(該生舉起所切的蘋果),因爲位置也不好。

生3:我是兩次才切出來的。

3、師:請同學們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蘋果,繪製一張圖譜,說明什麼是攔腰切?怎樣才能切出蘋果。

4、師:怎麼理解“這鮮爲人知的圖案竟有那麼大的魅力”?(多媒體出示第5自然段,並且引導學生多讀)

5、師:請用課文的話說說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生1:辭典中說魅力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我結合課文與辭典中的解釋,感覺本文的魅力指的是攔腰切蘋果發現到五角星,是許多人沒有發現,所以特別吸引人。在第5段中“這個祕密不知從什麼地方傳到那男孩的幼兒園,然後又由億傳給我,現在我又傳給你們大家。”可以看出吸引人的力量。

生2:從“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這句話中,可以讀出魅力的意思就是創造力。

生3:讀完這篇文章我知道,那種從頂部切到底部的切法是常用的方法,是沒有魅力的,是不要傳的,而因爲攔腰切的人太少了,而攔腰切又能發現到五角星的人更少,所以纔有魅力。

生4:我反覆讀了第1、2、3自然段,從鄰居家的小男孩顯示顯示他學會的新本領,並且還要切親自切蘋果來顯示,可以看出蘋果中的五角星自身的魅力已經感染了這個小男孩。

生5:從第4、5自然段中作者發自內心的話,可以讀出作者是被感染了,尤其是“現在我又傳給你們大家”。

6、師:聽了你們的說法,看得出你們已經解決了許多問題。怎麼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請同學們自讀第四自然段,我想你們一定能夠自己理解。(生讀自悟)

四、研究研究。

1、師:我想請同學們用研究的方法來解決“這個五角星最早是由誰發現的?一般人爲什麼不攔腰切蘋果?”兩個問題。

(1)尋找這個極具創造力的世界名人

學生們在搜索引擎中鍵入“蘋果裏的五角星”,回車後,很容易找到世界第一個發現這個五角星的人,孩子們非常高興,他們知道這個人是美國迪·恩·帕金斯的兒子。此時我問:“你知道他的兒子叫什麼的嗎?”學生繼續上網查找結果沒有找到答案。雖然沒有找到,但孩子們仍然是高興的,因爲他們已經在前面的閱讀欣賞中領略到這個孩子的創造力。

(2)探索一般人爲什麼不攔腰切?

通過學生反覆的研究與不斷的切蘋果觀察思考,孩子們有着下面的說法:

生1:不攔腰切好看。我們把從頂端切到底部的蘋果放在盤子裏,就比攔腰切的蘋果美觀。

生2:不攔腰切能體現公平。如果幾個人來平均分一個蘋果,因爲蘋果不是一個圓柱體,攔腰切可以一眼看出大小,誰願意吃小的,誰好意思直接拿大的吃,而一般切法切出的蘋果大小往往一樣,不存在公平的問題。

生3:不攔腰切也是一種習慣,人們習慣了,也感覺到這種方法順手。

生4:人們不會想到切蘋果還會有什麼創造,怎麼方便怎麼切。

2、師:(此時的我坐不住了,我的靈感來了,我大聲說)親愛地同學們,太感謝你們了!我聽出來了,因爲好看、美觀,人們發現不到醜拙之中也有美;因爲公平,人們少了發現;因爲習慣,人們缺少了思考,少了創造發明……我被你們創造性的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感動了。我想請你們根據自己的發現的喜悅之情,用你特殊的那份感情,重讀這篇文章。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4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按事情的發展順序有條理地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19個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事物(喻體與本體)之間的關係;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4、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二、教學重點:

體會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

三、教學難點:

學習寫“隆中美景”的寫法寫一處景色。

四、教具準備:

小黑板;字詞卡片

五、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知道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嗎?你能介紹介紹其中的主要人物嗎?

