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最新教案設計(精選10篇)

三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最新教案設計(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作爲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三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最新教案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最新教案設計(精選10篇)

三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最新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瞭解青蛙生長過程中幾個不同階段的形體變化,知道它是捉蟲能手,懂得應該保護青蛙。

2、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認識矢字旁,理解“蝌蚪、腦袋、快活、鯉魚、捉食、烏龜、碧綠、肚皮、低頭”等詞語的意思。

3、能按問題的提示寫句子,把句子寫具體;通過選詞填空連句,瞭解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4、會分角色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的最後兩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

讓學生認識蝌蚪和青蛙,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以及它在不同階段的形體變化,知道它對農作物有好處,是我們捉害蟲的好幫手。

教學難點:

懂得應保護青蛙,並能向他人宣傳保護青蛙的道理。

教具準備:

課前引導學生觀察蝌蚪的生長變化。

教學時間:

3課時

一課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2、學會“蝌、蚪、池、腦、袋、甩、鯉、龜”等9個生字,理解詞意。

3、能正確朗讀第一段,說說蝌蚪的形態特點,能按問題的提示擴寫句子。

教學過程:

一、激趣揭題。

[1、出示課件,認識“蝌蚪”,說說怎麼記住這兩個字。

2、小蝌蚪長大後變成了什麼?

師:青蛙在水中產卵,小蝌蚪從卵裏出來,慢慢地變成了青蛙。因爲小蝌蚪沒有看見過自己的媽媽,不知媽媽在哪裏,所以小蝌蚪要去找媽媽。補充課題後齊讀。]

1、小朋友,我們已經觀察過小蝌蚪的生長變化,誰能說說它是怎樣的?

2、揭題:小蝌蚪找媽媽。學習“蝌、蚪”,怎麼記住它?

3、看了課題你還想知道什麼?小蝌蚪爲什麼要找媽媽?他們是怎麼找媽媽的?他們找到媽媽了嗎?

二、圖文對照,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1、聽錄音,思考: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見了誰?小蝌蚪的媽媽到底是誰?

2、聽完後彙報。

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見了鯉魚媽媽和烏龜媽媽。(觀察課文插圖)

學習生字“鯉”,怎麼記?

學習生字“龜”,共幾筆,第七筆是什麼?

小蝌蚪的媽媽是大青蛙。(觀察課文插圖4)

3、跟錄音輕讀課文,給每幅圖找出相應的課文。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看第一幅圖,說說圖上畫着什麼?

(一羣小蝌蚪在水裏游來游去。)

2、課文是怎麼介紹這幅圖的呢?指名讀第一段並思考: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麼?

3、討論:⑴、知道了蝌蚪生活在池塘裏。你從課文的哪句話看出,指名讀一讀。

⑵、知道小蝌蚪長着大腦袋,黑身子,甩着長尾巴。

學習生字“腦、袋、甩”。[比較:腦---胸袋---裳甩---用]

自由讀讀寫蝌蚪樣子的句子,想想“大、黑、長”三個詞分別寫出了什麼?(大小、顏色、長短)

4、朗讀指導。你喜歡這些小蝌蚪嗎?讀出對小蝌蚪的喜歡和小蝌蚪的活潑可愛。

五、作業指導。

課後第四題:回答問題。

小蝌蚪游來游去。

1、小蝌蚪在哪裏游來游去?

2、小蝌蚪在哪裏怎樣地游來游去?

先自由說,再指名說。

五、鞏固練習。

1、指導書寫:重點“腦、袋、甩”。

2、完成課後作業4。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披、短、蹲、碧、肚、鼓”6個生字,理解詞意。

2、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能按課文內容填空。

3、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卡片抽讀詞語。

2、齊讀課文第一段。

二、學習第二段。

1、自由讀並思考: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一句講什麼?這些句子順序可以調嗎?

2、討論,理清句子之間的關係。

A、小蝌蚪的形態有什麼變化?

B、小蝌蚪看見了誰?[重點理解“迎”指名錶演]

C、小蝌蚪怎麼說?

