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語文《掌聲》教案

三年級語文《掌聲》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語文《掌聲》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語文《掌聲》教案

三年級語文《掌聲》教案1

一、學習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掌聲、文靜、願意、姿勢、輪流、情況、慢吞吞、注視、熱烈、持久、平息、情緒、講述、普通話、動聽、鼓勵”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懂得要主動地關心,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4、抄寫最讓自己感動的句子。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感受讓學生更深入瞭解英子在掌聲前後內心的變化。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響起的前後內心的變化。

2、難點: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四、教具準備

1、歌曲《掌聲響起》、《愛的奉獻》。

2、小紅花一朵。

3、學生準備卡片。

4、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週我校召開了運動會,我班的同學……都爲班上爭得了榮譽,讓我們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他們吧!

2)孩子們,還有一些人卻常常被我們的掌聲所遺忘,如果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們,在他們身上會發生些什麼變化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掌聲》。

板書:掌聲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指名回答(課文寫了殘疾女孩英子內心很自卑,通過一件事使她在孩子們的掌聲中發生了改變。)

3、精讀課文,品讀領悟(學習1,2自然段)

(1)細讀課文,想一想以前的英子是什麼樣的?(找出有關句子劃出來並讀一讀)。

①學生將找出的句子讀出來。

②多媒體顯示,讓學生在大屏幕上把勾出的句子讀一讀,生邊讀師邊指導(男女生比讀)。

③思考:從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這時的英子內心怎樣?

(自卑、痛苦……)板書:自卑

④帶着這種自卑、痛苦的心情齊讀第1,2自然段。

(2)後來英子發生了哪些變化呢?(學習第4自然段)

①分4人小組學習

要求:

A、找出有關詞語、句子認真讀,認真體會。

B、想一想,在英子身上發生了哪些變化?

C、這些句子可以看出英子內心變得怎樣?

D、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

②抽學生回答以上問題

同時板書:快樂

③抽幾個學生讀這一段,比一比,評一評,誰讀得好?

④用快樂的語氣齊讀這一段

孩子們,是什麼使自卑、憂鬱的英子變得這麼堅強快樂呢?

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第3自然段。

4、彙報交流,合作探究(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1)創設擂臺,精讀課文

A:挑戰要求:

①各小組尋找挑戰對手,並互相交換所提出的問題。

②各小組合作探討對方所提出的問題,沒法解答對方的提問。

③各小組畫出文中令人感動的句子,比賽讀一讀。

三年級語文《掌聲》教案2

一、教材分析

《掌聲》這篇課文寫的是殘疾女孩英子內心很自卑,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不得不面對全班同學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學們給了她鼓勵的掌聲。掌聲從此改變了英子的生活態度,她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着面對生活”。課文通過英子的變化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鼓勵和關愛。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敘述後面飽含着充沛的情感。

三年級學生年齡小,學生的情感不容易與作品的情感、教師的情感,產生共鳴。如何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瞭解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含義,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在教學設計上,以英子的內心變化爲切入點,通過仔細揣摩重點詞句,領悟文字背後的聲音,在讀讀說說中與文本對話,進而,在情景誦讀中入情,在切己體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

二、教學目標

1.會寫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內心變化,引導學生初步學習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人與人之間需要關心、鼓勵,懂得要主動去關愛、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9.《掌聲》———齊讀課題。

(二)、複習本節課詞語(開火車領讀)

(三)、走近人物,感受“情感”變化

(1)感受英子的內心變化。

1、感受英子的憂鬱、自卑。

師: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一下以前的英子是什麼樣的嗎?(細心的同學在課文中能找到這個詞)(憂鬱的)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非常會概括,非常會抓詞。

【板書:憂鬱】

師:課文有一個自然段,重點寫出了英子的憂鬱。快打開書找找,看看是哪一個自然段?

一生讀第一自然段。

師:從哪些詞語當中你們感受到英子內心的憂鬱呢?

(“默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

師:那你能具體說說嗎?“默默的”,什麼意思?默讀是怎麼讀?

(不出聲音地讀。)

師:那默默的呢?是什麼意思?(不動聲色的)

師:一聲也沒有,小英子總是這樣。還有哪些詞讓你們有感受?

(她早早地就來到了教室)

師:同學們能夠抓住關鍵詞句去體會,這是很好的學習方法。跟劉老師想象一下:當同學們出去快樂活動的時候,英子卻總是——

(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師:當同學們還走在上學路上的時候,英子已經早早地——

(來到了教室。)

師:下課鈴響了,她卻要——

(最後一個離開)

師:是啊,這一切都是因爲什麼呢?

(她得過小兒麻痹症)(腿腳落下了殘疾)(不願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

師:是啊,身體的殘疾使小英子躲躲藏藏,失去了童年生活的快樂。她總是感覺自己很差,不如別人,這說明她的心裏還非常的自——(卑。)

師:是的。(板書:自卑)這是我們剛纔讀書共同的體會,同學們還應該把它——記下來。快動動筆。然後自己試着讀讀這個自然段,讀出英子的憂鬱和自卑。(部分學生還在寫,師又補充道)自己試着讀一讀。

師:誰願意讀給大家聽一聽,讀出你自己的感受。

師:讓我們再走進這個自卑憂鬱的小英子。輕輕地讀,“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讀!

全班齊讀。(師同讀。)

2、感受英子的開朗、自信。

師:後來英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有什麼變化呢?快讀書,看誰先找到?

(是第四自然段。)

師:讀讀吧。

師:原來小英子默默地坐在教室裏,現在——和大家一起遊戲。

師:小英子還叫同學教她跳舞,能用什麼詞形容現在的英子?

師:好,讓我們把體會記下來。

【師板書】 開朗 自信

師:看到這種變化,你高興不高興?端好書,我們把這種感受帶進朗讀中。師讀第一句,

生讀:“她和同學們一起遊戲說笑,甚至在一次聯歡會上,還讓同學們教她跳舞。”

(2)抓英子的情感變化,通過關鍵詞語概括主要內容。

師:是啊,是什麼讓英子有這麼大的變化呢?

(同學們的掌聲。)

師:現在你能用黑板上這些詞,概括的主要內容嗎?誰來試試。

(以前英子非常憂鬱和自卑,可是經過這次故事會後,變得開朗和自信了。)

師:這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記住孩子們,抓住關鍵詞句,我們就能很好地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品析段落,體會“情感”變化原因

(一)理解英子爲什麼猶豫。

師:那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同學們送給英子掌聲這件事呢?

(二三自然段。)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默讀二三自然段,同時劃出描寫英子動作的句子。(劃句子要劃完整。)

師:好了孩子們,我們先劃到這兒,小朋友來讀一下你畫的句子。

(生:(讀)“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四十多雙眼睛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即把頭低了下去。”)

師:還有誰劃了這個句子?請你再讀一遍。

師:同學們,輪到英子上的時候,她卻立刻把頭——

(低了下去)

師:那一刻,英子的心情你們能體會嗎?是怎樣的心情呢?

(生:很憂鬱,自卑)

師:把你的體會送到句子裏再讀一下。

師:那一刻,英子一定特別——(緊張)

師:好,送到句子裏

師:是啊,從低頭的動作中,我們體會到了英子的自卑和緊張,“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

( 生:(齊)“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師:還劃了哪個句子?

(生:“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

師:沒有劃的同學,也把這句話劃下來。

齊讀。

師:誰能告訴老師,英子爲什麼猶豫呢?

( 生:因爲她怕同學們看見她走路的姿勢。因爲英子不想讓同學們看見他走路的姿勢。

因爲她的左腳留下殘疾。)

師:所以英子站起來是猶豫的。要不要用自己的朗讀表現出來,用自己的朗讀試一試。

生試讀。

生自由練讀。

師:誰願意來試試?

生讀。

師:小英子那一刻該有多難受、多痛苦啊,誰願意再來讀?

生:“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

師:我們一起讀。

齊讀。

(二)體會兩次掌聲的含義

師:同學們,抓住了人物的動作和神態,我們才能很好地體會出人物內心的情感。假如這個小英子就在我們的旁邊,你想對她說什麼呢?她是那樣的緊張害怕,不敢走出自己的座位,你想對她說什麼?

(生:英子你不要害怕,上去吧!英子不用怕,我支持你!英子你不要害怕,我們都會鼓勵你的。英子你不用害怕,你上去吧。)

師:是啊,你們的鼓勵,你們的話語,都化成了一種無聲的語言哪!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教師裏驟然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所有的鼓勵都匯聚在這掌聲中,所以這掌聲——

(生:熱烈而持久。)

師:這掌聲是同學們對英子熱情的——

( 生:鼓勵。)

師:好,一起寫感受。(生抄教師板書的詞語。)

【教師板書】

鼓勵

師:在同學們的鼓勵下,英子成功地講講述了自己的小故事。故事講完了,教室裏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次你想對英子說些什麼?

(生:英子,你真勇敢啊!英子,以後就和我們一起玩吧!英子,你真棒!

聯歡會上我會教你跳舞的。)

這一次,同學們還對小英子送去了自己的讚賞。(師板書“讚賞”,生抄在書上。)就像同學們說的,小英子只是身體上的殘疾,其實她也有自己的優點。此時小英子的一搖一晃和上臺時的一搖一晃有什麼不同?

(生:之前小英子是憂鬱而緊張的,現在的小英子開朗和自信。英子先頭是不自信,後來是她臉上帶滿了微笑。)

師:同學們送給英子的,僅僅是掌聲嗎?

(生:是同學們對她的一片讚賞,同學們對她的一片鼓勵,對她的誇獎)

生:同學們對她的誇獎和鼓勵,使她鼓起勇氣,微笑着面對生活。

師:是啊,如果把這一切,化成一個字那就是——

(生:(齊)愛。)

(三)體會兩次掌聲給英子帶來的變化。

師:就是這份愛,醫治了英子內心的疾病,使她(指板書)從憂鬱變得開朗,從自卑走向了自信(生跟說)。

師:所以她才能夠鼓起勇氣,微笑地面對生活。正如她在給我的來信中所說的——(指投影),讀!

( 生:(齊)“我永遠不會……微笑着面對生活。”)

四、總結掌聲的內涵

我說掌聲像一束陽光,溫暖着我們的生活!你覺得掌聲像——————(生補充完成這句小詩)

五.指導書寫六個生字

六.小結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

師: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愛,人人都需要掌聲,珍惜別人的掌聲,也不要忘記把我們的掌聲獻給別人!

三年級語文《掌聲》教案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創設教學情境,在閱讀中理解小英的心理世界。

3、教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關心支持、相互鼓勵、相互幫助。

教學重點:理解小英獲得的兩次掌聲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小英的心理世界。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

1、孩子們,今天有客人來聽課,你們想用什麼方式表示歡迎呢?

2、掌聲這麼熱烈,真是一羣熱情好客的孩子。你們緊張嗎?不過,王老師有點兒緊張,我很想聽到同學們給我的掌聲。

3 、謝謝同學們的支持。有你們的支持,你們的鼓勵,有你們做堅強的後盾,我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上課!

二、導入新課

1、在我們的生活中,掌聲無處不在,它代表着歡迎,飽含着鼓勵,還曾經改變了一個小女孩的命運。這個女孩名字叫小英,她是老師曾經教過的學生,前幾天老師還收到了她給我寫的一封信呢。想看看嗎?我把信中的一段話出示出來(課件出示來信內容)指名讀。

2、讀了這封信,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小英嗎?

