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模板集錦10篇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模板集錦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模板集錦10篇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

①精讀

逐段(17節)理解研討,深入思索,反覆咀嚼、領悟詩歌深刻的含義和精妙的比喻。

②課堂討論

研討詩歌的思想內容及形象化語言:

第l節,在語言表達上有什麼特點?它對於表現思想內容有什麼作用?這一節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有關提示:採用比喻、頂針和修辭方法。作用是使語言形象、生動,在形式上環環相扣,在內容上步步推進。這一節總說是前進的方向;在全詩中起到統領的作用。

第2節,表達了什麼意思?能試着舉例說明嗎?

教師應啓發學生舉例證明。

第3節,這一節是從什麼角度談的?談談珍珠鏈和脊樑骨的比喻作用。

有關提示: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連綴在一起,正像珍珠鏈一樣,推動着歷史的前進。也如同脊樑骨,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精神支柱和動力。

第4節,在內容上是怎樣安排層次的?第三、四句有什麼深刻含義?

第5節,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樹立遠大的重大意義。

提示:a.使人積極樂觀。b.使人鬥志頑強。c.使人永遠年青。d.使人充滿活力。

第6節,怎樣理解獲得與犧牲?你對詩歌所說的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第7節,副產品的本體是什麼?有的人爲什麼也會酸辛?

有關提示:崇高的追求的是社會進步、人類幸福等,決不是個人榮譽。的實現可能給會個人帶來榮譽,但這正像副產品不是主要的。在這裏作者告訴我們,應當正確對待榮譽。

解決了以上問題,對所學的內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師可根據需求,對以上問題作出增刪取捨,但不可將結論和盤托出,也不能只採用簡單的問答形式,要特別注重討論分析過程。應當由教師點撥、引導,讓同學自主發現,提出問題,合作探究,分析、解決問題。對獨到的發現和見解應予重視。812節教學研討,也應如此。

作業

①抄寫並識記字詞。

②背誦這首詩歌。

③完成研討與練習二(準備課堂交流)。

④預習剩餘部分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①檢查作業 。

②繼續研討與賞析。

③語言運用。

教學設計

檢查作業

①識記字詞。 ②朗讀、背誦。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2

複習導引

(一)複習目標

1.回顧基礎知識,深化理解掌握。

2.掌握本單元的知識結構。

3.品位賞析文章中的精美語言,領悟課文的深長意味。

4.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

(二)複習重點

1. 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

2.品位賞析語言,領悟課文的深長意味。。

(三)複習方法

構建知識網絡,梳理剖析主幹知識;強化訓練以實現理解,,互動探究以尋求規律。

  第21課 風箏

1.在本單元的5篇課文中,《風箏》是意蘊最豐富的一篇,應該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宜從多種角度加以引導,拓展思維空間。

2.訓練探究文意的能力。這篇課文的難點較多,正是研究性學習的理想教材,要讓學生預習時把不理解的地方劃出來,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髮問精神。教師教學用書裏提出並解答了的九個問題,基本上解答了全文的要點,可以一次性提出來;同時,在“有關資料”中精選部分有助於探究課文主題的材料,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將問題整理一下,根據材料和課文,有步驟地研究。

3.課文研讀要以難爲樂,又要把握住“度”,不要求一下子理解透徹。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一步就是收穫,理解不透徹的地方將來可以慢慢感悟,不必追求講深講透,不必追求面面俱到。

4.感受魯迅的人格、胸懷。

 第22課 羚羊木雕

1.可以分角色朗讀。

2.課文從孩子的眼光和心態看待——場家庭矛盾,敘事角度和敘事語氣與學生很接近,據此,教師應設法引起學生的共鳴。可以提問:女兒既然已經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你認爲事情怎樣處理才恰當?怎樣才能避免這類不愉快的事發生?

2.這場矛盾沒有一個完滿的結局,留下一個空白,正好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比如探討人物語言後的許多刪節符號所蘊涵的意味:比如指導學生分組,分別代表矛盾的三方,討論這場矛盾的是非曲直。

3.分析矛盾發展變化的幾個層次。

4.抓住人物內心變化發展的線索。

  第23課 散步

1.先要求學生跳讀課文,思考:“文章講述的是什麼事?表現哪個方面的話題?以此來整體把握課文。

2.問題研討:①你喜歡文中哪個人物?爲什麼?②散步本來是一件小事。作者卻小題大做、大詞小用,請把這些地方找出來,並說說這樣寫的意圖。⑧對我們寫作有什麼啓示?