D、 “誰”怎麼回答?

3、指導朗讀。

自由練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齊讀。

4、 小結學法。

先找有幾句話,再說說每句講什麼,最後有感情地讀讀。

三、討論學習第三段。

1、按“找找、說說、讀讀”的學法,分組討論學習第三段。

2、引讀,進一步理清層次。

3、指名分角色朗讀。

理解爲什麼用“追”,“連忙追”說明什麼?

四、學習四、五段。

1、默讀思考: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誰是小蝌蚪的媽媽?把有關青蛙樣子的句子用波浪線劃出來。

2出示句子,朗讀理解。

“荷葉上蹲着一隻大青蛙,披着碧綠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對大眼睛,正在捉小飛蟲。”

⑴、看圖理解“蹲着、露着、鼓着”等詞。學習蹲、鼓等生字。

⑵、找一找寫青蛙顏色的詞。學習“碧、肚”等生字。[說說這段話中哪些詞語用得好?]

⑶、朗讀這段話。

⑷、你能看着圖和板書向大家介紹青蛙嗎?(自由說,指名說)

3、這時小蝌蚪外形又有什麼變化?

(尾巴變短了,不見了。)學習“短”。[給“短”找個反義詞]

4、從哪個句子看出小蝌蚪已經變成了小青蛙?

出示:他們後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

5、朗讀四、五段。

五、鞏固練習。

1、指導書寫。

2、完成課堂作業第5題。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分角色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最後兩段。

2、知道青蛙是捉蟲能手,懂得應保護青蛙。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1、卡片認讀生字。

2、完成課作第2題。

二、朗讀全文。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指導背誦4、5段。

1、讀讀課文中描寫青蛙的句子。

2、把描寫青蛙外形的這段話自己背一背。(蹲着、披着、露着、鼓着)自由背、指名背

3、按照“形態上的變化,看見誰在幹什麼,小蝌蚪怎麼說,誰怎麼回答”的順序背第4段。

4、按“形態上的變化,小青蛙怎麼做,青蛙媽媽怎麼說”的順序背第5段。

5、把4、5段連起來背。

{五、總結課文:學了課文,我們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樣找到媽媽的,它自己又是怎樣變成青蛙的;還知道了青蛙是捉蟲的能手,所以我們應該保護它,並向爸爸媽媽和鄰居宣傳保護青蛙。(一隻青蛙一天要吃40-50只害蟲,多達200多隻,一年能吃15000多隻害蟲。)}

三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最新教案設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四個基本生長過程和外形特徵;

2、啓發幼兒對小動物的探索慾望和興趣;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操作能力及語言表達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盛有小蝌蚪的魚缸

2、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3、PPT

三)活動過程:

一、老師帶領幼兒觀察小蝌蚪引入活動主題

1、老師講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提醒幼兒邊聽故事邊觀察"小蝌蚪長得是什麼樣子的,象什麼?"

2、引導幼兒觀察魚缸中的小蝌蚪,討論並講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徵(大大的頭、有眼睛、沒腿、象魚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它的四個不同的過程,並在活動中適當穿插各種提問。

參考資料:

1、卵子:一個青蛙媽媽在春天時會在池塘或小河裏產下許多的卵子。每個卵子都是圓圓的,軟軟的,許多許多連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動着。

2、剛出生的小蝌蚪:過2--3天以後,小蝌蚪便從卵子裏鑽出來,大大的頭,長長的尾巴,特別象魚,並用頭上的鰓從水中吸進空氣,開始生活。

3、長大的小蝌蚪:大約需要50天的時間。慢慢地先長出兩條後腿,再長出兩條前腿,變成了小青蛙的樣子,嘴巴變大了,頭上的鰓沒有了,但尾巴還沒有脫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後,它的尾巴完全脫落。這時,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陸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變成了一個能幹的小青蛙。

三、師生共同小結,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小蝌蚪生長變化過程的認識和理解。

1、小結:以上是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四個基本過程,從卵子到變成小青蛙大約需要70多天,可也有些小蝌蚪要花將近3年的時間才能變成它爸爸和媽媽的樣子,世界上還有些小蝌蚪它不是在水裏進行變化的,而是在它爸爸的嘴巴里進行變化,直到長成小青蛙才跳出來。

