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小學三年級語文《所見》優秀教案

小學三年級語文《所見》優秀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2W 次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所見》優秀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三年級語文《所見》優秀教案

小學三年級語文《所見》優秀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識“所、牧”等6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反覆朗讀,感受詩中的牧童機靈可愛、天真可愛的形象。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流程:

一、看圖導入

1.(板書“見”)小朋友,你們能給這個老朋友組個詞嗎?(生組)是呀,看見、聽見都是見,看來呀,用上眼睛,用上耳朵,都能有所發現!老師這兒有一幅畫,你能用上眼睛和耳朵發現什麼呢?

2.出示圖片,學生觀察,回答。

(1)林樾:你覺得這是一片怎樣的樹林?

對,這樣鬱鬱蔥蔥、十分茂密的樹林就可以稱爲“林樾”(板書)仔細觀察這個詞,它有什麼特點?(都有木)一組小火車讀一讀――齊讀。

(2)牧童:(學生說“我看到了小孩騎着黃牛”時直接板書“騎黃牛”)你再仔細看看,這個小孩子在幹什麼的?這樣放牛放羊就叫放牧,放牧的孩子就稱爲“牧童”。(板書)指名讀。

(3)蟬:“知了”還有一個名字,叫“蟬”知了是一種昆蟲,所以左邊是蟲,右邊讀chán,是一個形聲字。(字卡,指名讀)聽,你們聽見蟬兒的聲音了嗎?(播放蟬叫聲)是呀,蟬兒正在鳴叫呢!像這樣正在鳴叫的蟬可以稱爲“鳴蟬”。再開一列火車讀讀――齊讀。

3.你還有其它的所看、所聽嗎?

二、揭題

1.以上是同學們看見、聽見的,是“我們”的“所見”。(板書“我們”)在兩百多年前的清代,有位詩人叫袁枚,他是個善於觀察、描摹細緻的人,他親眼看見,親耳聽到了這畫中的美景,並把這些“所見”寫成了一首詩,請你們仔細讀讀袁枚的《所見》,看看他比我們多看見、多聽見了什麼?

2.第一次讀詩我們可以做什麼呢?學生自由讀詩。

3.先請小朋友一行一行來讀詩,其他同學豎起耳朵仔細聽,聽聽他讀正確了嗎?(隨機正音)

4.四人小組合作讀,每人讀一句,先自由練習,等會我們比比哪個小組讀得對。(先自由,再站起來,發現讀錯的句子再糾正、齊讀。)

5.大家一起再正確地、流利地、響亮地把古詩朗讀一次。

三、情景感悟、評賞古詩

1.現在我們來找找袁枚的所見比我們的所見多了什麼?

2.生交流。

(1)“歌聲振林樾”:(我聽到了牧童的“歌聲”)(板書),這歌聲怎麼樣?(聲音響亮,在樹林裏迴盪)從哪個字感受到的?(“振”板書)

誰能用朗讀表現出牧童放聲歌唱的樣子?(指名讀)

師引讀:瞧,牧童正在快樂地唱;牧童悠閒地唱;牧童美美地唱;牧童響亮地唱;牧童清脆地唱。

(2)“意欲捕鳴蟬”:已經去“捕”了嗎?(板書“捕”)從哪看出來?(板書“意欲” )這就是指想要的意思。

袁枚怎麼知道牧童的想法的呢?(仔細看,發現牧童的眼睛一動不動,嘴巴張大,已經不再唱了,出示“閉口”,站住不動了,出示“立”,牛也不再繼續前進了,惟恐驚動了知了。)

請你邊想象邊來讀好這句。

4.看來,袁枚不僅看到了景物,還發現了牧童的許多動作,有“騎、振、捕、閉、立這樣一寫,牧童的形象就被袁枚寫活了,彷彿活生生地站在我們面前呢!我們比比,看誰能把牧童給讀活了。

5.生同桌比賽讀,男女生比賽讀。

6.讀完詩,你猜想一下牧童捕到蟬了嗎?(不管牧童有沒有捕到蟬,讓我們把想象繼續下去吧!)

四、背誦全詩

1.看看這張畫,讓我們想象着古詩的內容,在頭腦中像放電影一樣,自由練習背誦。

2.誰願意站起來背給大家聽?同學點評。

3.一起有感情地背誦。

五、指導寫字

1.在這首詩中要求我們會寫的字有五個,這兩個字有點特別,出示“立、童”看看這兩個字有什麼相似和不同的地方?(“立”要寫得方正,像一個頂天立地的人一樣,“童”上的立字頭要寫得扁些,在橫中線的上方點,還有好多立字頭的字如“意、音、親”都是這樣的。這個小竅門可得記住了!)師範寫。

2.現在就請你們自己在書本上練一練吧。

小朋友們,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瑰寶,讓我們從小熱愛它、誦讀它、品味它吧!