看來,諸葛亮不愧是雄才大略,大家都知道!他是劉備的得力軍事,那麼,他怎麼會成爲劉備的軍事的,他爲什麼會終於劉備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相關的新課文。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解題顧:拜訪;茅廬:草房子

過渡:誰去拜訪?拜訪的又是誰?我們學了課文就明白了!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輕讀全文,補充課題,引導完整、準確地說說題意

2、再讀課文“三顧茅廬”具體是怎樣一件事呢?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再讀讀課文,同時完成幾個任務。

(1)出示自讀要求,指名讀

(2)檢查自讀情況a、抽讀生字詞卡片(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茅廬諸葛亮茅塞頓開捆來尊重臥龍恭恭敬敬秀麗宜人吩咐討論,羣雄紛爭分析半晌時辰輔助潺潺策略疏疏朗朗下榻

b、理解詞義:誰來當小老師說說你已經懂得的詞!

半晌:半天尊重:尊敬看重

茅塞頓開:原來心裏像被茅草塞着,現在忽然被打開,形容忽然領會理解。

c、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以“不添字減字、不回讀、不破詞破句”爲標準,集體評議)

3、回到課題,劉備三顧茅廬邀請諸葛亮,爲的是什麼?三顧茅廬的經過又是怎樣的呢?我們細細地到課文中去看看!

三、細讀第一自然段

1、自由輕聲讀課文思考:這段告訴我們什麼?劉備爲什麼要去拜訪諸葛亮?

2、重點理解“兩次”“拜訪”“誠心誠意”

從幾個詞上你看出了什麼?(劉備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誠態度)

3、指導朗讀:你能把劉備的急切與虔誠讀好嗎?

四、過渡:劉備爲了能使諸葛亮出山助他一臂之力,已經去了兩次了,當他第三次再去茅廬的時候,見到諸葛亮了嗎?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上節課你知道了什麼?

2、齊讀1節。

過渡:劉備兩次拜訪諸葛亮,都沒見着,他沒有就此罷休,這第三次,他們見到諸葛亮了嗎?

二、細讀第二到四自然段

1、指名讀這三個自然段,思考:這三個自然段寫了什麼?(具體經過)

其中每段各寫了什麼?(出發之前、見面之前、見面以後)

2、學習第二自然段

劉備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了,不請出諸葛亮誓不罷休,冬去春來,他又要朝隆中出發了!可這次關羽和張飛卻不同意了,他們認爲?爲什麼會這麼認爲呢?劉備的表現是這樣的?從這裏看出劉備怎麼樣?(尊重人才,求才心切)

誰能用生氣的語氣讀劉備說的話?

齊讀指導讀好張飛與劉備的對話

3、學習第三自然段

一路走來一路看,轉眼,隆中到了!

(1)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讀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數數一共有幾句話?哪幾句寫了劉備看到的景象?那幾句寫劉備的動作?劃一劃,找一找。

(2)交流:a、齊讀

一、二句,想象所描寫的畫面

出示:那裏的山岡蜿蜒起伏,好象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說說把什麼比做什麼?爲什麼這樣寫?(聯繫諸葛亮)

b、過渡:這景正是諸葛亮剛毅高遠,不同凡響的寫照。劉備有沒有順利見到諸葛亮呢?我們接着看!

C、指名讀3—8句,說說你覺得劉備是個怎麼樣的人?(尊重人才,求賢誠心)你是從哪些詞句裏看出來的?(下馬步行輕輕敲門輕輕地走恭恭敬敬地站、等快步走)

指導讀好這些句子。

(3)小結過渡:經過長長的等待,終於見面了!俗話說:“人傑地靈”,隆中這麼美,人稱“臥龍先生”的諸葛亮是不是一位人傑呢?學習第四節。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小組讀,說說諸葛亮才幹如何。(分析形勢,提出策略)

2、出示:劉備聽了茅塞頓開,想撥開雲霧見了青天。

聯繫上下文說說理解。

2、指導讀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3、過渡:諸葛亮出山後,劉備和他相處怎樣呢?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誰來噹噹小記者來向我們介紹一下他們的近況?