3、現在讓我們帶着自己的疑問共同走進課文中,感受一下掌聲的神奇力量。(板題)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輕輕打開書,自由地讀一讀課文,爭取把字音讀準,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爭取把句子讀通順。

2、讀好了嗎?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生字,你能讀準嗎?(出示幻燈片:落lào下、殘疾、情況、鎮定、情緒、講述、鼓勵、猶豫、憂鬱)指名讀,讀得對的,大家就跟他讀一讀,錯的就幫他改一改。(生讀)老師提醒:這裏有一個多音字“落”,它有三個讀音(出示課件):在這裏讀:lào。表示留下。

3、詞語我們讀準了,誰願意把這些詞語送進課文裏,將你的朗讀送給在坐的老師和同學?(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四、自主學習,深入體會

1、掌聲的力量真是神奇,讓一個人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下面,我們就走進課文,走進小英的內心世界。在沒有得到掌聲前的小英和得到掌聲後的小英有什麼不同呢?請同學以小組自學的形式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可以用筆畫一畫相關的語句。

2、沒有得到掌聲的小英是什麼樣的?哪組彙報

(1)在我上小學的時候,班裏有位叫小英的同學,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A是什麼原因讓小英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B因爲小英生病,一條腿落下了殘疾,所以她會有很多活動不能參加。

C她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心裏會想什麼?

D你認爲小英還是個怎樣的孩子?(板書:自卑 )

讓我們帶着這種感覺齊讀這句話(課件)

哪組再來彙報,沒有得到掌聲的小英是什麼樣的?

(2)輪到小英的時候,全班四十多名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小英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3)小英猶豫了一會兒,最後慢吞吞地站了起來。我們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兒紅了。

A小英每一個與衆不同的動作背後,都有她自己獨特的想法。現在,你們都做一次小英,我是你的知心朋友,願意把知心話告訴我嗎?

B同學們,小英想上臺嗎?可是,面對老師的安排,她又不敢違抗,她左右爲難,拿不定主意了,這就叫——(猶豫)

通過對人物神態的描寫,體會了小英的心理活動。

自由讀這兩句話,讀出英子的痛苦自卑無奈。指名讀

3、最後,小英在大家的注視下,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小英走的每一步就像他的心情一樣沉重,就在她萬般無奈、無比痛苦的情況下,是什麼帶給她勇氣和信心?(生:掌聲)

4、哪組來彙報一下得到掌聲之後的小英又是什麼樣的?

A小英得到幾次掌聲?我們先看第一次掌聲,這掌聲令小英感到驚奇,這掌聲熱烈而持久,這掌聲讓小英感動得流下了眼淚。這是一次怎樣的掌聲?(鼓勵和支持)

B假如此時小英就站在你面前,請響起熱烈而持久的掌聲吧。

C正是由於大家的掌聲,小英才鎮定了情緒,開始講述了動人的故事;正是由於大家的掌聲,讓我們聽到了小英那標準而生動的普通話。所以當她講完的時候,教室裏又響起了——生接讀:經久不息的掌聲。

D“經久不息的掌聲”是什麼樣的掌聲呢?(生:很長時間。)這次掌聲代表什麼?

E當這經久不息的掌聲再次響起的時候,英子激動萬分,深深地向大家鞠了一躬,千言萬語涌上心頭,此時此刻她會說些什麼呢?

F這篇課文抓住小英的外貌、神態和動作進行描寫,通過這些描寫,能讓我們感受到小英的心情,所以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就可以通過一個人的動作、外貌、語言、神態等來體現人的心情。

G同學們,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當你取得成績的時候,當你猶豫不決的時候,你是否也需要掌聲呢?那麼說一說,你還在什麼時候需要掌聲?

5。還有哪寫的是小英得到掌聲後的變化?(生說)小英還會做什麼?

6、看,小英已經從一個憂鬱、自卑的女孩變成了一個什麼樣的女孩?(板書:活潑 可愛開朗,快樂 自信)

7、是啊,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讓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此時此刻,你最想把掌聲送給誰呢?

五、總結昇華,拓展練習

1、是啊!是掌聲改變了小英的一生,小英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後來小英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尤其是物理與數學,高二那年,還代表學校參加了全國奧林匹克物理獎大賽。後來,她被北京的一所大學錄取。

——————————摘自董保綱《掌聲》原文

2、這就是掌聲的無窮力量。(視頻 掌聲的含義)

3、掌聲已不僅僅是鼓掌的聲音,它是一種鼓勵、支持、讚揚,更是一種關愛。

六、作業

從小英的來信中老師看到了英子臉上寫滿了兩個字──自信。相信大家也有很多話想和小英說。讓我們給他寫封回信吧!

三年級語文《掌聲》教案4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掌聲、文靜、願意、姿勢、輪流、情況、慢吞吞、注視、熱烈、持久、平息、情緒、講述、普通話、動聽、鼓勵”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懂得要主動地關心、鼓勵他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

2.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教學準備

1.準備歌曲《掌聲響起來》。

2.課前蒐集殘疾人自強不息的小故事,如《張海迪》。

課時安排

2課時

一課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大體內容。

2.指導認讀和書寫,強調“落、調”的讀音,指導書寫“吞”。

教學流程

一、播放歌曲,營造氣氛,揭示課題

1.播放歌曲《掌聲響起來》。

2.聽了這首歌,你想說什麼?

3.課前你們已經蒐集了海迪姐姐的故事,說說你的想法。

4.老師出示課題:掌聲

5.提問質疑。讀了這個題目,你有哪些疑問呢?

學生質疑的問題可能有:

誰給誰的掌聲?爲什麼要給她掌聲呢?掌聲有什麼含義?

【學生自主的質疑,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初讀課文,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大意,爲後面的教學打下鋪墊。】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讀要求: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指名讀,讀後評價。

4.識記生字:

(1)請同學讀課後生字,注意看清字音、讀準字音。

反饋檢查。重點讀好下列字音。“症、鎮、姿勢、落、調”。

(2)請小朋友繼續讀課文,把生字的拼音寫在生字上面。讀完,寫完後請同學們記住它。

反饋檢查。指名讀,同桌互讀,小組輪讀。

三年級語文《掌聲》教案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要主動的關心、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以及掌聲的內在含義。

教學過程:

一、前後對照,感受小英變化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掌聲》這篇課文。知道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誰嗎?(小英)一開始,小英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投影出示1】在我上小學的時候,班裏有位叫小英的同學,她總是默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

3、聽老師讀畫橫線的話。

第一遍去掉“默默”,讓學生體會“默默”說明了什麼。第二遍去掉“總是”,再次體會“總是”說明了什麼。第三遍去掉“一角”,體會“一角”又說明了什麼。

整個這句話,我們讀出了什麼樣的小英?(自卑、憂鬱、孤單、沉默,板書:自卑)

4、是什麼原因讓小英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說)

5、那時的小英內心一定十分的——(生答:痛苦、憂傷、寂寞),他常常會想些什麼呢?

6、過渡:多麼可憐的小英呀!她對自己已失去了信心,她對生活已失去了希望,但是有一件事卻徹底地改變了她,讓我們先來看看改變後的小英。

7、【投影出示3】說也奇怪,從那次演講以後,小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她不再憂鬱,她和同學們一起交談、遊戲,甚至還走進了學校的舞蹈房……

這句話這樣讀行不行:她不再憂鬱,她走進了學校的舞蹈房,甚至還和同學們一起交談、遊戲……(不行)爲什麼?(走進舞蹈房,更加說明小英敢於正視和挑戰自己的缺點,樹立起生活的信心)你認爲省略號還省去了什麼?誰來補充?這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小英呢?(活潑、開朗、自信,板書:自信)

真替小英的變化感到高興呀,就讓我們高興地來讀讀第5段吧!小英前後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能從你的朗讀中把這種變化表現出來嗎?(分組讀1、5兩段。)

8、讀到這兒在我們心中一定留下一個很大的問號,是……?(小英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你認爲是因爲什麼?(掌聲)從哪兒找到答案的?(指名讀小英的來信)

過渡:掌聲竟會有這麼神奇的作用!讓我們回到那次難忘的演講中去。

二、感悟重點,領會掌聲內涵

1、學生自由讀2、3、4自然段,畫出描寫小英的句子。

2、指名讀學生劃出的句子。

從這些句子中你有沒有感受到小英的變化?哪些變化?(鼓勵學生用“先、然後、最後”來說,如:小英先是膽怯、自卑、痛苦,然後變得感動,最後是感激。)是什麼讓她產生這些變化的?(齊說:掌聲)下面就讓我們來細細體會小英的變化。

3、體會小英的膽怯、自卑、痛苦和無奈。

【投影出示】輪到小英的時候,全班四十多雙眼睛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小英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小英猶豫了一會兒,最後慢吞吞的站了起來。我們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兒紅了。

小英在大家的注視下,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1)誰來讀第一段話?

小英爲什麼立刻把頭低了下去?在那一剎那,小英首先想到的是什麼?齊讀。

(2)自由讀第二段話,注意體會帶點的詞語。

“猶豫”是什麼意思?(拿不定主意)小英猶豫什麼?(上去還是不上去)

小英想上去嗎?(不想)爲什麼?小英能不上去嗎?(不能)爲什麼?

因此,從“慢吞吞”、“眼圈兒紅了”我們體會到小英的內心是多麼的——(生答:痛苦、無奈)。齊讀。

(3)師:在萬般無奈下,在無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小英終於——(引讀)。小英一搖一晃地向講臺走去,走去,每一步都像他的心情一般的沉重,【投影出示】小英一邊慢慢地走着,一邊地想:齊讀大屏幕上的三段話,好好體會小英內心的那種自卑、痛苦和無奈。

4、體會小英的感動。

(1)就在小英剛剛站定的那一刻,驟然間響起了一陣掌聲,這掌聲是什麼?這掌聲猶如什麼?(學生自由說,並讓說得精彩的同學把關鍵詞板書在黑板上)

(2)從“驟然間”你能讀出什麼?(掌聲響的突然,掌聲響的讓小英出乎意料)聽到這突如其來的掌聲,小英內心是多麼的——(生答:感動)

(3)【投影出示】那掌聲熱烈、持久,小英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齊讀。此時小英在心裏又會想些什麼呢?【投影出示】那掌聲熱烈、持久,小英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她地想。

指名讀第四自然段的二、三兩句話。(讀出掌聲的突然、讀出小英的驚喜和激動)

5、體會小英的感激。

掌聲漸漸平息,小英開始演講了,她講得怎麼樣?聽了演講,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學你想對她說些什麼?

同學們把要對小英說的話用什麼表達出來?(掌聲)這時的掌聲又是什麼?這時的掌聲又猶如什麼?(學生自由說,並讓說得精彩的同學把關鍵詞板書在黑板上)

再次聽到這經久不息的掌聲,小英內心又是多麼的——(生答:感激)

【投影出示】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同學們的掌聲裏微笑着走下講臺。

小英在掌聲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無數的話語在小英心頭涌動,她想說——(生答)小英什麼也沒說,只是向大家——(引讀)

三、引導說話,讀背作者感想

1、學到這兒,你心中一定也有許多話要說吧!對於掌聲或對於這篇課文你想說些什麼?(學生自由說,再次讓說得精彩的同學把關鍵詞板書在黑板上)

一齊讀讀黑板上同學們自己對掌聲的感悟。

2、學生讀完後,教師深情地讀——【投影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讓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請把這句話記在自己的心裏。

三年級語文《掌聲》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麻、症”等10個生字。會寫“願、姿”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掌聲、文靜、願意”等16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瞭解英子產生變化的原因。

(4)體會再次掌聲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

在讀中理解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會尊重別人、關愛別人。特別是給身處困境的人鼓勵與幫助。

二、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瞭解英子產生變化的原因。

三、教學難點:

體會再次掌聲的含義,使學生受到愛人如己的教育。

四、課前準備

蒐集一些反映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關愛的名言或諺語。

五、教學時間:

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啓發談話,揭示課題

我們每個人都聽過掌聲,有些掌聲是你給別人的,有些掌聲是別人給你的。掌聲響起來,你的心情怎樣?(讓學生自由說說)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出示課題:“掌聲”,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①學生一讀課文(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準;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句子讀順暢。

②學生二讀課文(和同座合作讀),可以每人讀一節,互相指正讀錯的地方。

③學生三讀課文(指名讀或開火車讀),每人一個自然段,讀後請學生進行評價。指出優點和不足。

④學生四讀課文(默讀),想一想:課文圍繞掌聲講了一件什麼事?引導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體會人物的變化

①屏顯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內容,讓學生自由讀,讀後說說英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②屏顯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內容:指讀,讀後讓學生說說這時的英子又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聯繫第一自然段,理解“憂鬱”的意思。)

③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和第四兩個自然段。

④課文讀到這兒,你有什麼疑問呢?