小學三年級語文《所見》優秀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牧”、“騎”、“振”、“樾”等字。

2、理解古詩意思,並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3、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生字生詞卡片、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瞧!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節。天空那麼藍;遠處是青青樹林,池塘邊,柳樹上的嫩葉,象剛洗刷過似的。一幅動人的畫面印入了我們的眼簾。

2、看圖瞭解詩意

A、誰能把你所看到的.說說給大家聽聽?(指名說圖意)

B、師概括詩意:夏季的一天,一個年少的牧童悠然自得地騎在黃牛背上,唱着山歌在山間小路上行進。那嘹亮的歌聲在樹林中迴盪。忽然他聽到了知了的叫聲,就馬上停止了歌唱,跳下牛背,站在那兒一動不動。

3、介紹作者

A、這動人的畫面不僅咱們看到了,一位清代的詩人也看到了,他的名字叫袁枚。

B、當他看到這動人的情景,就提筆將自己所看到的寫成了一首小詩《所見》。

C、師範讀全詩。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詩歌,讀準生字字音。

2、採取指名讀,全班通讀等多種方式檢查讀的情況。

3、指名學生朗讀全詩。

4、學生自讀詩文,質疑問難

欲:在詩中的意思是“想要”。

樾:“樹陰”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樹林。

鳴:“叫”的意思。

捕:“捉”的意思。

三、精讀古詩

1、讀第一、二句。

(1)說說你讀懂了什麼?(放牛的孩子,騎在牛背上。他響亮的歌聲在茂密的樹林中振盪。)

(2)指導學生帶着愉快的心情讀全句,邊讀邊想牧童騎牛唱歌的情景。

(3)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當時的情景。

2、讀第三、四句。

(1)讀第三、四句。牧童在幹什麼?(觀察他的表情。)

(2)牧童怎麼知道樹上有知了?(學生找到“鳴”字。)

(3)讀到這裏,你覺得牧童是個什麼樣的小孩?(活潑,頑皮,機敏,愉快,可愛……)

(4)牧童捉到蟬了嗎?編一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3、自由讀,邊讀邊體會詩的意思。

4、大聲朗讀,想象詩人當時所見到的情景。

5、背誦全詩。

  板書設計:

所見

騎黃牛

牧童歌振林聰明可愛

欲捕蟬

閉口立

小學三年級語文《所見》優秀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所、牧、捕、蟬、閉、立”6個生字;會寫“立”、“童”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有朗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生字認寫到位,詩文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

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

選擇好圖片和背景音樂,製作好課件。

  教學過程:

一、“題”趣

1.談話導入。

師:剛纔我們聊了小朋友們看見、聽見了什麼,這是小朋友們的“所見”;老師看見了小朋友們坐得端端正正,聽見了小朋友們回答問題聲音響亮,這是老師的“所見”。

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首詩,這首詩的題目就叫——所見!

2.板題。指名讀題,讀準“所”的平舌音。齊讀題目。

3.這首詩是清代一個詩人寫的,知道他是誰嗎?(板袁枚)

二、“字”趣

1.袁枚的“所見”又是什麼呢?聽老師讀一遍。師配樂範讀。

2.生自讀。(拿好課本)要求:把詩讀上兩遍,讀準字音,不認識的生字藉助拼音多讀一讀。

3.學習生字。

(1)出示注音的生字(帶詞)。指名帶讀

所見、牧童、捕鳴蟬、閉口立

(2)去掉拼音認讀。開火車讀、齊讀。

(3)去掉詞,讀生字。

所、牧、捕、蟬、閉、立、

和動作相關的“閉、立、捕”用做動作的方法學習。

“蟬”看圖學習。

牧:比較字形:“放——牧——枚”。

4.自讀詩文。

(1)讀正確。指名讀,齊讀。

(2)讀流利。練讀一遍,指名讀,比賽讀。

(3)讀出節奏。

師:比一比誰能讀出像音樂一樣的節奏來,好嗎?(板書:讀)

師範讀一行,(注意老師哪裏停得長一點),(出示停頓線),指名接讀,全班讀。

三、“圖”趣

1.讀詩、看圖,找出詩人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板書:看、聽)

2.小結:看!多美的夏日風景啊!林中風兒在吹,花兒在笑,蟬兒在唱……真是“遠看山有色,近聽水有聲,春去夏來樹更綠,人來蟬兒樹上鳴。”看着、聽着,老師彷彿變了一個大牧童,同學們彷彿變了小牧童。來,咱們也騎上黃牛,走進畫中,走進詩裏面……

四、“文”趣

1.讀“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1)讀出“騎”的自在、開心。

師:小牧童天天放牛,和黃牛可親了。他騎在黃牛背上感覺怎麼樣?指名讀(讀出自在、愜意)(你這樣用情地讀,這就叫“吟詩”。板書:吟)咱們把自己當成這個自在的小牧童吧!一起來吟!(齊讀)

