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初一上冊《最後一片葉子》優秀教案

初一上冊《最後一片葉子》優秀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7W 次

 教學目標:

初一上冊《最後一片葉子》優秀教案

1、理解主題,使學生感悟希望對於生活的意義,培養學生積極對待苦難的精神;

2、從分析人物形象入手,深入把握文章主旨。

 教學重難點:

分析人物性格,深入把握文章主旨。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第二單元的賈平凹的《落葉》學過了嗎?賈平凹對法桐樹葉的年年凋零,年年新生,從欣賞到憐惜,從悲嘆到頓悟,以至於最後敬仰起法桐來,面對落葉竟然讓他領悟出一道人生的哲學命題:歡樂到來,歡樂又歸去,這正是天地間歡樂的內容;世間萬物,正是尋求着這個內容,而各自完成它的存在。而同樣是一片小小的落葉,卻聯繫着兩個人的生命,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歐·亨利筆下這片神奇的葉子。(板書課題)

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作者的?(指名介紹,師補充)

歐·亨利是美國傑出的短篇小說作家。他和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都以短篇小說聞名於世,被稱爲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歐·亨利的代表作還有《警察和讚美詩》、《麥琪的禮物》等。

  二、整體感知

自讀課文,想一想小說中的這片小小的葉子聯繫了哪幾個人物?他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同時注意勾劃生字詞並進行解決)

邊讀邊勾劃時間線索以及病情發展,把握情節順序,根據勾劃的時間線索及病情發展試着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故事情節。

情節結構:(板書)

時 間 線 索 病 情 發 展 葉子 心理變化

十一月 喬安西病倒 多

一天上午 病重 失望

第二天早晨 病危 少 絕望

天剛亮 病好 希望

第二天下午 貝爾曼去世

十一月:喬安西病倒;一天早晨:喬安西病重;這天夜裏:貝爾曼畫常春藤葉;第二天早晨:喬安西病危,貝爾曼生病;第三天天色剛明的時候:喬安西病情轉好,貝爾曼被送到醫院;第四天:喬安西脫離危險,貝爾曼在醫院去世。整個故事發生在四天裏。

(自讀課文完成後,指名概括,師進行評價)

  三、走進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⒈從人物形象入手:哪個是主人公?

請學生自由討論,從喬安西、休易,到貝爾曼,最後聚焦在貝爾曼身上:

喬安西:故事是圍繞她展開的,她目睹那不落的最後一片葉子,最終康復,通過她說明生命要充滿期待,要依靠自己的主題。

休易:喬安西病了,是她照顧,喬安西絕望,是她想方設法拖延,並把情況告訴了貝爾曼主題是歌頌她寶貴的友情。

明確貝爾曼:最後一片葉子是他畫在牆上的,是他拯救了喬安西,主題是歌頌他捨己救人的品德。

(師提示:主人公評判的標準:不應單純看作者筆墨的多少,而要看人物的性格發展是否直接推動情節的發展,是否對主題思想的表達有關鍵作用。)

2、分析貝爾曼的形象:

A、文中幾次寫到貝爾曼?找出相關的語句或段落

明確四次:第一次正面描寫。

指名學生朗讀,其餘學生劃出描寫貝爾曼外貌、性格、處境的句子,概括他的形象:

外表醜陋、性格暴躁、生活窘迫、酗酒成性,愛講大話(傑作),失意的老畫家。

第二次正面描寫:語言描寫

體現他善良、有同情心,關心他人

第三次、第四次側面描寫:

體現他崇高的愛心、自我犧牲精神得到展現

由此,歸納貝爾曼的典型形象,領會人物形象對主旨的表現作用:他是藝術區窮苦人的典型代表,揭示了窮苦朋友相濡以沫的寶貴友情和普通人的心靈美。

B、爲什麼極力刻畫貝爾曼是個普通的畫家,且性格怪異、缺點不少?這樣寫,與他最後的行動有無矛盾?(要求學生聯繫第一單元中阿長與賣竈糖老漢的形象)

這是真實的人,平凡的人,“平凡中的不平凡”更具有真實感。文中同時寫了他仗義熱心、辦事痛快,關注喬安西的種種細節,這是他最後行動的基礎。

C、師由休易的話過渡到“那是貝爾曼的傑作”是不是傑作?爲什麼?