引導學生提出:英子爲什麼會有這麼大變化呢?這個問題提出來之後,可作爲下一階段學生自主閱讀的目標。培養學生邊讀邊疑邊悟的能力。

四、指導認字和寫字

①屏顯本課的生字。

②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識記要求認識的字。

③引導觀察要求寫的字。重點探討“姿、勢、吞、烈、普”這5個上下結構的字的寫法。教師板書給學生看。

④學生練習寫13個字。及時展示學生寫的字,進行評價、指點。

五、拓展活動

學生繼續蒐集有關反映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關愛的名言或諺語。

第二課時

一、複習提問,明確閱讀目標

上節課同學們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

(英子爲什麼會有這麼大變化的呢?)

二、精讀課文,自己釋疑

①學生自讀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帶着以上的問題自讀自悟。

要求學生在文中勾勾畫畫,可以適當地寫一點讀書感受。

②組織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教師提出討論的要求:

人工明確:組長負責,確定代表小組發言的人。

人人蔘與:要求每一個人在小組內都發言。

③小組彙報討論結果。

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其餘成員可以補充。

學生髮言的要領主要是認識掌聲對英子的幫助,談從兩次掌聲中體會到了什麼。

④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A、學生自己先練讀。

B、然後展示朗讀水平,可以進行賽讀,挑戰讀。

學生讀後,組織學生進行評議,哪個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

三、拓展延伸,加深認識

①屏顯英子信的內容:“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一次掌聲,因爲它使我明白,同學們並沒有歧視我。大家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着面對生活。”

A、學生齊讀這段話。

B、聯繫全文談談對這段話的理解。

②生活中,你得到過掌聲嗎?當時有什麼感受呢?你給過別人掌聲嗎?當時又是怎麼想的呢?

③學了,又談了那麼多,還想對自己或別人說些什麼呢?

四、抄寫詞語

先讀、記,再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五、交流蒐集的名言,背誦積累

①你搜集到了哪些有關反映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關愛的名言或諺語呢?

②組織學生交流。

③讓學生讀讀背背這些名言和諺語。

六、實踐活動

假如你的一個好朋友考試考得不好,他很難過,請你寫一兩句鼓勵他的話。

板書設計:

29、掌聲

原先的英子:文靜、默默、早早、最後、不願意

熱烈的掌聲(愛)受到鼓勵,鼓起勇氣

改變後的英子:不再憂鬱,說笑。

三年級語文《掌聲》教案7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要主動的關心、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二、教學重、難點:

1.朗讀課文,學會生字、詞。

2.理解課文內容。

三、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

投影片

四、教學時間:

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揭題,初讀課文。

2.指導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

1.小朋友們,有人給你鼓過掌嗎?因爲什麼給你鼓掌?得到別人掌聲你的心情怎樣?你爲別人鼓過掌嗎?爲什麼給別人鼓掌呢?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題目是:掌聲

(板書:15掌聲)

3.讀了課題,你能提出問題嗎?(誰鼓掌?這掌聲是給誰的?爲什麼給她掌聲?她得到掌聲後心情怎樣,又是怎樣做的?)

二.初讀課文

1.請小朋友們帶着剛纔提出的問題認真地讀書,遇到不認識的字,看課後的生字表。

2.請小朋友們讀一讀課文後的生字,注意看清音節,讀準字音。

反饋檢查。重點讀準下列字:翹舌音“鎮”“驟”“持”“束”“述”,平舌音“殘”。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3.請小朋友繼續讀課文,把不認識的生字的拼音寫在生字的上面。讀完、寫完後,請小朋友們再讀一讀生字並記住它。

反饋檢查。指名讀,同桌互讀,小組輪讀。

4.看一看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你會不會讀。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

時候願意持久結束

殘疾猶豫講述鎮定

禮貌驟然間身處困境

舞蹈慢吞吞

5.生字、詞語我們都會讀了,請大家再讀課文,努力做到正確、流利。

反饋檢查。指名讀,師生評議,齊讀。

6.課文我們已經會讀了,現在請小朋友一邊讀課文,一邊把不懂的詞語畫下來。

7.這些詞有的需要老師幫助,有的自己通過讀課文就可以理解。請大家讀課文,邊讀邊想這些詞語的意思。我相信,同學們能通過讀課文理解這些詞語。

8.小結:這節課小朋友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僅讀準了生字、詞語的讀音,課文也讀得正確、流利了。大家還通過認真讀書,讀懂了一些詞語的意思。大家學得很主動,收穫也很大。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課文,不僅要讀懂課文,還要練習讀出感情來。

三.描紅生字

1.認讀書後要描紅的生字。

2.學生描紅。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

時候願意輪流情緒慢吞吞

持久講述結束然後驟然間

二.精讀課文

1.請小朋友們自己讀課文,畫出描寫小英神態、動作變化的句子。

2.分小組討論:從這些變化中,你體會到了什麼?說說你的理解。

3.反饋交流,指導朗讀。

(1)在我上小學的時候,班裏有位叫小英的同學,她總是默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

指導學生運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說說小英爲什麼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小英因爲身有殘疾非常自卑。

練習朗讀體會小英自卑的心理。

(2)輪到小英的時候,全班四十多雙眼睛一起投向了那個角落,小英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討論:小英爲什麼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練習朗讀,體會小英自卑的心理。

(3)小英猶豫了一會兒,最後慢吞吞的站了起來。我們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兒紅了。

討論讓學生明白:“猶豫”、“慢吞吞”是小英不願意讓人看到她走路的樣子。“眼圈兒紅了”,是小英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傷害。

練習朗讀體會小英複雜的心理變化。

(4)那掌聲熱烈、持久,小英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討論讓學生明白:同學們的掌聲是小英感到大家的關心和鼓勵,她感動得流淚了。

練習朗讀體會小英感激的心情。

(5)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同學們的掌聲裏微笑着走下講臺。

討論讓學生明白:小英深鞠一躬是感謝同學們在一次的熱情鼓勵。

練習朗讀。

(6)她不再憂鬱,她和同學們一起交談、遊戲,甚至還走進了學校的舞蹈房……

聯繫小英來信中的話交流討論:小英爲什麼回有這些變化?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小英從同學們的掌聲中獲取了動力鼓起了生活的勇氣,她很珍惜同學們的掌聲。

練習朗讀。

4.有感情的朗讀的第1~6自然段,說說從小英的變化中,你想到了什麼。

5.顯示最後一段,讀一讀再討論:這段話告訴我們什麼?你是怎樣理解的?引導學生理解“身處困境”,小英怎樣珍惜掌聲的,這裏的“掌聲”只是指鼓掌嗎?

三.總結課文

1.讀課文

2.教師總結:《掌聲》這篇課文,通過身患殘疾而自卑憂鬱的小英在同學們的掌聲裏上臺演講,在同學們掌聲激勵下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讓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

四.作業

完成《習字冊》上的書寫練習。

板書設計:

15掌聲

默默地

把頭低了下去

自卑

眼圈兒紅了

淚水流了下來感激

深深地鞠了一躬

交談遊戲跳舞鼓起了生活的勇氣

要珍惜別人的掌聲要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

三年級語文《掌聲》教案8

【教材簡析】

本課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英子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從此變得樂觀開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尤其是當身處困境的時候;要珍惜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課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爲主線貫穿全文,多次寫到英子的神態與動作。因此,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瞭解英子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故事的內涵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10個生字,會寫13個字。理解生詞意思。

3.通過本課的學習,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正確地看待自己。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預習課文:

1.讀熟課文。

2.理解憂鬱、猶豫、驟然、歧視等詞語。

教師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感人的課文,第29課 掌聲,請注意看老師寫課題。

二、檢查詞、句

1.出示生詞。

昨天,老師佈置同學們回家預習了課文,下面請同學們看屏幕,老師想重點來檢查一下這幾個詞語。

點擊出示:猶豫、憂鬱、剛調來

誰來讀? (個別讀、齊讀2遍。)

2.理解詞義。

師:我們看到猶豫、憂鬱這兩個詞語,它們的拼音相同,但聲調是不同的。那它們的意思一樣嗎?誰來說一說。

猶豫:遲疑,拿不定主意。

憂鬱:一個人總不愛說話,整天悶悶不樂的,我們就說這個人很憂鬱。

師:這樣看來,這兩個詞語的讀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樣。

3.認識多音字調。

調是我們這一課要學的一個多音字,它還讀什麼?誰來看着拼音給這個多音字組出詞語。

4.讀難讀的句子。

出示句子:因爲他得過小兒麻痹症,腿腳落下了殘疾,不願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

師:這個句子裏生字多,誰來讀一讀?

5.認識多音字落。

指出落在句子中讀lao, 它也是本課要學的一個多音字。這個字還讀什麼?誰能看着拼音給這個多音字組詞語。

6.齊讀句子。

7.瞭解小兒麻痹症。

師:同學們,你們瞭解小兒麻痹症嗎?

小兒麻痹症:小兒麻痹症又叫脊髓灰質炎。這種病多發生在嬰幼兒身上,得了這種病,往往會留下終身殘疾,腿腳萎縮,走路一瘸一拐的。英子就是其中不幸的一個孩子。

三、接讀課文,瞭解故事中的人物

1.接讀課文。

請5位同學接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邊聽邊想:課文中的英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瞭解故事中的人物。

同學們,大家想一想,在這個故事裏面都有哪些角色?(老師、英子、同學們)

老師是怎樣的?(剛調來的)

英子是一個怎樣的小姑娘?(學生結合課文第一段中的句子談理解)

生:英子是一個文靜的小姑娘。

師:還有嗎?

生:英子是一個不愛說話的小姑娘。引導:你是從哪裏知道出來的?

生:我是從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看出來的。

表揚:這位同學多會讀書,她能從課文的詞句中讀出自己的理解。真好!(老師給學生以學習方法的指導)

生:她是一個孤獨的小姑娘。從哪裏知道的? 早早地、又總是

師引導:剛纔同學們說英子不愛說話、孤獨、寂寞,課文第四自然段中有一個詞語,它概括了英子的這些表現,哪個詞?大家找一找!(憂鬱)

師:後來她變成了一個快樂的小姑娘,又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學生結合課文第四段內容理解)

生:她不再像以前那麼憂鬱

師引導:還可以說她變得怎麼樣了?(活潑、開朗)

四、重點探究,體會人物的內心變化

(此環節採用表演的形式,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景,師生共同參與,爲學生創設生活情景,創設師生平等交流的平臺,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促進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與文中人物的對話,進而更好地體會人物的內心變化,突破課文重點。)

(一)渲染過渡

開始,英子是那樣自卑、憂鬱,後來卻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姑娘,到底是什麼力量使英子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呢?(掌聲)

課文的2.3自然段就寫出了英子的變化過程。今天我們變一種方式來學習這兩段課文。同學們先各自讀課文,然後我們再來表演課文內容,你們覺得行嗎?

要想演好,首先要認真讀書。下面就請大家用心讀一讀課文的2.3自然段,在自己認爲要重點表演好的詞句下面做一下標記。

師:讀好了嗎?誰願意演英子?