2、提問:

(1)爲什麼把小青蛙叫兩棲動物?(可以生活在水裏,也可以生活在陸地上)

(2)青蛙吃什麼呢?(昆蟲、蚯蚓、蜘蛛、蝸牛……)老師提示:青蛙不停地脫皮,舊皮對它們來說也是最好的食物。

(3)爲什麼要愛護小青蛙?(它是捉害蟲的能手,莊稼的好朋友,對我們人類來說是有益的,所以要愛護它、保護它)

附件(兒歌):小蝌蚪找媽媽

1、一個卵子圓又圓,動一動,動一動,真好玩;(動作緩慢)

2、一隻蝌蚪一條尾游來游去找媽媽;(動作輕快)

3、兩條後腿長出來,媽媽媽媽在哪裏?(歡快)

4、四條腿呀長出來,媽媽媽媽在這裏。媽媽……撲向媽媽的懷抱(老師頭演青蛙媽媽去迎接"小蝌蚪")。

堂課的話,我會在這方便多加以引導,讓幼兒更具想象力。

三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最新教案設計 篇3

活動目標:

1、喜歡閱讀活動,感受探究小蝌蚪生長過程的樂趣。

2、學習圍繞故事的名字來觀察、思考畫面內容,嘗試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認識。

活動準備:

1、教師用大書一本(自制);故事磁帶、錄音機。

2、小蝌蚪、小青蛙圖片各一;幼兒用書每人一本。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猜謎語,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教師:"大大的腦袋,黑黝黝,細細的尾巴水中游!"

教師:小蝌蚪從沒有見過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兩者的不同。

教師:小蝌蚪是怎麼變成青蛙的呢?

(2)請幼兒憑以往經驗先自由討論,再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觀點。

2、教師講述故事的開始部分,激發幼兒自主閱讀的願望。

(1)結合自制大書,教師講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一個關於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教師一邊講述故事(從開始到"小蝌蚪們高高興興地向前面游去了"),一邊用手指着相應的畫面,幫助幼兒建立圖畫和口語的關係,理解故事的內容。

(2)設疑,創設自主探究的閱讀環境。

教師:小蝌蚪在找媽媽的路上遇到了誰?它們會相互說些什麼話?"

3、幼兒分組自主閱讀小書,教師巡迴觀察,並根據幼兒閱讀情況分層指導。

對於能基本正確讀懂內容的幼兒,建議他們想像角色的對話,把故事連起來,完整地講一講;對於不明白個別地方的幼兒,建議他們看看前後的畫面,推斷故事的內容。

4、引導幼兒圍繞重點開展討論。

(1)結合鴨媽媽與小蝌蚪對話的這張圖畫,幫助幼兒歸納觀察畫面的策略:依據後面的圖畫,推測前面的內容。

(2)引導幼兒學習鴨媽媽的語言。

(3)用同樣的方法推測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對小蝌蚪說的話。

教師:你們知道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對小蝌蚪說了什麼話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5、結合大書,師幼共同看圖講述故事。

教師先講故事的開始部分,再分別請幼兒輪流講述故事後面的情節(找到魚媽媽,找到龜媽媽,找到鵝媽媽,找到青蛙媽媽),最後部分由教師講。

6、集體欣賞配樂故事,進一步感受故事語言的優美與生動。

播放語言磁帶,師幼共同欣賞配樂故事。

活動延伸:

1、在語言區擺放故事中動物頭飾,分區活動中可以讓孩子自由表演故事。

2、引導幼兒繪製《小蝌蚪找媽媽》的連環畫。

活動反思:

在集體教學中,這是一個語言活動,講述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故事內容簡單,容易讓幼兒理解,易懂。通過圖片讓幼兒理解故事,給予幼兒更加直觀的感受,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在和同伴交流的時候,大膽描述故事內容,向同伴講述自己的發現,積極參與其中,活動內容適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但是在活動中也有不足之處,活動形式有點單一,只是通過圖片讓幼兒來學習,所以部分幼兒興趣點不是很高。

