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誡子書》教學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誡子書》教學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7W 次

知識與技能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誡子書》教學案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的古典文學素養。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注意詞語的積累和文句的精確翻譯與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學勵志。

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義。

誦讀積累法、精讀探究法。

學生

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老師

多媒體課件。

1課時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檯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漢賊明大義,赤心貫蒼穹”……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文天祥筆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後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爲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後人的諄諄教誨。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琅玡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躬耕隴畝時“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但注意結交名士,研讀古籍,留心時政,常以管仲、樂毅自勵。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做軍師之後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動孫、劉聯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蜀漢建立,拜爲丞相。爲完成統一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他效忠先主,輔佐後主,外聯東吳,內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強魏,先後五次北伐魏國,終因積勞成疾而逝世,享年54歲,臨終遺囑“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飾,不配器物”,留給子孫的財產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頃。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勵自己的子孫,“善政嘉事”“美聲溢譽”,其子諸葛瞻、諸葛尚均義無反顧,爲國捐軀,一家三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深爲後人傳誦。

1.朗讀課文。

(1)教師播放錄音,學生聽讀,注意詞句停頓。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2)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藉助工具書掃清生字障礙。

(3)指名朗讀課文,師生點評,指出存在的問題。

(4)集體朗讀課文。

2.疏通文意。

(1)藉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譯讀課文。

溫馨提示:A.聯繫實虛詞的日常積累(如“以”的常見用法),遷移聯想,猜讀翻譯,合作交流,取長補短,後總結成型。B.翻譯課文時不能直譯的便意譯,無論哪種譯法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徵(如雙重否定)和原文的風格特點(如本文的簡潔精警)。

合作探究:小組合作,解決個人翻譯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2)質疑問難。這一環節,由學生自由提問,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學生能自己解決的,放手給他們。解決不了的,教師給予點撥。注意結合具體問題,對學生進行學習古文方法的指導。

(3)教師強調重點詞,學生通譯全文。

3.理清層次。

(1)提出論點: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治學(靜):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正面)。

(3)修身(躁):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反面)。

(4)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1.研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學生小組內討論交流,教師組織全班交流,引導點評。

(1)諸葛亮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麼?

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勵志,需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着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爲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2)本文就哪幾方面進行了論述?這幾個方面是如何展開論述的?你能再補充一個論據(道理或事實均可)嗎?

在修身、立志、爲人處世方面分析了學與靜、才與學、學與志等方面的關係。(論據略)

(3)諸葛亮認爲成才成學的條件是什麼?

理想的人才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志、學、才。他主張以儉養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但志向的培養又必須修養道德,造就人才必須從靜與儉的修養開始。

(4)“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的核心是一個“靜”字。“儉以養德”與“靜”有何關係?

因爲節儉方可清心寡慾,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會爲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神勞力。“儉以養德”是建立在“靜”的基礎上的美德。

2.背誦積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3.談感受,說啓發。

學生從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歡的一個警句,談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啓發。

言之有理即可。如(1)時光飛逝,我們要珍惜時光,不能等到自己變老,和世界脫節,才悲嘆蹉跎的歲月,那將於事無補。(或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2)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從小確立大志,否則人生就沒有了方向。周總理在12歲的時候就發出了“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這一崇高的志向激勵着他一生都在爲中華之崛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本文是諸葛亮寫給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簡短的文字飽含着對兒子的殷切期望,希望兒子勤學勵志,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

1.從語言特點來看,《誡子書》主要運用了駢散結合的句式,增強了文章的節奏感。

2.從寫作手法來看,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正反對比的手法,使文章觀點鮮明,說理透徹。

誡子書論點: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治學: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正)修身: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反)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勤學勵志修身養性珍惜年華

這是一篇較短的文言文,爲了讓每位同學都能有所學,有所悟,有所思,我是按照“生讀——生悟——生思”的模式來教這一課的,整個課堂中都以學生爲中心。“誦讀”與“研讀”環節都進行得比較順利,完成了從“積累”到“延伸”的課堂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