2、交流上述問題:(同桌同榻一起)(關係親密)

3、出示: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

說說理解!

四、總結:到此爲止,我們已經知道劉備終於成功地請出了諸葛亮,也從中領略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劉備的求賢若渴,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回去,同學們可以把我們這個故事複述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理解重點詞,藉助課題,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聯繫上下文,補充提示語,從劉備的言語角度感受他誠心誠意相請諸葛亮出山。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入:釋題

1、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三顧茅廬”的故事,它選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2、釋題:“顧”:拜訪“茅廬”:用茅草搭建的房舍

誰拜訪誰的茅廬?(劉備諸葛亮)

誰能連起來說課題的意思?你還想知道故事的什麼?(原因、經過、結果)

二、初讀整體把握:

1、師:那趕快用心快速的讀故事吧!去文中找找吧。

2、生初讀

3、交流:

(1)主要內容: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__________________。

(結果)__________________。

(2)主要內容: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事件)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經過)懇請他出山。

(結果)

4、點撥相關的字詞:仰慕輔佐怏怏……

三、抓言語,感受劉備的求賢若渴

1、師:劉備三顧茅廬,懇請諸葛亮出山。但你知道嗎?此時諸葛亮過着怎樣的生活?(生先說,後師出示)

出示句子駕小舟於江湖之中,訪名僧于山嶺之上,尋朋友于村落之間,樂琴棋於洞府之內。生讀後,師問:這是一種怎樣的生活?(無憂無慮,逍遙自在,與世無爭……)

師:是啊,到底是什麼讓他過上勞神的日子呢?劉備的哪些語言感動着諸葛亮呢?請用心讀讀一到四自然段。請你找到劉備的話,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生讀一至四小節,找言語,寫感受交流

師:劉備的哪些語言會感動着諸葛亮呢?

預設之一:劉備斥責他:“胡說!孔明是當今大賢,怎麼可以隨派個人去呢?”在張飛的眼中,孔明是個什麼樣的人?(一個村夫)

所以張飛會怎樣說呢?(不屑,很瞧不起,淡淡……)而在劉備的眼中呢?(當今的大賢:非常有道德,非常有才能)

理解“斥責”(責備)斥責的背後,我們讀懂了什麼?(劉備的仰慕)

預設之二:劉備說:“我冒着風雪正是爲了讓孔明知道我的誠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這“風雪”一詞告訴我們當時正處在怎樣的環境?(數九寒天,雪花紛飛,天寒地凍)師:劉備正是冒着這樣的風雪來表明自己的誠意,因此,當張飛埋怨天寒地凍時,劉備會是怎樣的表情呢?引讀:劉備嚴肅的說_________;劉備生氣的說_________;劉備真誠的說_________;

預設之三:劉備大聲斥責說:“你怎麼如此無禮,這回不用你去了,只讓雲長同我一起去。”引導:這“大聲斥責”想告訴張飛什麼?“斥責”的背後說明了什麼?(表示自己的決心)師:是的,劉備就有這麼一顆熱心,一片決心,一顆誠心!請你聯繫上下文,補上合適的提示語,讀出劉備的誠心誠意。指名分角色讀(張飛劉備一起讀語言)

預設之四:師:正因爲劉備如此誠心誠意,纔會第三次拜訪孔明時恭恭敬敬的站在房門臺階下等,可張飛還是耐不住性子,說:(生讀)“如果劉備聽到了一定會說____________!”生根據上下文想象說話。

四、迴歸整體,拓展:

1、師:正是劉備斥責張飛表決心,天寒地凍寫熱心,正是擁有求賢若渴的誠心,諸葛亮出山了。他出山後做了什麼呢?

2、出示:

火燒新野草船借箭六出祁連山七擒孟獲舌戰羣儒火燒赤壁智取漢中收復南疆空城計三氣周瑜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3、存疑:下節課我們將從劉備的行爲中感受他的誠心,孔明的感動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