(注:選一名同學當英子,同學們做英子的同學,老師當剛調來的老師)

(二)試演:(第一次掌聲部分)

課件出示第一次掌聲部分內容。請同學們再來讀一讀這一部分。

師:今天,我們開個故事會,請同學們輪流上臺講一個故事,老師藉此來了解一下大家。

同學們一個一個地講完了故事,下一個,輪到英子了。英子,該你了?(英子表演)

(三)評議表演

同學們對剛纔的表演滿意嗎?誰來評價一下大家演得怎麼樣?

(師引導學生抓住文中詞句進評議)

師:同學們, 我有一個問題想問問英子。

英子, 我看到你站起來的時候眼圈紅紅的, 這是爲什麼?

師:同學們, 你們的掌聲想對英子說什麼?

生:英子,你不用害怕,你一定會講好。

生:英子,你不要自卑,我們會支持你。

生:英子,你不要難過,我們不會笑話你。

師:英子以前總是早來晚走,不願意讓同學們看她走路,今天她鼓起勇氣走上講臺,

英子,你是好樣的,你勇敢地走上了講臺, 戰勝了自己!英子, 聽了同學們的掌聲, 你爲什麼流淚了呢?

(因爲我沒想到,同學們不但沒有笑話我,還用掌聲鼓勵我,我非常激動。我一定要講好。)

(四)配樂表演(課件出示第三段課文)

師:現在讓我們完整地表演一遍這段課文,再現那感人的一幕。(表演略)

英子的故事講完了。(同學們鼓掌。英子鞠躬後走下講臺)

師:同學們,這一次掌聲你又想對英子說什麼呀?

生:英子,你講的故

三年級語文《掌聲》教案9

原文

上小學的時候,我們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學。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課前,她早早地就來到教室,下課後,她又總是最後一個離開。因爲她得過小兒麻痹症,腿腳落下了殘疾,不願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

一天,老師讓同學們輪流上講臺講故事。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四十多雙眼睛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老師是剛調來的,還不知道英子的情況。

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教室裏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在掌聲裏,我們看到,英子的淚水流了下來。掌聲漸漸平息,英子也鎮定了情緒,開始講述自己的一個小故事。

她的普通話說得很好,聲音也十分動聽。故事講完了,教室裏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掌聲裏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臺。

從那以後,英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麼憂鬱。她和同學們一起遊戲說笑,甚至在一次聯歡會上,還讓同學們教她跳舞。

幾年以後,我們上了不同的中學。英子給我來信說:“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掌聲,因爲它使我明白,同學們並沒有歧視我。大家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着面對生活。”

教案

學習目標:

1、認識“麻、症”等10個生字,會寫“願、姿”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掌聲、文靜、願意”等16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精讀課文第一段。

導學流程:

一、解讀課題,導入新課

1、今天,有這麼多老師到我們班來聽課,你會用什麼方式來表示對他們的歡迎?

(學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

2、板書課題:掌聲(學生齊讀課題。)

3、聲能傳情,讀課題也要有講究,怎麼讀,就能讓大家感受到掌聲的熱情?(生讀得更熱情整齊些了。)

4、你在什麼時候得到過別人的掌聲?(學生自由說。)

5、在別人送給你掌聲時,你謝過人家嗎?(大部分同學沒有)帶上你心中的那份謝意,讓我們滿懷深情地把課題再讀一遍。

設計意圖:重視提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儲備,感受掌聲的作用。語文不用概念說話,它是感性的。

二、讀準詞句,整體感知

1、請大家認真讀課文,邊讀邊圈畫出生字新詞,並藉助拼音讀準它。在這篇課文中有些詞是很容易讀錯的,請留意一下。(學生自由通讀課文。)

2、出示本課詞語,在字音方面,你認爲哪幾個詞是最容易讀錯的,給大家提個醒。交流:

(1)落[lào]下:反覆正音,直到讀準。

(2)麻[má]痹[bì]症[zhèng]:字音讀得準,但感覺不夠準,(指着麻痹症的偏旁)這是什麼?(病字框),是啊,這是一種由病毒侵入脊髓引起的急性的傳染病,嚴重時導致殘疾甚至癱瘓。有病了身體就不舒服了,那該怎麼讀啊?(生皺着小眉頭讀。)

3、同桌互讀課文,讀得正確流利的,由同桌打上。

4、鼓勵學生自告奮勇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讀的過程中老師相機指導。

5、請大家再次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不容易,我把讀正確、讀流利當作

“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捨得花時間逐詞、逐句、逐段地讀,必要時教師還要作示範。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互聽互讀是對話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話也包括“你讀我讀”,在互讀互聽中夯實基礎,這一環節的設計爲後面的`精讀課文打基礎。

三、走進文本,對話交流

1、英子是一個怎樣的小姑娘?默讀課文,圈畫出描寫英子外貌及性格特點的詞句。

2、交流自學成果,抓住重點詞句加以體會,隨機交流以下句子:

(1)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文靜是什麼意思?你從“默默地”這個詞體會到了什麼?

(2)因爲她得過小兒麻痹症,腿腳落下了殘疾,不願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

①學習生字:‘姿、勢’老師範寫,學生也認認真真地寫一遍。

②英子的走路姿勢是什麼樣子的?聯繫下文的“一搖一晃”來理解“殘疾”一詞。

③體驗說話:英子走路“一搖一晃”,她不能像我們一樣。

④她是多麼難受啊,帶自己的感受讀好這句話。

(3)上課前,她早早地來到教室,下課後,她又總是最後一個離開。

①用心讀讀這句話,想一想英子爲什麼要這樣做?從“早早地、總是、最後一個”這三個詞中你又感受到了什麼?

②是啊,我們帶着一種感動,感受到了英子的不幸,體會到了她的孤單和自卑。現在你會用一種怎樣的心情來讀好第一段話呢?試一試!

設計意圖:在這一教學環節中,通過引導學生仔細揣摩重點詞句,引領學生深入走進文本,讀悟文字背後的聲音,讓學生在讀讀說說中與文本對話、與英子對話,真切地感受、體驗英子的內心世界。

四、指導書寫,佈置作業

1、仔細觀察本課的生字,想想哪些筆畫特別需要提醒。

2、重點探討“烈、著”這2個上下結構的字的寫法,範寫。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及時展示學生寫的字,並及時進行指導、評價。

教學反思

《掌聲》寫的是一位原本內心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同學們鼓勵與愛的掌聲中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這樣一篇感人致深的愛的課文給了我們一次出色的愛的教育機會。爲此,我設計了一堂情意交融,開放、紮實而有效的語文課,讓愛的掌聲響起在課堂的每個角落。

教學這課時,我運用對比法進行教學。

1、讓學生初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劃出描寫英子心理活動的句子。

2、讀課文第一段,英子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3、讀第四自然段,這時的英子給你又留下什麼印象?英子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

4、同學們爲什麼要給英子掌聲,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掌聲有什麼不同?

課堂中我圍繞上面幾個問題要學生反覆讀課文,理解英子的心理變化。讓學生明白掌聲對英子的影響。從而明白: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我們既要珍惜別人的掌聲,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

三年級語文《掌聲》教案10

學習目標:

★認識“麻、症”等10個生字。會寫“願、姿”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掌聲、文靜、願意”等16個詞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會尊重別人、關愛別人。培養閱讀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會尊重別人、關愛別人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啓發談話,揭示課題

我們每個人都聽過掌聲,有些掌聲是你給別人的,有些掌聲是別人給你的。掌聲響起來,你的心情怎樣?(讓學生自由說說)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出示課題:“掌聲”,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①學生一讀課文(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準;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句子讀順暢。

②學生二讀課文(和同座合作讀),可以每人讀一節,互相指正讀錯的地方。

③學生三讀課文(指名讀或開火車讀),每人一個自然段,讀後請學生進行評價。指出優點和不足。

④學生四讀課文(默讀),想一想:課文圍繞掌聲講了一件什麼事?引導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體會人物的變化

①屏顯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內容,讓學生自由讀,讀後說說英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②屏顯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內容:指讀,讀後讓學生說說這時的英子又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聯繫第一自然段,理解“憂鬱”的意思。)

③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和第四兩個自然段。

④課文讀到這兒,你有什麼疑問呢?

引導學生提出:英子爲什麼會有這麼大變化呢?這個問題提出來之後,可作爲下一階段學生自主閱讀的目標。培養學生邊讀邊疑邊悟的能力。

四、指導認字和寫字

①屏顯本課的生字。

②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識記要求認識的字。

③引導觀察要求寫的字。重點探討“姿、勢、吞、烈、普”這5個上下結構的字的寫法。教師板書給學生看。

④學生練習寫13個字。及時展示學生寫的字,進行評價、指點。

五、拓展活動

學生繼續蒐集有關反映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關愛的名言或諺語。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認識“麻、症”等10個生字。會寫“願、姿”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掌聲、文靜、願意”等16個詞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閱讀能力。

★學會尊重別人、關愛別人。特別是給身處困境的人鼓勵與幫助。

教學重難點: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明確閱讀目標

上節課同學們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

(英子爲什麼會有這麼大變化的呢?)

二、精讀課文,自己釋疑

①學生自讀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帶着以上的問題自讀自悟。

要求學生在文中勾勾畫畫,可以適當地寫一點讀書感受。

②組織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教師提出討論的要求:

人工明確:組長負責,確定代表小組發言的人。

人人蔘與:要求每一個人在小組內都發言。

③小組彙報討論結果。

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其餘成員可以補充。

學生髮言的要領主要是認識掌聲對英子的幫助,談從兩次掌聲中體會到了什麼。

④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a.學生自己先練讀。

b.然後展示朗讀水平,可以進行賽讀,挑戰讀。

學生讀後,組織學生進行評議,哪個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

三、拓展延伸,加深認識

①屏顯英子信的內容:“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一次掌聲,因爲它使我明白,同學們並沒有歧視我。大家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着面對生活。”

a.學生齊讀這段話。

b.聯繫全文談談對這段話的理解。

②生活中,你得到過掌聲嗎?當時有什麼感受呢?你給過別人掌聲嗎?當時又是怎麼想的呢?

③學了,又談了那麼多,還想對自己或別人說些什麼呢?

板書設計:

掌聲

英子 默默地 早早地 最後 不願意

快樂 說笑 跳舞 有勇氣

鼓勵 尊重

三年級語文《掌聲》教案11

【教材簡析】

本課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尤其是當身處困境的時候;要珍惜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全文共7個自然段,可分爲4段(1:2-4;5-6;7)。課文以小英的感情變化爲主線貫穿全文,多次寫到小英的神態與動作。因此,知道學生朗讀課文,瞭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內涵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9個二類字。理解生詞意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正確地看待自己。

【教學準備】

生字卡、圖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目的要求】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一、導入揭題

1、我們鼓掌時發出的聲音叫什麼?(板:掌聲)

2、我們常常會在什麼情況下聽到掌聲?

3、預習了渴望呢,知道文章寫誰爲誰鼓掌?爲什麼事鼓掌?

二、初讀課文

1、師範讀。

2、生自讀課後生字詞。

3、師出示詞語,檢查認讀情況:

班裏 願意 投向 調來 情況 持久 講述 交談

珍惜 慢吞吞 困境 殘疾 猶豫 驟然 鞠躬 舞蹈

理解:

持久:保持的時間長。

困境:捆那的處境。

猶豫:拿不定注意。

驟然:突然。

4、讀課文。

5、指名分節朗讀課文,概括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6、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①寫小英因患有殘疾而憂鬱、自卑。

②老師由於不瞭解情況而讓小英上臺演講,小英在同學們的掌聲中上臺演講,獲得成功。

③同學們的掌聲使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氣,不再憂鬱了。

④點明中心:人人都需要掌聲。

7、每組各讀一段。

三、書寫生字

1、師指導寫“班”“境”“願”。

2、生習字,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目的要求】

精讀課文。

一、複習

1、認讀詞語。

2、說出文章各段的內容。

二、前後對比,感受小英變化

1、小英曾經是怎樣一個人?請小朋友自己讀讀第一段。

2、小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膽小、自卑、沒有勇氣面對現實……)

3、這樣的印象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1)出示: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2)指名讀這句話。

3)她爲什麼坐在教室的一角?