(閉眼聽音樂)小牧童閉上眼睛,你們騎着黃牛慢悠悠地走着,你們走進了哪裏啊?(樹林裏)那裏有些什麼?你的心情怎麼樣(生想象:樹、花、草……)再吟,吟出開心。

(2)讀出“振”的響亮、悠長。

師:多美啊!多舒服啊!小牧童忍不住(唱起了歌)!那歌聲怎麼樣?(響亮)從詩中哪個字可以知道他的歌聲很響亮?(振)指名讀,小組讀。

你們的歌聲樹上的枝葉都聽到了,它們一片傳一片,把歌聲帶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了……齊讀,(還不夠遠)再齊讀。讀出歌聲迴盪、悠長。

2.讀“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1)讀出“意捕”的緊張、急切。

師:正當小牧童騎着黃牛唱得高興的時候,樹林中另一個天才音樂家也高聲地唱了起來。大家聽!(播放蟬的叫聲)它是誰?(鳴蟬!)

聽,它的歌聲多得意啊!看看插圖,我們的小牧童怎麼樣?(呆了、傻了、想去捕蟬,站在樹下一動不動)——這就是詩中的:意欲……出示三四句,齊讀。

(出示一個大大的“意”字)師:大家看這個“意”字,心裏的“心”字上面有個聲音的“音”字,心裏發出聲音——就是牧童心裏在(想)(板書:想)。想什麼呢?(想怎麼捕到這隻蟬)指名讀、齊讀,讀出牧童心裏十分“想”捕到鳴蟬的急切。

(2)讀出“忽然”的迅速、敏捷。

師:這麼想捕到這隻蟬?那還能唱歌嗎?(不能)所以我們的小牧童就(“忽然閉口立”)!這個動作變得是慢還是快呢?(快)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 “忽然”是什麼意思?(馬上、很快……)師生合作讀,讀出動作的迅速、敏捷。

(3)讀出“閉”的謹慎、無聲。

師與指名讀一生:小牧童,你爲什麼“閉口”“立”在這裏,不唱歌了啊?(因爲再唱,蟬就要嚇跑了!)

引導個別讀,(蟬兒聽到你的聲音了!)小組讀,讀出小聲、輕聲、無聲、心語、無語……(此時無聲勝有聲!)

五、“吟”趣

1、吟動靜,吟出對比。

師:詩人把他所見的畫面寫成了這樣一首詩,現在我們能不能吟着詩,想出畫面來呢?這畫面還會動呢!(課件:“騎、振、捕、閉、立”變紅)生讀全詩。

師:我發現,你們吟誦一、二行的時候,聲音放得亮一些;而吟誦三、四行時,聲音壓得低一些。爲什麼?(一、二行詩中牧童在快樂地騎牛、唱歌;三、四行詩中牧童在想捕蟬,心裏緊張……)哦,你們吟得真用心!讓老師再聽聽!

分男女生吟誦,吟出動靜之別。

2.吟假想,吟出創意。

師:你們猜一猜,小牧童捕到蟬了嗎?(生自由說)

(1)捕到了,因爲……。捕到之後,心情如何?(高興、得意)小牧童手裏捧着蟬,又騎着黃牛回家了。讀一、二行,讀出得意。

(2)沒捕到,因爲……。沒捕到,他兩手空空地騎黃牛回家了!再讀一、二行。

(3)繼續捕。沒捕到,但這時又聽見林中傳來“知了、知了……”的聲音,小牧童又會怎麼樣?讀“意欲——”反覆捕。

師:這首詩就是一個謎啊!留給愛讀詩的小朋友們盡情猜想!

3.吟唱。(播放《所見歌曲》)多有意思的一首詩呀,怪不得有人要把它唱成一首歌了!大家來聽聽!……(聽兩遍後)詩不僅可以用來讀,用來呤誦,還可以美美地唱呢!(板書:唱)來讓我們一起跟着唱吧!

六、“書”趣

書寫“立”與“童”。

引:古詩能變成一幅美麗的畫,一個有趣的故事,一首動聽的歌,還能變成靈動的字呢!

1.出示生字“立”“童”,讀準字音。

2.觀察字形。遊戲“找相同”“找不同”。

3.師示範指導,學生書空。指出生字所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自由練習書寫。(提醒學生注意“三個一”、“三個美”:姿勢美、筆畫美、間架結構美。)

5.用投影,集體評議。

七、總結、拓展。

1.背誦古詩。

2.擴詞擴句,朗朗誦讀。

(天真的)牧童……,

(動聽的)歌聲……。

(因爲)意欲……,

(所以)忽然……。

點點頭,扭扭頭讀。,。

拍着手讀,男女聲和。,。

倒背,跺着腳讀。(之所以)忽然……,(是因爲)……。(動聽的)歌聲……,(天真的)牧童。

3.結語:咱們五千年文明古國,像《所見》這樣有趣的經典詩歌還有許許多多(推薦幾首),就讓我們今後繼續快快樂樂學古詩,做一個有詩意的中國娃吧!(音樂起)

  板書設計:

所見

袁枚

看讀

聽吟

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