在區域中,爲幼兒提供了故事內容圖片以及繪畫材料,請小朋友先觀察圖片,然後在紙上繪畫塗色,自己製作故事圖冊,最後裝訂在一起。提供好看的圖片請幼兒欣賞,激發幼兒自制圖書的興趣。活動中也存在很多不足,韋雪小朋友在區域的時候,選擇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製作圖書,在繪畫的時候能夠自己獨立完成,但是過了一會之後就不太認真的了,繪畫內容簡單,在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容易分心。

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集體教學時,應注意方式方法,根據內容的不同爲幼兒提供不同活動形式,設計新穎的活動環節,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同時更容易讓幼兒接受,在語言活動中要多給幼兒表達的機會,讓幼兒在交流中學習。在區域活動中,大班孩子觀察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能夠觀察到圖片中細節方面,在繪畫的時候有很大的進步,很多活動都能夠自己獨立完成,也有部分較弱的幼兒需要幫助和指導,有的技能還需要加強,例如:在塗色以及裝飾的時候,有的孩子會不認真對待,隨意塗色裝飾,在以後的美術活動中,要多多提醒幼兒,在細節方面也要做好。

三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最新教案設計 篇4

活動目標:

1、關注畫面的安排,嘗試變化小蝌蚪與其他故事角色之間的大小和位置。

2、體驗安排故事畫面的樂趣。

活動難點:

注意遠近、大小關係,合理安排畫面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齊白石作品:小蝌蚪

2、故事人物:鴨子、魚、烏龜、鵝、青蛙圖片

3、鉛畫紙、油畫棒、顏料等。

活動過程:

一、談論欣賞(回憶關於小蝌蚪的已有經驗)

1、回憶小時候畫的小蝌蚪。

關鍵提問:“我們以前都會畫小蝌蚪,以前畫的小蝌蚪是什麼樣子的呢?你是怎麼畫小蝌蚪的?”

2、欣賞齊白石畫的蝌蚪。

引導語:“我們小朋友都會畫小蝌蚪,今天我們來看一看齊白石爺爺畫的蝌蚪。”

教師小結:齊白石爺爺畫的小蝌蚪很逼真、很靈活,小蝌蚪看起來簡單,但要畫得靈活可不容易。

二、操作嘗試(感受畫面佈局)

1、出示動物圖片,將其放置不同的位置,請幼兒觀察。

過渡語:“我們都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故事中遇到了誰呀?”(幼兒講述故事情節,教師擺放故事角色到不同位置。)

2、共同分辨擺放的位置是否平衡,適當將其調整。

關鍵提問:“小蝌蚪遇見了鴨媽媽,小蝌蚪們游到了鴨媽媽的身邊,你們看,小蝌蚪游到鴨媽媽的身邊了嗎?鴨媽媽看得到小蝌蚪和他們說話嗎?”

關鍵提問:“這一次小蝌蚪遇到了大魚,小蝌蚪遊了過去,小蝌蚪要遊在哪裏?”(變換故事角色)

小結:小蝌蚪可真靈活,游到東來游到西。遊啊遊,游到動物的身邊找媽媽哦!

過渡語:“我們今天也來創作這個故事,來畫一畫小蝌蚪找媽媽。”

三、幼兒創作(體驗創造故事畫面的樂趣)

要求:

1、畫之前,確定動物的位置並和小蝌蚪相呼應。

2、添畫與主題有關的事物,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動物形象和設計畫面。

3、用顏料創作畫面背景。

四、評價作品

鼓勵幼兒大膽向同伴介紹自己創作的小蝌蚪找媽媽故事。

三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最新教案設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理解,熟悉故事內容,並能看圖複述故事。

2、感受媽媽們的熱情和關懷。

2、通過故事,讓幼兒瞭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活動準備:

1、頭飾:青蛙 小蝌蚪 鴨 魚 烏龜的頭飾

2、池塘(提供綠色彩帶)

3、幼兒操作用圖片2幅

4、教學軟件一片、幻燈片、故事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 引導語:小朋友們都見過小蝌蚪吧,現在小蝌蚪長大了,它們要去尋找自己的媽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媽媽的。

二、 教師展示幻燈圖,引導幼兒談談小蝌蚪遇到誰?他們會說些什麼?

