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觀滄海》教學反思

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觀滄海》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教學反思:

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觀滄海》教學反思

誦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也是傳統語文教學中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但是,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由於趕教學進度,誦讀教學的作用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大多數學生習慣了默讀等閱讀方式。爲激起學生的閱讀的熱情,在《觀滄海》這篇詩歌的教學中,我用誦讀貫穿了整節課堂。

在課前的導入過程中,我重點向學生介紹了曹操的赫赫戰功和顯赫的軍事、文學地位以及本詩創作的背景。接下來就進行誦讀教學環節。

首先教師範讀,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先入爲主。然後讓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自由誦讀本詩,體會作者在詩作中表達的感情。第三步是賞析詩歌。讓學生通過誦讀,想象詩歌中描繪的場景,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後再讓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教師根據學生誦讀的效果作出適當的指導,使學生在提高朗讀水平的基礎上體會作品的內涵。

除了整段的誦讀外,我特意挑選了某些句子來讓學生體味誦讀,比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在誦讀過程中,有幾位學生能夠飽含感情地誦讀。對於學生讀得不夠味的地方,我及時加以指點,使學生很快得到了提高。但在這個環節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在我要求學生個別誦讀的過程中,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夠。出現這樣問題的原因,我認爲:

(1)長期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覺得誦讀是一種累贅與負擔。

(2)可能因爲有聽課老師的存在,原本活潑的課堂顯得比平時要呆板些。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不利於激活學生的思維,展開想象的翅膀。

(3)對詩歌語言的品味不夠細緻,使學生無法準確地把握詩作中所蘊含的感情。

最後我原本安排的是五分鐘左右的學生自由誦讀時間,力爭當堂成誦,體會作品的內涵。但由於前面環節安排的不盡合理,使得本環節只能一帶而過,錯失了我的本意。

  總的來說,通過對這次彙報課的反思,我認爲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自己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注意:

1、作品的情感是以語言爲依託的,離開語言去分析情感如同隔靴搔癢。

2、師生之間的交流不夠,課堂語言過於書面化,與學生的交流有隔膜。

3、雖然本節課是以誦讀爲綱,但我仍感覺教學設計上,安排學生讀的時間太少。

  如果我再上《觀滄海》這節課,我想做這樣的改進:

一、教學上仍以指導學生誦讀爲主,但要以理解、投入感情爲基礎。

二、加強指導學生對重點詞語的理解,讓學生主動思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