4)“默默地”說明了什麼?

5)你從“總是”中又體會到了什麼?

6)齊讀這句話。

可是不久以後,小英像變了個人似的,她變得怎樣了?

7)指名說。

8)讀讀這一小節,出示:“說也奇怪……”

9)小英變得怎麼樣了?(自信、勇敢……)

10)你認爲省略號還省去了什麼?誰來補充?

11)是什麼原因,使她變得判若兩人?(指名說)

真替小英的變化感到高興呀,就讓我們高興地來讀讀第5段吧!

小英前後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能從你的朗讀中把這種變化表現出來嗎?(分組讀1、5兩段。)

4、讀到這兒在我們心中一定留下一個很大的問號,是……?(小英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你認爲是因爲什麼?(掌聲)

過渡:掌聲竟會有這麼神奇的作用!讓我們回到那次難忘的演講中去。

三、感悟重點,領會掌聲內涵

1、學生自由讀2、3、4自然段。

2、同學們給了小英幾次掌聲?用不同的符號劃出表示掌聲的詞語

3、第一次掌聲“熱烈、持久”。大家來鼓掌(指名讀)小英感受到了嗎?

誰來讀一讀,讓大家感受到掌聲的力量?

4、同學們的爲什麼要給小英這樣的掌聲呢?在掌聲響起來之前發生了什麼事?

5、出示:

輪到小英的時候,全班四十多雙眼睛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小英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小英猶豫了一會兒,最後慢吞吞地站了起來。我們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兒紅了。

小英在大家的注視下,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1)誰來讀第一段話?

小英爲什麼立刻把頭低了下去?在那一剎那,小英首先想到的是什麼?齊讀。

(2)自由讀第二段話,注意體會帶點的詞語。

“猶豫”是什麼意思?(拿不定主意)小英猶豫什麼?(上去還是不上去)

小英想上去嗎?(不想)爲什麼?小英能不上去嗎?(不能)爲什麼?

因此,從“慢吞吞”、“眼圈兒紅了”我們體會到小英的內心是多麼的——(生答:痛苦、無奈)。齊讀。

(3)師:在萬般無奈下,在無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小英終於——(引讀)。

是啊,同學們已經走進了小英的心裏,關注着她。其實同學們早已在關注她,這關注的目光裏包含着什麼?

(4)小英終於走上了講臺,教室裏頓時響起了什麼?包含着什麼?

(回顧前面的課文。)

(5)掌聲漸漸平息,小英開始演講了,她講得怎麼樣?聽了演講,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學你想對她說些什麼?

6、同學們把要對小英說的話用什麼表達出來?(第二次掌聲)這時的掌聲又是什麼?這時的掌聲又猶如什麼?(學生自由說,並讓說得精彩的同學把關鍵詞板書在黑板上)

再次聽到這經久不息的掌聲,小英內心又是多麼的——(生答:感激)

7、聽到同學們的第二次掌聲,小英怎樣了?

(出示):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同學們的掌聲裏微笑着走下講臺。

齊讀。

小英在掌聲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無數的話語在小英心頭涌動,她想說——(生答)小英什麼也沒說,只是向大家——(引讀)

8、是啊,從那次演講以後,小英像變了個人似的,她……(再次引讀)

9、後來,小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她給她的老師寫來了一封信,想看看嗎?

出示:

(1)、指名讀。讀課文就應該這樣,把自己放進課文中讀。

四、總結昇華,讀背作者感想。

這掌聲僅僅是指這次掌聲嗎?這掌聲包含着什麼?(關愛、友情……)

是呀,當別人需要你的掌聲的時候,我們就要毫不吝嗇地把自己的掌聲送給別人。

【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讓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

齊讀這一段,把這一段話工工整整地抄下來,把這愛記在心裏。以後如果有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你就把這段話送給他;如果你自己遇到困難,你可以拿出來看看——記住:還有很多朋友在關心你,愛護你!

課後小記:

1、本課的教學設計參照顏宏京老師的設計,我覺得能抓住主線,突出重點,主要抓住兩次掌聲出現的時間、小英的神態及心理,以及同學們的表現,就是抓住了本文的主幹。另外在講課時要把課堂的掌聲與文本的掌聲相結合。

2、存在的一些遺憾,學生感悟到小英的前後變化,從自卑、憂鬱、膽小到開朗、自信、勇敢,但在感悟後需要通過朗讀來加以鞏固,在課堂上讀的時間總覺得不到位,似乎意猶未盡啊。

三年級語文《掌聲》教案12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3個漢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中使你感動的句子。

4、學會欣賞他人,培養關愛他人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理解生活中愛的力量。

難點:英子在兩次掌聲中,思想和行動上有什麼變化。

教學準備:

課件等。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人的一生中離不開一個字——愛,愛是什麼?怎麼表達呢?讀了掌聲這篇課文,我們會受到啓發的。(出示課件:課題)一起來讀一讀課題。(出示課件:歌曲播放:《掌聲響起來》。)

二、自由讀文,注意把課文讀正確。

同學們,請你們自由地讀一讀課文,畫出認讀字組成的詞語,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三、檢查生字詞。

同學們,(出示課件:認讀字)讀一讀認讀字,先自由讀一讀,再同桌相互檢查,

好,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你覺得哪個字容易讀錯,要給大家提個醒?

(出示課件:認讀字組成的詞語)現在誰來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一讀?

真像位小老師。

講述,小兒麻痹症(後鼻音),鎮(前鼻音)定,情緒,姿勢,鼓勵,情況,

什麼叫做小兒麻痹症?那我們找到文中的句子讀一讀吧!(出示課件:句子“因爲他得過……姿勢”)

現在知道了嗎?得了小兒麻痹症會怎麼樣?(出示課件:得了小兒麻痹症,腿腳會殘疾)

好,現在我們再來看看這個句子,這個句子中有一個多音字呢,找到了嗎?(出示課件:落下)一起來讀一讀,

“落下”在這裏是什麼意思呢?(落下就是流下的意思。)

“落”還有一種讀音,讀什麼?(落葉的落。)

(出示課件:句子“因爲他得過……姿勢”)我們一起再把這個句子讀一讀吧。

讀得很正確,課文中還有一個多音字呢,誰找到了?藏在哪裏?(出示課件:第二段的最後一句,“老師是剛調來的……情況”)

請同學們一起來讀一讀。

以前在哪篇課文當中學過這個調的另外一種讀音。(在15課玩出了名堂中讀過調,調節的調。)

記憶力真不錯,那我們現在再來讀一讀這些詞語。(出示課件:認讀字組成的詞語:小兒麻痹症,鎮定,情緒,姿勢,鼓勵,情況,落下,調來,殘疾。)

四、初讀感悟

讀得真好,接下來,老師想請幾位同學輪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他們是不是讀正確了?

同學們都能正確地把課文讀正確了,現在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出示課件:從課文中瞭解到什麼?)

誰來說說你瞭解到什麼?(我瞭解到英子從小患了小兒麻痹症,腿腳落下了殘疾,不願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有一次老師讓她上臺講故事,剛開始她還不敢上臺呢?英子走上講臺後,同學們送給她熱烈的掌聲,英子的故事講得很好,聲音也很動聽,故事講完了,同學們又向她送去熱烈的掌聲。)

五、寫字指導

這些,都是同學們初讀課文的感受,下節課我們還要深入地去學習,下面請同桌同學相互讀一讀田字格中的生字(出示課件:田字格中的生字),說說怎麼記住它們?

誰有記住哪些字的好辦法?

那你們看看哪些字比較容易寫錯呢?互相提醒一下。(“鼓”)

這很重要,請同學們看老師來寫一寫。

請同學們拿出筆寫一寫這個鼓字,

會寫“鼓”字了,能用“鼓勵”說一句話嗎?

說得真好,還有什麼字要提醒大家的?

六、課後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了本課的新字生詞,下節課我們還要繼續去學習課文。

七、作業。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調動情緒.

上節課我們通過讀文,瞭解到和我們差不多大的英子同學,被殘酷的病魔帶走了健全的肢體,折斷了她夢想的翅膀。這節課,我們將走進課文,走近英子,去了解英子和同學們的情感世界。(課件出示:課題),齊讀課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還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嗎?(課文主要講了英子得到同學們的兩次掌聲後,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二、交流感受,激發情感

那過去的英子是怎麼樣的,後來的英子又發生怎麼樣的變化呢?同學們,讓我們再去讀讀課文,畫出有關的語句,跟同桌討論討論。

剛纔同學們自學得很認真,都在書中做了記號,現在來說說看,你從哪一個自然段瞭解到過去的英子?(第一自然段)(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誰來讀一讀第一自然段?

誰來說說過去的英子是怎麼樣的?(過去的英子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課前,她早早地來到教室,下課後,她又總是最後一個離開,)

你抓住了兩個“總是”來體會,不錯。

(課件出示: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課前,她早早地來到教室,下課後,她又總是最後一個離開。)誰來讀一讀這兩個句子。

(課件出示:從兩個“總是”可以看出,過去的英子是怎麼樣的呢?)(過去的英子不太愛說話,太孤獨了,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以前的英子,好像不大願意和同學們一起玩,她總是最早一個來到教室,又是最後一個離開。)

(課件出示:爲什麼英子不大愛說話,又不大願意跟同學們一起玩兒呢?)

師:是啊,腿腳的殘疾讓過去的英子非常憂鬱,很不自信,(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一自然段吧。

(課件出示:後來英子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叫呢?)(從第四自然段可以知道英子變了,她和同學們遊戲,說笑,甚至還跳舞呢,變化真大)

(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請同學們和我一起來讀一讀這一自然段。

(課件出示:英子前後,像變了一個人似的,這是爲什麼呢?)(是同學們的掌聲使英子變了)

(課件出示:兩次掌聲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響起的呢?)(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三自然段,畫出有關的語句,跟同桌交流交流。

(課件出示:誰來說說第一次掌聲是在什麼情況下響起的?)(第一次掌聲,在英子猶豫了一會兒,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時,響起的。)

(課件出示:“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刻,教室裏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那誰來讀一讀寫第一次掌聲的句子?

同學們,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吧。

這掌聲有人在指揮嗎?(沒有,是突然響起的,也就是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響起的。)

(課件出示:爲什麼同學們送給英子熱烈而持久的掌聲呢?)(因爲這是英子第一次上臺來講故事;因爲英子很勇敢,她在猶豫了好一會兒之後,選擇了上臺講故事,同學們從她紅紅的眼眶中看出,英子上臺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同學們用熱烈而持久的掌聲來支持她;全班同學用掌聲鼓勵英子。)

對,這掌聲含着同學們對英子的支持,信任與鼓勵,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吧。(課件出示:“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刻,教室裏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

(課件出示:那第二次掌聲又是在什麼情況下響起的呢?)(課件出示:第二次掌聲是在英子故事講完後響起的。)

那這一次掌聲彷彿對英子說些什麼呢?(掌聲彷彿對英子說,你的故事講得真好;掌聲彷彿對英子說,英子,我真佩服你,請你以後多跟我們在一起吧。)

是啊,掌聲中有佩服,有欣賞,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第三自然段。(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讀得真有感情,同學們,假如你是英子,你覺得全班同學們掌聲給了你什麼呢?(課件出示:三四五自然段)讓我們默讀三四五自然段,畫出有關的語句,體會體會。

(課件出示:假如你是英子,你覺得全班同學們掌聲給了你什麼?)(假如我是英子,我覺得兩次掌聲給了我同學們的關愛,他們沒有輕視我,嘲笑我,反而爲我鼓掌,我感到這種友誼很寶貴;假如我是英子,我覺得兩次掌聲給了我自信,讓我不再爲腿腳殘疾而自卑;假如我是英子,我覺得兩次掌聲給了我很大的鼓勵,使我微笑着面對生活。)

三、潛心品讀,昇華情感

你真是個懂事的孩子!幾年以後,英子對這兩次掌聲感受更深刻了,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英子寫給同學們的信吧! (課件出示:英子的信)

(課件出示:從英子的信中,你讀懂了什麼呢?)(從永遠這個詞中讀懂了,這兩次掌聲影響着英子的整個一生;這兩次掌聲,給英子帶了同學之間的相互信任和友誼;兩次掌聲,就是同學們給英子的愛。)

原來愛還可以這樣表達,同學們的掌聲給了英子鼓勵,信任,快樂與信心,同學們,讓我們再一次地讀一讀英子的信吧!(課件出示:英子的信)

(課件出示:關於掌聲的詩歌)

掌聲是一首美妙的歌,

能喚起人們的勇氣!