三、 提供材料,讓幼兒看圖編故事

1按照圖書順序編故事

2按照幻燈片順序編故事對話

3 提供圖片,讓幼兒在操作板上進行排圖講述

四、 集中幼兒,請1"2名幼兒介紹自己編的故事。

五、 組織幼兒看VCD,與一起傾聽故事。

六、 聽完故事後教師提問教師設

1、蝌蚪爲了找媽媽,向誰去打聽?

2、小蝌蚪看到鴨媽媽,是怎麼詢問?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媽媽們的對話時都使用了哪些禮貌用語?這有什麼好處?

3、動物媽媽們的外型特徵有哪些不同?

4、鴨媽媽是怎麼描述青蛙的樣子的?她說的完整嗎?

5、最後小蝌蚪在哪兒找到了媽媽?你能說說它們的媽媽是什麼樣兒的?有什麼本領?

七、集體邊看VCD邊學習複述故事,重點讓幼兒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對話,幼兒複述時要啓發幼兒通過不同語調/速度/音色和節奏來表現媽媽們的不同形象。(如烏龜媽媽比較憨厚;大白鵝速度較快,嗓門大,表現出熱情)

八、小蝌蚪找不到媽媽心情是怎麼樣的?你如果找不到媽媽會怎麼做?

九、小蝌蚪怎麼找媽媽的,我們知道了,在找媽媽的一個多月時間裏,小蝌蚪是怎麼長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麼長成青蛙的呢?——組織幼兒看教學課件

十、分組活動

1、邊聽故事錄音磁帶邊表演故事

2、看圖講故事

3、看VCD講故事

三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最新教案設計 篇6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瞭解小蝌蚪變青蛙的成長過程。

2、能夠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

3、感受動畫的意境美。

二、活動準備:

課件、圖片、相機三、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出課題。

“大大的腦袋,黑黝黝,細細的尾巴水中游!”

提問:“小蝌蚪從沒見過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

提問:爲什麼小蝌蚪和自己的媽媽長得不一樣?

幼兒討論:並發表自己的觀點,

2.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內容。

教師提問:

1、小蝌蚪的媽媽長得是什麼樣的?

2、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

3、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它們碰到了誰?互相說了什麼?

4、它們把誰當成了媽媽?

3、分段欣賞故事內容。

(1)、小蝌蚪爲什麼去找媽媽?

(2)、看課件第二段。遇到魚媽媽時,他們說了些什麼?(根據幼兒的回答放映相應的幻燈圖片)。小蝌蚪遇到龜媽媽時又會說些什麼?一起來說一說。

4、小蝌蚪和青蛙媽媽長得像嗎?

再次完整看課件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5、讓孩子通過肢體來表示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長過程。

6、活動延伸:

《小蝌蚪找媽媽》反思春天到了,到處洋溢着春的氣息,柳樹發芽了,山茶花開了。吃完飯我帶領孩子們來到幼兒園的後操場與孩子們一起遊戲一起找春天。

踏着春天的氣息我進行了語言教學活動《小蝌蚪找媽媽》,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是我感觸頗深,孩子們快樂的笑聲依然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但是我也發現這個活動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處。

首先,我直接以圖片的形式導入故事,孩子們也似乎習慣了這樣的教學方式,一點新鮮感也沒有,每次都是老一套看着圖猜猜說說。那麼我認爲在活動之前可以先讓幼兒與家長一起收集些有關青蛙的圖片,或者有可能的話收集到小蝌蚪,把這些收集到得東西放在版面或者教室的桌子上供幼兒觀看了解。這樣爲更好的進行今天的活動作下了伏筆。

其次,我認爲在講述故事的時候,讓幼兒參與的比較少,都是我一個人在說缺乏良好的互動。一些旁白可以由我來講,當講到一些動物角色的時候,可以大膽的試着讓幼兒來參與完成,孩子們對於一些動物的特性其實已經瞭解的非常清楚,只要加入到裏面我想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是很難。

最後,雖然通過這個故事孩子們知道了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多小夥伴的幫助,但是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還是不是特別懂得同伴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幫忙。如果再進行一個延伸的話,我想孩子們會對這個故事理解的更加透徹,那麼在平時出現問題的時候孩子們是否也會學着互相幫助呢?