明確:是。(挽救了一個生命;他25年來一直說要畫的“驚人之作”實現了;他爲此付出生命的犧牲精神的象徵)

①挽救了喬安西的生命。喬安西按照她自己的“規定”,最後一片藤葉掉下來時她也就隨之而去。然而這牆上的最後一片葉子老掉不下來,按她自己的“規定”她就不應死去。喬安西在思索這樣奇事的過程中對自己先前的悲觀情緒作了檢討。她的精神信念發生了變化,她實現了醫生開出的最後的藥方,靠自己“生”的信念挽救了自己。這個信念的轉折是不掉的“最後一片葉子”給的。而這片“最後的葉子”是貝爾曼畫上去的,所心是貝爾曼的傑作。

②“貝爾曼說了二十五年的驚人之作”的實現。貝爾曼是沒有什麼成就、畫技一般的老畫家。一生都在說他要畫一幅“驚人之作”,但嘟噥了二十五年,始終沒有動筆,始終一事無成。而這幅“最後的葉子”卻救了一個人的命。所以說這是貝爾曼的傑作具有雙關的意義,貝爾曼的願望實現了,這是其他的畫無法相比的的“驚人之作”。

③這是貝爾曼爲此付出了生命的犧牲精神的象徵。貝爾曼冒着風雨完成了作品,爲此感染了肺炎被奪去了生命。貝爾曼只想到救人,而沒有去想這樣做面臨的危險。貝爾曼的這一高尚行爲是他人生的傑作。所以,這傑作又有圖畫和人生都稱爲傑作的雙關含義。

 四、主旨領悟、探究

1、隨着樹葉的凋零,喬安西的心理髮生了怎樣的變化?你能找出相應的語句嗎?而她最終脫離了危險期的要本原因是牆上畫的樹葉嗎?(提示:從喬安西、貝爾曼兩個不同的角度,探究最後一片葉子的表層義和隱喻義,並由此領悟文章的主旨。)

既是也不是,樹葉僅僅是一個表象,更重要的是她重新樹立了生的信念,而這信念是貝爾曼巧妙傳達給她的。

對喬安西而言,最後一片葉子意味着生命的飄逝,在她眼裏的最後一片葉子是生命的徵兆,是死神的化身,苦難世界的終極。瓊西把這最後一片葉子作爲自己生命的徵兆,作爲最後一絲與世界的微弱牽連,作爲放棄生命的理由。在寒秋風雨中,藤葉越掉越少,讀者的心也越揪越緊,藤葉終將掉完,年輕、純潔的喬安西卻不該過早逝去,矛盾到了高潮;對貝爾曼而言,這是他冒雨畫上去的葉子,藝術生涯最後的作品,更是維繫他人生命的葉子,人生最精彩的傑作。作品主題由此昇華:最後一片葉子象徵着貝爾曼關愛他人、犧牲自我的精神,普通的葉子閃耀着人性的光輝,比期待了二十五年的傑作更有價值。

2、談談感受

貝爾曼也許至死仍然是一個失敗的畫家,這片葉子在藝術上也許不能算作成功的作品,但貝爾曼卻用他的畫筆描繪出了一個大寫的“人”字。三個人物——喬安西、休易、貝爾曼,也勾勒出一個“人”形(形成板書)。“人”這個字就是這樣“互相支撐”而成的。(板書“人”)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中也不缺少愛,缺少的是一顆感悟愛的心靈。親愛的同學們,你能告訴我,通過這篇課文,你感受到了什麼嗎?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他笑,他就對你笑; 你對他哭,他就對你哭。

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要戰勝困難,首先要戰勝自我。

友誼,需要用心去呵護。希望是生命的靈魂,心靈的燈塔,成功的嚮導。

學生談感受,教師進行點評。

  五、小結本課

著名作家史鐵生有篇小說叫《命若琴絃》。故事講一個瞎子樂師,他的師傅在臨死前告訴他:你只有彈斷一千根弦以後纔可以打開琴槽裏的藥方,然後可以看見世界。因爲是一個瞎子,他在生活中遭受到許多的挫折和磨難,但他都堅持了下來,他始終記着師傅的話:彈斷一千根弦,他就可以看到這個美麗的世界。當一千根彈斷時,他已經老了,他打開琴槽,別人卻告訴他,那紙上什麼都沒寫。可是,他卻對他的瞎子徒弟:我記錯了,師傅跟我說是1200根,我已經不行了,你還年輕,你只要彈斷1200根琴絃,你就可以用這藥方去買藥看見這世界。我們可以看到:善意的謊言播種希望,希望支撐生命。而今天我們所學的《最後一片葉子》就是這樣一個關於愛與希望的故事。因爲愛,貝爾曼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顯示出人性溫暖的光輝;因爲希望,讓喬安西走出陰霾,獲得了新生。衷心的希望同學們都能成爲一個有愛心的人,更希望同學們不管面對什麼困難、挫折,永遠不要放棄,堅持,一直堅持下去,總能看見風雨後燦爛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