掌聲是一朵芳香的花,

花香能夠使人振奮起來,

掌聲是一輪早晨的太陽,

能給我們帶來一縷陽光!

掌聲是一把鑰匙,

可以打開勇氣的大門!

掌聲是一片寬闊的海洋,

能把害羞淹沒!

掌聲是閃閃的星星,

能把孤獨的黑夜照亮。

四、自由表達,提高認識

多感人的事啊,同學們,讓我們抄一抄課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

我們來交流一下,你都抄了哪些句子?

現在能說說了嗎?愛還可以怎樣表達?(愛可以用掌聲來表達;愛是對別人的鼓勵……)愛心不僅僅是掌聲,在你們的生活中,愛還是什麼?(課件出示:音樂視頻《愛的奉獻》)

(愛是一杯熱茶;愛是給爺爺奶奶捶背;愛是幫助別人;愛是陪孤獨的小夥伴聊聊天,給孤獨的.小夥伴帶去快樂。)

師:愛可以有許多,請大家讀這首小詩。(課件出示:愛的小詩)

愛是一陣熱烈的掌聲

愛是一句友善的講話

愛是炎炎夏日一縷清涼的風

愛是寒冷嚴冬一杯溫熱的茶

愛是瓢潑大雨中一把小花傘

愛是……

愛還是什麼呢?

愛是黑暗中的一支蠟燭。

老師這兒有一青年志願者的標誌,想分享一下嗎?(出示課件: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變成美好的人間。)

五、課後總結

是啊,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讓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

請同學們在生活中將對愛的理解化爲行動,多多表達你們的愛心吧!

六、作業。

附板書設計:

掌聲

憂鬱、自卑——自信、樂觀——鼓起勇氣面對生活

三年級語文《掌聲》教案13

教材分析

《掌聲》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翻開這篇課文,我首先反覆朗讀課文,瞭解到主人公小英因爲一條腿殘疾而憂鬱自卑,一次演講課,同學們給了她兩次掌聲,使她從此鼓起了生活的勇氣。我把自己當作小英,當作小英的同學,當作文章的作者,在一遍遍地朗讀中,逐漸感悟到這平凡的掌聲背後所孕育的不平凡,這掌聲是同學們對小英發自內心的鼓勵和讚揚。我被這掌聲感動了。

爲了幫助自己理解教材,我又查閱了與這篇課文相關的大量資料。比如作者董保綱原創文章《生命的掌聲》,還有老師們對這篇文章的個性解讀等。

學情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中年級的閱讀教學要能夠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三年級上學期處在中年級的起步階段,把握主要內容、理解詞語、體會情感等要求要相應降低,要巧妙地提供幫助,讓學生跳一跳摘桃子。

三年級的學生只有八、九歲,文章的主人公小英是一個自卑憂鬱的殘疾小姑娘,而關鍵事件——鼓掌,又是大家熟悉到了快沒有感覺的事情,這無疑爲《掌聲》的教學增加了很大難度。要想讓學生感悟掌聲那改變一生的巨大力量,從中受到感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根據課程標準的年段目標、文本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並規範書寫本課10個一類字,認讀11個二類字,讀準“落下了殘疾、驟然間、身處困境”等生詞。理解生詞的意思,並嘗試運用。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描寫兩次掌聲的句子,感受全班同學對小英的愛。用關鍵詞語把課文主要內容補充完整。

3.能夠找出描寫兩次掌聲的句子,聯繫上下文,理解“驟然間”、“熱烈、持久”、“經久不息”等詞語的意思,理解兩次掌聲的含義。

4. 抓住關鍵詞語對比閱讀,感受掌聲前後小英的變化,感悟掌聲的作用。朗誦並抄寫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教學重難點

找出描寫兩次掌聲的句子,聯繫上下文,理解“熱烈、持久”、“經久不息”等詞語的意思,學會聯繫上下文,理解兩次掌聲的含義。

教學準備

1.安排學生課前預習,並對學生自學情況進行課前檢測。

2.設計用關鍵詞語把課文的主要內容補充完整的課堂練習題。

3.製作關於課文重點句段和配樂朗讀的音樂等方面的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10個一類字,11個二類字,讀準“落、處”等多音字。正確書寫“願、持、講、述”等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描寫兩次掌聲的句子,感受全班同學對小英的愛。

3.能夠找出描寫兩次掌聲的句子,聯繫上下文,理解“驟然間”、“熱烈、持久”、“經久不息”等生詞的意思,並能用關鍵詞語把課文的主要內容補充完整。感悟兩次掌聲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質疑問難(2分鐘)

1.板書課題。“掌”下面的“手”要寫得舒展,把手伸開才便於鼓掌。齊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

(學生質疑預設:①這是誰送給誰的掌聲?這個問題可由提問者回答。②同學們爲什麼送給小英掌聲?③這是怎樣的掌聲……)

把學生的提問簡要板書到黑板一側。

小結:學貴有疑。讀書就要這樣,一邊讀書一邊提出問題,再讀書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學貴有疑。小疑剛小進,大疑則大進。這是在培養學生邊讀邊思,邊讀邊疑的讀書方法和習慣。同時,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摘要板書,納入到下面的教學環節,努力做到“以學定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4分鐘)

1.認讀生字詞。

①課件出示,開火車讀。

pǔ tūn dǎo xī chí zhòu

普通話 慢吞吞 舞蹈房 珍惜 持久 驟然間

jiǎng shù jū gōng yuàn

講 述 鞠了一躬 願意

②出示“落下了殘疾”“身處困境”兩個詞語,學生彙報課前查字典的結果,弄清“落”和“處”兩個多音字的讀音。

③把以上詞語去掉拼音認讀。

(學生行爲預設:根據課前檢測,學生最容易讀錯的是“落”和“處”這兩個多音字,其次是“殘、鞠、驟、境”這幾個生字。發音不準確的有“述、持、惜、吞、普、蹈、處、驟”。發音不準的原因有四點,一是“述、持、處、驟”四個字平翹舌不分;二是“惜”字發音舌位靠前;三是“普、蹈”聲調不準;四是“吞”字口形擺不到位,有的誤讀成輕聲。)老師針對以上錯誤重點指導。

2.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情境理解“願意”的意思。指名接讀課文,指導把課文讀流利、句子之間學會停連。

(學生行爲預設:根據課前檢測,“…不知是在誰的帶動下…”這句話,多數同學漏掉了“在”字。)學生讀錯時,老師用課件把這句話展示出來,讓學生認真朗讀,直到讀對爲止。

三、細讀第一次掌聲,感受掌聲的熱烈、持久(10分鐘)

(一)品味關鍵詞語的意思,初步感受掌聲的熱烈、持久。

1.默讀課文,畫出描寫兩次掌聲的句子。

(學生行爲預設:學生邊讀邊快速提取信息,在標畫第一次掌聲時可能會遇到困難。因爲第一次掌聲有兩句話,學生容易漏掉第二句,還有的同學第一句話前半句丟掉了。)

2.指名讀第一次掌聲。

老師指導學生把句子畫完整。課件出示:

就在小英剛剛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誰的帶動下,驟然間響起了一陣掌聲。那掌聲熱烈、持久,小英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3.同學們都來讀讀這句話,用“”標出關鍵的詞語,想一想你從中讀出了什麼。

學生交流學習結果。

(學生行爲預設:學生會從“熱烈”一詞讀出掌聲很響亮,同學們都在使勁地鼓掌;從“持久”一詞,讀出掌聲持續的時間很長。)

老師隨機引導,並且板書“熱烈、持久”。一邊板書,一邊指導:大家看,“熱烈”這兩個字,下面的四點底是從火演化而來的,可見鼓掌的人都有一顆火熱的心呀!“持”是生字,左右結構,要寫得左窄右寬,這樣才勻稱美觀。學生在理解詞語意思的同時感受漢字的魅力。

設計意圖:“熱烈、持久”是極富表現力的詞語,老師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詞語,體會其中的意思,一方面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另一方面爲進一步體會掌聲的含義做下鋪墊。這裏,還只是表層意思,要想真正理解掌聲背後含着的意思,還需要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進入當時的情境。

(二)聯繫上文,理解掌聲熱烈、持久的含義

1.創設情境:同學們,你們就是小英的同學,請大家靜下心來,跟隨老師的朗讀一起走進掌聲前的小英。此時音樂響起,老師範讀1—3小節,課件同步出示課文內容。

2.大家輪流上臺演講,小英才剛剛走上講臺,還沒有開始演講,同學們就送給她一陣熱烈、持久的掌聲,聯繫小英的表現,說說你們的掌聲是在對小英說什麼呢?

(學生髮言預設:a. 以前你“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今天終於在大家的面前走上了講臺,我真爲你高興;

b.小英,你別害怕,我支持你,不會笑話你;

c.小英,我想告訴你,不要自卑,我是你的朋友,看到你“眼圈紅了”,我很擔心你,我用掌聲爲你加油;……)

老師隨機與學生進行交流式點評:你的掌聲是鼓勵;是加油;你的掌聲包含着尊重;是祝願;是理解;是支持等等。

3.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這段話,把我們對小英的支持、鼓勵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學生齊讀第一次掌聲)

小結:同學們,剛纔我們抓住關鍵詞語,然後聯繫上下文,體會出了第一次掌聲的含義。下面我們繼續這樣學習第二次掌聲。

設計意圖:音樂渲染、語言描繪,在情境中,讓學生進入課文中“小英同學”的角色,進而體會到掌聲背後的含義,是鼓勵,是關愛、是理解、是尊重、是祝願……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聯繫上下文體會重點詞句意思的閱讀方法。

四、細讀第二次掌聲,體會掌聲的經久不息(5分鐘)

1.讀描寫第二次掌聲的句子。(一生讀第二次掌聲的句子,課件出示。)

2.請同學們畫出關鍵詞語,聯繫上下文體會體會。也可以和同學交流一下學習體會。(學生學習過程中,老師走到學生中間進行面對面的個別指導、交流。)

3.集體交流,老師相機評價,點撥閱讀的方法。

(學生交流預設:a.抓住“經久不息”這個關鍵詞語,理解表面意思:鼓掌的時間比第一次更長,更熱烈。大家的掌聲都不願意停下來了。

b.抓住“經久不息”,聯繫上文小英的演講表現,可能會說:小英的故事講得很生動,普通話很好,我爲她驕傲!我很佩服她。

c.抓住“經久不息”,聯繫第一段小英“總是默默地”,可能會說:沒想到平時一句也不說的小英,竟然講出了這麼生動的故事,掌聲的力量太神奇了!我太激動了!)