三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最新教案設計 篇7

設計意圖

前幾天我們參觀了黃花崗的四方亭以及蓮花池塘,在開展畫蓮花的活動中我們觀察池塘。幼兒們意外地發現了池塘中有青蛙的叫聲以及還看到了許多小魚和小烏龜。在繪畫中孩子們還唱着歌邊畫邊說着剛剛發生的事情。從他們的語言中發現他們都在討論一個話題(小蝌蚪從哪裏來的呢?)有孩子說:“他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小蝌蚪是青蛙的寶寶”有孩子說:“我沒聽過”。彤彤說:“小蝌蚪的媽媽就是青蛙”。羽石說:“不是的”。在他們的討論中我發現了一個學習的契機,於是我設計了這個音樂劇活動。從故事和音樂表演的形式讓幼兒一起完成我們的音樂劇。不僅有趣參與表演還能讓孩子們在閱讀故事的時候覺得更加有趣,同時提高孩子們的音樂表演慾望以及合作能力。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故事情節自發地隨歌曲和樂曲自由創編簡單的動作。

2.嘗試用多種道具、材料表現音樂,並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3.在活動中能積極地與同伴進行角色扮演體驗音樂劇的樂趣。

重點難點

1.能與同伴合作創編出角色動作造型。

活動準備荷花道具(4個)、荷葉道具(4個)、綠絲帶(2條)、螃蟹頭飾(4個人)、金魚頭飾(5個)、小蝌蚪頭飾(5個)、青蛙頭飾(1個)、大樹頭飾(1個 )、音樂MP3、大荷葉道具(2個)

活動過程

(僅限中文教案,由於照片涉及個人隱私及肖像權等問題,請不要添加含幼兒肖像的照片!)

一.熱身階段

播放《哈嘍歌》

二.動作模仿階段

1.聽音樂模仿小魚游泳的動作。(播放音樂)幼兒跟隨音樂先模仿老師的基本動作,在熟悉後知識遷移幼兒自行創編蝌蚪遊得動作。

指導語:

師:小朋友們你們見過池塘的小魚是怎麼遊的嗎?(模仿)

上游遊 下游遊 左遊遊 右遊遊

遊得快 遊得慢 遊得輕 遊得重

師:小朋友在池裏小蝌蚪是怎麼遊得呢?(創編)

2.合作與變化

聽鼓聲與同伴合作用肢體創編場景中蝌蚪、荷花、螃蟹角色的動作特點。

指導語:

師:請小朋友根據非洲鼓節奏快慢輕重2個爲一組變成小蝌蚪遊動。

請小朋友根據非洲鼓節奏快慢輕重3個爲一組變成荷花隨風擺動。

請小朋友根據非洲鼓節奏快慢輕重4個爲一組變成螃蟹在池塘裏走來走去。

3、熟悉完角色動作後引出故事繪本。《小蝌蚪找媽媽》教師播放背景音樂分段演示完整故事。

4.聽故事音樂分段清楚每段音樂的特點討論音樂中適合角色扮演?