4.小英在同學們的掌聲裏微笑着走下講臺。短短的一次演講,卻因爲大家的兩次掌聲使小英發生了很大變化。請一位同學再來讀課文第4小節,讓我們再來感受這兩次神奇的掌聲。

設計意圖:由於有了第一次掌聲的學習和朗讀,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讀書方法,進入了課文情境。這時候,主要是放手讓學生自學、同伴互助學,談感受,讀體會,進而理解第二次掌聲的含義。

五、指導寫字,把握課文內容。(7分鐘)

1.學生觀察課件中生字“願”的寫法,提醒大家在寫的時候最需要注意的地方。

(學生行爲預設:a.這個字是半包圍結構,廠字頭背上的一撇要寫得長一些,把心寫好,才能發自內心;b.字的筆畫較多,要寫得緊湊,筆畫與筆畫之間相互協調,才能寫得勻稱、美觀。)老師在田字格中示範書寫。

2.拿出課前發的練習題,用課文中的生詞填空。學生書寫,完成練習題。

學生在書寫時,老師要提醒並糾正書寫雙姿。所填的詞語如下:願意、熱烈、持久、講述、經久不息。

3.展評書寫情況。

4.老師總結。主要包括以下內容:①剛纔填的這段話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②回顧這節課的讀書方法,抓住關鍵詞語,聯繫上下文,理解了兩次掌聲的含義;③迴應一開始學生提出的問題;④佈置抄寫課後生詞,準備下節課聽寫。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一方面指導學生書寫生字,另一方面通過用課文中的詞語填空,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巧妙的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一舉兩得,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規範地書寫並會默10個一類字以及課後的生詞。

2.默讀課文五、六小節,比較閱讀掌聲前後小英的表現,聯繫上下文理解“不再憂鬱”等詞語的意思,體會掌聲前後小英的變化,感悟掌聲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最後一個自然段,懂得要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要學會把掌聲獻給別人。

教學過程

一、默寫生字詞

1.聽寫課後生詞,做到正確、書寫規範。

困境 願意 輪流 漸漸平息

注視 持久 講述 經久不息

2.展評書寫情況。

教師可就一個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示範,評價要點一是書寫正確;二是乾淨規範、美觀。然後學生進行同位互改互評。

設計意圖:字詞教學是中年級的教學重點,教學中應貫穿在整個閱讀教學的過程之中,既引導學生識記又練習書寫。

二、體會小英的變化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第4自然段,聯繫上下文體會關鍵詞語的意思,理解了兩次掌聲的含義。請一位同學再來朗讀課文第4自然段,讀出自己的理解。

(學生行爲預設:一個學生進行朗讀,由於有了第一課時的基礎,學生會讀得比較動情,讀完之後其他學生談談感受。)

2.課件出示課後第4題:

讀一讀,想一想

“說也奇怪,從那次演講以後,小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小英有哪些變化?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

請同學們自由默讀課文第五小節,聯繫上下文,抓住關鍵的詞句說說小英的變化。體會體會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3.學生自學,小組交流。

4.集體交流。(學生行爲預設:學生閱讀,聯繫上下文,會抓住原來“小英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甚至連老師讓她上臺講故事都害怕地“立刻低下了頭”“謾吞吞地站了起來”,難過的“眼圈紅了”,現在“她不在憂鬱,開始和同學們一起交談、遊戲,甚至還走進了學校的舞蹈房……”可能有的學生還會談到原來小英是一個憂鬱、自卑的孩子,現在她“不再憂鬱”了。)

教師可引導學生理解“不再憂鬱”

(1)“不再憂鬱”換一個詞語說就是?(學生行爲預設:學生會說出“開朗、活潑、自信、走出困境”等詞語。)教師可對比板書:憂鬱開朗

(2)你們是小英的同學,說說掌聲後小英“不再憂鬱”的表現。

(學生行爲預設:學生會聯繫課文中的“……”進行大膽的想象,會結合第六自然段小英長大後給作者寄過來的一封信等方面談出小英的種種變化)

老師可適當補充介紹:上中學的時候小英代表學校參加全國物理競賽得了獎。再後來被北京的一所大學破格錄取。

練習朗讀第五自然段,讀出小英的“不再憂鬱”。(可採用男女生對讀,女生讀掌聲前的小英,男生讀掌聲後的小英)

5.對比閱讀課文第一和第五自然段,進一步感受小英的前後變化。可採用學生對比互讀、師生對比互讀等方式練習感情朗讀。

6.討論交流小英變化的原因,感悟掌聲的作用。

(學生行爲預設:學生興致高昂,應該會很積極地說出自己的觀點,可能會說到因爲同學們送給小英的兩次掌聲充滿了對小英的鼓勵、讚揚,小英聽懂了掌聲,明白同學們並沒有因爲她殘疾而歧視她,她在同學們的掌聲裏看到了希望,找到了自信等。)

7.全班同學一起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體會兩次掌聲的巨大作用。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有兩個意圖,一方面給學生搭建一個“抓住關鍵詞語,聯繫上下文體會詞語的意思”這樣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從“不再憂鬱”等詞體會小英的變化,感悟掌聲的巨大作用。

三、說說自己的感想

1.同學們,兩次掌聲永遠留在了小英和作者的心裏。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學,你們的心中肯定也有許多感想,或者你也想到了親身經歷過的一次掌聲,說給大家聽聽。

2.引出課文最後一段話,並採用多種形式練習朗讀和背誦。

設計意圖:學生看到小英在兩次掌聲後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肯定會激起內心的波瀾,於是教師就順承而下,給學生搭建一個自由傾吐的空間,喚醒自身的體驗,進一步感悟掌聲的內涵。

四、寫寫心中的掌聲

1.老師在一遍遍地朗讀課文之後,寫下了這樣幾句詩,請大家和我一起讀。

掌聲是鼓勵,帶給我微笑的勇氣;

掌聲是讚揚,讓我品嚐成功的滋味;

掌聲是一條小船,載着你我駛向幸福的樂園;

掌聲是一片藍天,你我共同擁有自由飛翔的空間。

請拿起筆,也像老師一樣來寫寫你心中的掌聲。(古箏曲伴隨,寫在課前老師發的一張卡片上。找幾個學生到黑板上寫,寫好後讀給全班同學聽)

設計意圖:情到深處自然濃。在對語言的深度品讀之後,學生的胸中已經蓄積起千言萬語。此處設計這樣的心靈傾訴,將掌聲的力量形象地根植於學生的頭腦中,埋藏於學生的心中。學生、教師、文本的生命融爲一體。這既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昇華,又是與課文緊密相連的語言表達。

2.同學們,上節課有同學提出問題:課題爲什麼用掌聲?我們爲什麼要學這篇課文?我想提出問題的同學一定能解決了。

3.大家看,掌聲的“掌”字,上面是高尚的尚,下面是手,讓我們人人都展開一雙高尚的手獻出自己的掌聲,請齊讀課題。

五、課後作業(可選擇其一,也可全部做完。)

1.製作卡片:拿出課前老師發給你的一張空白紙,認認真真地把這段話抄寫下來,並用圖畫進行簡單的點綴。

2.把最後一個自然段背給家長聽。

設計意圖:最後一段是本文的重點段,通過製作卡片、練習背誦,進一步鞏固書寫,加強記憶,有選擇性地作業,既增加作業的趣味性,又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三年級語文《掌聲》教案14

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公開課教案和板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

3、教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關心、相互支持、相互鼓勵、相互幫助。

教學難、重點:

1、理解小英獲得的兩次掌聲的含義。

2、理解小英的心世界。

教學流程:

一、生活導入,引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三、再讀課文,概括課文大意

四、品讀課文,感悟理解

(一)分析人物性格,形成對比,引出掌聲

(二)抓住人物動作、神態描寫,分析人物心理,感悟掌聲所代表的意義

(三)結合課文,分析寫作方法,積累寫作手段

(四)再讀課文,揭示課文主題

五、拓展沿深,昇華主題

教學設計

一、生活導入引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得到別人的掌聲嗎?因爲什麼,當然你的心情怎樣?

生:回答問題。

師:是啊,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13課《掌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師: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理解的生字詞,想辦法學會。

生:自讀課文,自主認字

師:同學們喜歡玩“掃雷”遊戲嗎?

生:喜歡。

師:出示課件,找生點擊“地雷”認讀生字。

(疾病 驟然 情緒 鞠躬 憂鬱甚至)

生:學生跟讀

師:同學靠自己的努力,認識了本課的生字,恭喜同學們掃雷成功。同學們,我們再來玩一個“聽提示 找詞語”的遊戲,要不要。

生:要

師:師說提示,學生對答

突然的近義詞——(驟然)

找出一個動詞——(鞠躬)

表示意思的更近一層——(甚至)

生病了——(疾病)

開朗的反義詞——(憂鬱)

表示心情的詞語——(情緒)

師:同學們不僅詞語讀得好,意思理解得也好。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吧。

三、再讀課文,概括課文大意

師: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品讀課文,感悟理解

(一)分析人物前後性格,形成對比,引出掌聲

師:小英是怎樣一個女孩呢?誰願意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想信同學們一定能夠找到答案。

生:小英是一個憂鬱的女孩——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生:小英是一個可憐的女孩——她一條腿落下了殘疾。

生:小英是一個自卑的女孩——她不願意讓人看到她走路時的樣子。

生:(略)

師:是啊,小英和我們的年紀相仿,也正值花季年華,她也想像同學們一樣唱啊,跳啊,是小英悲慘的命運倒至了她自卑、憂鬱。誰能帶着這種情感來讀一讀這一段。

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評價)

師:可是,不久以後小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這時的小英是怎樣的一個女孩呢?

師:誰來讀一讀課文的第五段。

生:讀文。

師:誰來告訴老師,這時的小英是怎樣的一個女孩呢,你是從哪裏告訴的。

生:小英是一個開朗的女孩,她開始和同學們一起交談了。

生:小英是一個活潑的女孩,她開始和同學們一起遊戲。

生:小英還是一個勇敢的女孩,她不怕別人嘲笑,走進了學校的舞蹈房。

師:現在的小英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她還是做些什麼呢?

生:暢所欲言

師:同學們,你們看到這樣的小英你們高興嗎?現在就讓我們帶着這種心情一起來讀一讀這一段吧。

生:齊讀課文

(二)抓住人物動作、神態描寫,分析人物心理,感悟掌聲所代表的意義

師:同學們看黑板(憂鬱——開朗),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這是一對反義詞。

師:是啊,小英前後性格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是什麼力量改變了小英呢?

生:掌聲(板書)

師: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第2-4段,在這節語文課上共響起幾次掌聲。

生:兩次。

師:請同學再次默讀課文,想一想,第一次掌聲爲何而響起。畫出小英動作、神態描寫的句子,多讀幾遍,把你的感受寫在一旁。

生:學生默讀課文,完成教師留下的任務。

師:請同學們按自然段的順序彙報。(課件出示相應的句子)

A:“輪到小英的時候,全班四十多名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小英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彙報讀書感受。

師:此時同學們的目光裏包含着什麼呢?

生:鼓勵,希望,支持

B:“小英猶豫了一會兒,最後慢吞吞的站了起來。我們注意到,小英的眼圈紅了。”

彙報讀書體會

師:小英爲什麼猶豫了?

生:分析小英的心理。

師:這裏我們能不能把“慢吞吞”“眼圈紅了”去掉,爲什麼。

生:體會詞語在句子中的重要性。

師:假如此時小英就在你面前,你會對小英說些什麼?

生:自由發言。

師:小英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終於一搖一晃的走上了講臺,就在她剛剛站定的那一刻,教師裏響起了:

生:掌聲。

師:這掌聲的特點是什麼?

生:經久不息、熱烈、持久

師:這掌握代表着什麼呢?

生:鼓勵(板書)

師:第二次掌聲又是爲可而響起,這次掌握又代表着什麼呢?請同學自讀課文

生:故事講得精彩,掌聲代表着讚揚。

生:故事講得生動,掌握代表着肯定。

生:她普通話講得好,掌握代表表揚

師:這次掌聲的特點是什麼?

生:經久不息的。

師:此時在小英心中有千言萬語在涌動,他一定有萬語千言要對同學們表達。你想小英會對同學們說些什麼?

生:自由發言。

師:可是小英卻什麼也沒有說,只是向同學們深深的鞠了一躬,這又是爲什麼呢?

生:因爲她無法表達了。

生:因爲她太激動了

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師:當小英走下講臺時,她的表情是怎樣的?

生:微笑

師:從那以後,小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教師引讀)

生:接讀。

(三)結合課文,分析寫作方法,積累寫作手段

師:是掌聲改變了小英,想一想作者是運用了( )寫作方法來突出掌聲的作用呢。(師可利用板書引導學生)

生:對比。

師:文中有幾處對比

生:小英前後的性格對比

生:小英走上講臺前後的表情對比。

師:老師希望你們也能將這種寫作方法運用到你們的寫作之中去。

師:多年以後,小英憑藉掌聲的力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她還給同學們來信了呢,你們想看嗎?

生:想

師:(讀信的內容)

師:誰能用一句語來根據信的主要內容。

生:我感謝掌聲

生:我忘不了掌聲

師:同學們,你們感覺小英的故事講得怎麼樣。

生:很感人,很真實

師:因爲作者在寫這篇文章時,不僅使用了第一人稱的寫法,還在課文的開頭處做了文章。請同學們讀一讀第一話

生:在我上小學的時候

師:這件事發生在作者小的時候,是作作的回憶,我們把這種開方法式叫作:回憶式開頭。這種開頭方式會使故事列加生動感人。

(四)再讀課文,挖掘課文主題

師:讓我們齊讀最後一段,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生:要珍惜別人的掌聲

生:我們不要忘記用自己的掌握去鼓勵別人。

生:人人都需要掌聲。(板書)

師:是啊,人人都需要掌握,如果給你一個機會,你會把掌聲送給誰呢?(注意引導學生,發言思維不要有侷限性。掌握可以送朋友,送同學,送親人,送老師,送給英雄......)

生:學生互動,自由發言

五、拓展沿深,昇華主題

師:掌聲是一句溫馨的話語,掌聲是炎炎夏日中的一標涼茶,掌聲是風雨中的一把小花傘,掌聲是黑暗中的一隻一支蠟燭.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用掌握告訴我們身邊的人

生鼓掌並接讀)人人都需要掌聲.

三年級語文《掌聲》教案15

設計意圖:課文通過英子的變化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鼓勵和關愛。文章的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敘述背後包含充沛的情感。課文通過動作描寫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感受。筆者在教學時注重引導學生仔細揣摩重點詞句,引領學生深入走進文本,讀悟文字背後的聲音,讓學生在讀讀說說中與文本對話。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麻、症”等10個生字,會寫“願、姿”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掌聲、文靜、願意”等16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精讀課文第一段。

導學流程:

一、解讀課題,導入新課

1、今天,有這麼多老師到我們班來聽課,你會用什麼方式來表示對他們的歡迎?(學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

2、板書課題:掌聲(學生齊讀課題。)

3、聲能傳情,讀課題也要有講究,怎麼讀,就能讓大家感受到掌聲的熱情?(生讀得更熱情整齊些了。)

4、你在什麼時候得到過別人的掌聲?(學生自由說。)

5、在別人送給你掌聲時,你謝過人家嗎?(大部分同學沒有)帶上你心中的那份謝意,讓我們滿懷深情地把課題再讀一遍。

設計意圖:重視提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儲備,感受掌聲的作用。語文不用概念說話,它是感性的。

二、讀準詞句,整體感知

1、請大家認真讀課文,邊讀邊圈畫出生字新詞,並藉助拼音讀準它。在這篇課文中有些詞是很容易讀錯的,請留意一下。(學生自由通讀課文。)

2、出示本課詞語,在字音方面,你認爲哪幾個詞是最容易讀錯的,給大家提個醒。交流:

(1)、落[lào]下:反覆正音,直到讀準。

(2)、麻[má]痹[bì]症[zhèng]:字音讀得準,但感覺不夠準,(指着麻痹症的偏旁)這是什麼?(病字框),是啊,這是一種由病毒侵入脊髓引起的急性的傳染病,嚴重時導致殘疾甚至癱瘓。有病了身體就不舒服了,那該怎麼讀啊?(生皺着小眉頭讀。)

3、同桌互讀課文,讀得正確流利的,由同桌打上。

4、鼓勵學生自告奮勇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讀的過程中老師相機指導。

5、請大家再次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不容易,我把讀正確、讀流利當作“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捨得花時間逐詞、逐句、逐段地讀,必要時教師還要作示範。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互聽互讀是對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話也包括“你讀我讀”,在互讀互聽中夯實基礎,這一環節的設計爲後面的精讀課文打基礎。

三、走進文本,對話交流

1、英子是一個怎樣的小姑娘?默讀課文,圈畫出描寫英子外貌及性格特點的詞句。

2、交流自學成果,抓住重點詞句加以體會,隨機交流以下句子:

(1)、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文靜是什麼意思?你從“默默地”這個詞體會到了什麼?

(2)、因爲她得過小兒麻痹症,腿腳落下了殘疾,不願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

①、學習生字:‘姿、勢’老師範寫,學生也認認真真地寫一遍。

②、英子的走路姿勢是什麼樣子的?聯繫下文的“一搖一晃”來理解“殘疾”一詞。

③、體驗說話:英子走路“一搖一晃”,她不能像我們一樣。

④、她是多麼難受啊,帶自己的感受讀好這句話。

(3)、上課前,她早早地來到教室,下課後,她又總是最後一個離開。

①、用心讀讀這句話,想一想英子爲什麼要這樣做?從“早早地、總是、最後一個”這三個詞中你又感受到了什麼?

②、是啊,我們帶着一種感動,感受到了英子的不幸,體會到了她的孤單和自卑。現在你會用一種怎樣的心情來讀好第一段話呢?試一試!

設計意圖:在這一教學環節中,通過引導學生仔細揣摩重點詞句,引領學生深入走進文本,讀悟文字背後的聲音,讓學生在讀讀說說中與文本對話、與英子對話,真切地感受、體驗英子的內心世界。

四、指導書寫,佈置作業

1、仔細觀察本課的生字,想想哪些筆畫特別需要提醒。

2、重點探討“烈、著”這2個上下結構的字的寫法,範寫。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及時展示學生寫的字,並及時進行指導、評價。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在讀書感悟中學習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學習方法。

2、學會尊重別人,關愛別人。特別是給身處困境的人鼓勵與幫助。

課前準備:

1、《千手觀音》的錄像片斷

2、愛心卡、歌曲《讓世界充滿愛》

3、收集一些反映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關愛的詩句。

導學流程:

一、複習回顧,觸發情感

1、認讀詞語,做猜詞遊戲。

2、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回憶一下,讀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

3、一邊小結一邊板畫:這是哭泣、傷心的英子,她文靜、自卑、沒有朋友,假如你在她身邊你會爲她做點什麼?

設計意圖:人的情感在一定的情景中產生的,具體的情境能喚起人們一定的情感。這一環節中,教師通過畫圖再現,語言描述等手段,再現了英子困境,置身於這樣的情境中,孩子們自然而然地萌發對英子的同情之心。

二、錄像導入,引發情感

1、接下來,我們來看一段錄像(播放千手觀音精彩片斷)。看了這個節目你最想說點什麼?或者你腦子裏有什麼疑問?(學生被錄象的精彩片段深深打動。)

2、在演出過程中,全場觀衆不斷抱以熱烈的掌聲,但主持人告訴我們,再熱烈的掌聲,這些演員也不可能聽到,因爲他們全部是聾啞人,我提議我們也用這種特殊的掌聲,來表達我們的敬意好嗎?(師生互動“高舉雙手,搖晃手掌”啞語鼓掌的意思)。

3、是啊,這些生活在無聲世界裏的演員怎麼能準確無誤地踏着音樂的旋律表演出震驚世界的舞蹈節目呢?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掌聲》,在《掌聲》中,在英子身上,也許我們能得到很多的啓示。

設計意圖:通過《千手觀音》的錄像片斷,讓學生受到心靈的震撼,殘疾人爲什麼能演出這麼精彩的節目,觸發學生的探究心理,這個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三、品讀課文,體驗情感

1、學生自學思考:

(1)、學生自瀆課文,思考課文寫了兩次掌聲,這兩次掌聲有什麼不同?

分組交流自學情況。(第一次掌聲,包含着大家的鼓勵與尊重;第二次掌聲,除了鼓勵外,還包含着大家對英子的讚揚。)

(2)、再讀課文,圈畫出描寫英子神態、心理變化的詞句,想一想:這些變化說明了什麼?

2、點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1)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四十多雙眼睛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

英子爲什麼立刻把頭低下去?“猶豫、慢吞吞”這兩個詞告訴你什麼信息?在那一剎那,英子首先想到的是什麼?想象一下英子的神態和表情。

(2)在大家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從“注視、終於”這兩個詞中體會到了什麼?你認爲大家注視的目光中包含着什麼?體會一下英子的心情,用朗讀把你的體會表現出來。

(3)從那次演講以後,英子像變了個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麼憂鬱。

憂鬱是什麼意思?英子會發生哪些變化?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

3、角色體驗,暢談感受。

(1)、從英子的變化和同學的表現中,你體會到了什麼?(當別人身處困境的時候,不要忘記把掌聲送給別人。而當你身處困境的時候也要珍惜別人的掌聲,使自己鼓起勇氣微笑地面對生活。)

(2)、假如你是英子,你會對同學們說點什麼?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學,你會對英子說些什麼?

設計意圖:本環節,我採用了“以讀代講,角色感受”的方法,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書,促進學生思維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當學生喚起已有的生活體驗,把自己當成是課文中的英子,像她那樣去想一想的時候,學生便不再是他們自己了,他們便不知不覺地走進文本之中,學生就具有了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樣的設計就是爲了更好地讓學生的思考和朗讀與文本能直接地對話,激活學生的思維,讓課堂成爲學生思維演練的主陣地。

四、拓展練習,昇華情感

1、英子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聾啞人爲什麼能演《千手觀音》這樣精彩的節目?再次回味《千手觀音》精彩片段。這掌聲包含着什麼?僅僅是這掌聲嗎?(關愛、友情……)

2、小結:人人都需要關愛,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我們就要毫不吝嗇地把自己愛心送給別人。讓我們用實際行動把愛來表達。

3、小組表演:假如在你的身邊,有人考試成績偏低,或者因家庭環境不好而自慚形穢,或者因外形不好看而內心痛苦……你怎樣針對這些情況給予幫助?使他們鼓起對生活的勇氣,微笑地面對生活。

4、拓展練習:掌聲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尊重和關愛,在生活中,愛還可以這樣表達(出示小詩齊讀,背景音樂緩緩響起《讓世界充滿愛》):

愛是一陣熱烈的掌聲;

愛是一句友善的話語;

愛是大雨中的一把小傘;

愛是給汽車上的老人讓出的座位;

愛是給下班回家的爸媽送上的一杯茶;

愛是;

愛是。

……

請把這首小詩工工整整地抄在愛心卡上。愛還可以怎樣表達?也把它寫下來。(學生在音樂聲中續寫小詩。)

5、總結:這個世界是由愛維繫而成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社會將會變得更加和諧,家庭會變得更加和順,鄰里會變得更加和睦。請大家行動起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設計意圖:以“愛”延伸課的內容,讓學生感到課有終了,學習無窮盡。通過交流個性化的體驗,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實現“愛”的內化和遷移,同時也在讀詩、寫詩實踐中進行紮實的語言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