教師:播放音樂與幼兒共同討論,回憶我們故事中的角色。

5.教師和幼兒分組討論,分工在故事中幼兒自己想扮演什麼角色按角色場景分類。

幼兒:說出自己想扮演的角色,清楚自己在那段音樂出場。討論場景中需要什麼道具。

6.幼兒自由選取道具,聽音樂表演。設計一些簡單的對白。

7.討論成熟後嘗試讓孩子們自己表演音樂故事並展示,結束。

活動總結

幼兒通過本次活動在音樂劇有了基本的認識,共同探討了音樂劇《小蝌蚪找媽媽》有些什麼角色。在角色的創設,音樂的節奏感知以及律動感知和同伴愉快地合作。讓孩子們都獲得了深刻的經驗體驗。提高了幼兒與同伴的`合作能力,激發幼兒的表演慾望。大膽展現自己,豐富了自己故事閱讀的形式。

三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最新教案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教幼兒練習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跑,鍛鍊幼兒腿部肌肉力量。

2、培養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教學準備:

1、知識準備:熟悉《小蝌蚪找媽媽》,教師和幼兒扮小蝌蚪。

2、配班老師在場不同方位扮演(鴨、魚、龜、鵝、青蛙)媽媽。

3、幼兒胸飾(可正反翻轉)一面爲小蝌蚪,一面爲小青蛙。

4、音樂帶。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教師和幼兒在場地中間蹲下作睡覺狀)

(音樂聲中)春天來了,暖和的春風輕輕地吹着,陽光照着池塘裏的水,青蛙媽媽生的卵慢慢活動起來,變成了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們在水中游淶游去,十分快活。

教師和小朋友在描述中慢慢甦醒,隨音樂在水中自由自在遊淶游去,

活動身體。

〔評:教師以角色身份帶領着幼兒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動,做遊戲前的準備活動〕

二、中間部分

1、老師:聽,什麼聲音?咦,小夥伴們,我們的媽媽在哪兒呢?讓我們一起去問鴨媽媽吧!

2、小蝌蚪們游到鴨媽媽那兒

小蝌蚪問:鴨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

鴨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有兩隻大眼睛,嘴巴又寬又大。好孩子,去問魚媽媽吧!

3、蝌蚪們游到魚媽媽那兒

小蝌蚪問:魚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

魚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好孩子,你們到前面去問一下烏龜媽媽吧!

小蝌蚪:謝謝您,魚媽媽,再見!

4、蝌蚪們游到烏龜媽媽那兒

小蝌蚪問:烏龜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

烏龜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們到前面去問一下鵝媽媽吧!

小蝌蚪:謝謝您,烏龜媽媽,再見!

5、蝌蚪們游到鵝媽媽那兒

小蝌蚪問:鵝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

鵝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穿着綠衣裳,唱起歌來“呱、呱、呱”,走起路來一蹦一跳,好孩子,你們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繼續遊,青蛙媽媽來了。

小蝌蚪:啊!我們找到媽媽啦!

[評:小蝌蚪們高興地跟着媽媽遊淶游去,間或停下進行有禮貌的對話,有利於活動節奏的控制]

三、結束部分(小蝌蚪們翻出小青蛙胸飾)

三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最新教案設計 篇9

設計意圖:

“"新綱要”明確指出:“要促進孩子發展,首先要爲幼兒設計一個自由、寬鬆的,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好動、好模仿,對直觀的東西比較感興趣,他們常常學着小蝌蚪的樣子游呀遊。有一次,我問小朋友:“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大部分小朋友說是‘大蝌蚪’,只有個別幼兒說是‘青蛙’。爲了讓小朋友都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青蛙,於是我設計了綜合活動‘小蝌蚪找媽媽’,創設了找媽媽的情景。把課當遊戲做,使幼兒在遊戲活動中輕鬆愉快地學到知識,掌握本領,促進幼兒多方面技能的發展。

活動目標:

1、在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中,學習簡單的語言表達,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青蛙。

2、發展跑、跳、鑽等動作技能。

3、體驗遊戲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橋洞(拱形門)若干

2、人手一個胸飾

3、蟲子若干條,磁帶,圖片

4、場地佈置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1)聽音樂《春天》,自由地跟老師做動作進教室

(2)春天來了,天氣越來越暖和了,小蝌蚪,我們一起來做做運動吧!

2、基本部分

(1)師:小蝌蚪,我們在水裏遊一遊、玩一玩、跑一跑吧!(小鴨圖片)小蝌蚪你們看這是誰呀?鴨媽媽和小鴨子在幹什麼呀?我們一起問問鴨媽媽我們的媽媽在哪裏?長着什麼樣的?

(2)我們遊過小溝去找找我們的媽媽吧!(小魚圖片)它是不是我們的媽媽呀?它是誰的媽媽呢?我們的媽媽長得什麼樣呢?(幼兒自由回答)

(3)這兒有許多小橋洞呢?我們鑽過小橋洞去找找我們的媽媽好嗎?鑽小橋洞時,誰也別碰髒了我們的小尾巴,弄髒了我們的新衣服。(小烏龜圖片)我找到我們的媽媽了!它爲什麼不是我們的媽媽呢?它不是穿着綠衣服、還有四條腿嗎?(幼兒自由討論回答)

(4)遊啊遊,跑啊跑,我們再到前面去找找我們的媽媽吧!(鵝圖片)小蝌蚪你們看它是不是我們的媽媽呀?爲什麼呢?(幼兒自由討論回答)

(5)哎呀!怎麼找不到我們的媽媽呢?我們的媽媽在哪兒呢?(邊說邊出示青蛙胸飾)孩子們,我可找到你們了,你們是不是都特別想我呀?孩子們,媽媽呀是從小蝌蚪長呀長呀變成青蛙的,那麼你們長呀長呀也會變成什麼呀?讓媽媽看看誰已經變成小青蛙了?(請幼兒出示胸飾)小青蛙是怎麼走路的?(學青蛙走路)我們青蛙有什麼本領呀?(捉害蟲)

(6)今天呀,媽媽要帶你們到田裏去捉害蟲,可是去田裏的路上有一條小溝,我們要用力的跳過去,先看媽媽是怎麼跳過小溝的,雙腳併攏、半蹲、用力一跳,我們小青蛙也來試一試。小青蛙們跳得真好。現在我們要到田裏去捉害蟲了,先看媽媽來一遍(教師示範)媽媽請小青蛙蹦蹦跳跳去捉一條紅蟲子然後跑回來。(幼兒捉一條紅蟲子,然後跑回來)現在媽媽要請我們小青蛙跳過小鉤去捉兩條綠蟲子(幼兒捉兩條綠蟲子,跑回來)。我的小青蛙呀真能幹,田裏呀還有蟲子,現在請小青蛙去捉三條黃蟲子。(捉三條黃蟲子)好了,孩子們把田裏的害蟲都去捉回來,捉許多許多條。

結束部分

師:田裏的害蟲都到哪裏去了?田裏的害蟲都被我們小青蛙捉掉了,你們高興不高興呀?小青蛙高興地呱呱呱唱起了歌。

(聽音樂做放鬆運動)

三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最新教案設計 篇10

活動目標:

1、學習合理佈局畫面,獨立製作圖書。

2、使幼兒體驗分享閱讀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觀看過圖書瞭解圖書的基本結構。

2、幼兒自己畫好的《小蝌蚪找媽媽》故事背景、各種動物媽媽的半成品圖書,人手一本,與故事內容相應的文字幼兒人手一套,教師示一本。

3、水彩筆、剪刀、膠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提問式導入主題

師:這是小朋友們平時畫的畫,這裏面都畫了哪些動物?哪個故事裏的有這些動物?老師把它訂成一本想做成圖書,可是這些畫上還缺少什麼?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做成一本完整的圖書呢?

二、教師示範講解圖書的製作的要點及具體要求

1、把與故事內容相關的文字沿虛線剪下粘貼在每頁的合適位置。

2、在每一頁圖書的畫面適當的位置添畫上小蝌蚪,使小蝌蚪與各種動物媽媽能相呼應。

三、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教師巡迴指導,根據不同能力幼兒的作畫情況及時給予指點和鼓勵。

四、分享作品

鼓勵幼兒與同伴互相欣賞圖書、與爸爸媽媽一起閱讀圖書。

五、活動延伸

繼續飼養小蝌蚪並記錄小蝌蚪的成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