3.研討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揣摩語言。比如全文中母親僅有兩句話,第一句話“還是走小路吧”,因爲她是“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後說的,有一個思想轉變的過程,所以應該讀成拖音“還一一是一一走小路吧”。而第二句“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揹着我。”不必大聲,應讀出母親吩咐兒子時的坦然。而“我”的那句“走大路”,讀的時候要表現出斬釘截鐵、沒有商量餘地的味道。

詩兩首(《金色花》《紙船》)

1.從揣摩語言入手,抓住其中的情景描寫或重要語句展開討論(見教學用書): 同時,最好聯繫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想象畫面和情景,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動筆畫幾幅詩意圖。

2.在課的最後就本課組織一次朗誦比賽,鼓勵學生配樂朗誦。

3.瞭解散文詩的特點,瞭解冰心“小詩”的特點。

4.利用自讀課本,擴展閱讀泰戈爾詩、冰心小詩。

 第24課 《世說新語》兩則

1.基本教學模式應當是“誦讀一討論一—誦讀”。兩次誦讀的要求應有所不同,前—次要求和複述故事結合起來,達到基本成誦,並且讀懂,字詞句過關,最好能翻譯;後一次是背誦課文。

2.探究討論的重點可以有:A、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你認爲哪一句更好?爲什麼?我們能想出一二個形容飛雪的好比喻詞嗎?B、你如何看待陳元方的爲人原則、是非觀?

3.簡要介紹《世說新語》這部書。

綜合性學習;我愛我家

1.本次活動大多是學生個人在家庭中活動,所以,教師要做好佈置和安排。比

如:A、通過適當途徑和方式與家長溝通,讓家長對活動心中有數,便於活動順利而有效地展開;B、活動涉及到對家長的諮詢、追問或採訪,教師最好和學生一起討論一個具體的採訪提綱,設計一些具體問題。

2.提前一週佈置下去,提出具體要求。在這期間可以抽查學生的訪談提綱或記錄,以收到督促、監控之效。

3.評價不可缺少。評價的方式可以有:自我評價→同桌互評→小組評價→教師批改→講評作文,還可以通過問卷形式徵求家長意見,瞭解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對錶現優秀的同學予以表揚。評價的時候還需注意定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爲主,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4.課內活動時間:寫作2教時,交流1教時、評價1教時。

 關於課後練習

1.體現了少而精的原則。就數量來看,精讀課文三四道題,略讀課文兩三道題, 引導學生少做練習多讀書,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

2.練習分必做題和選做題,供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選用。

3.兼顧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如《羚羊木雕》—文後的練習,具體分析略)。

4.特別強調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和拓展,並嘗試讓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比如《風箏》和《散步》後都附錄了用來比較閱讀的短文,通過課內外的比較閱讀,對兄弟間的手足情和母子之間的親情有一個更深入的體驗和思考。

5.十分強調通過誦讀來理解、體味和感悟課文,有些還特別要求背誦。

6.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發散性的題目(略)。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3

一、教學目的:

1、學習並啓發學生觀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動的比喻對說明事物特徵的作用,體會說明語言準確性。

二、教學重點:

生動的說明表現抽象、複雜天氣特徵

三、教學難點:

生動的說明表現抽象、複雜天氣特徵

四、教學方法:

朗讀法,列表法

五、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釋題,並朗讀課文補充資料:“雲”和“天氣”有着密切關係,看雲可以辨別,推測天氣的好壞,這篇說明文是怎樣把有關雲和天氣的氣象知識告訴我們的?

(二)整體感知:

雲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的,如文中所說的?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哪些語句分別說明“姿態萬千”“變化無常”?

試着填空找出中心句,最基本的看雲識天氣的經驗是:

“往往”、“常常”兩個副詞起什麼作用?領會說明性語言的準確性,用了常常,往往,表示不是絕對化的,是表示一般情況下的如此。

(三)課文研討

詳細研究各種雲同天氣的關係。

列表:

雲的種類

形狀

位置

天氣情況

2、討論如何根據雲的光彩,推測天氣的情況。

諺語:

“雲交雲,雨淋淋”“江豬過河,大雨滂沱”“棉花雲,雨快臨”“天上灰布懸,雨絲定綿綿”“烏雲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西北天開鎖,明朝大太陽”“太陽現一現,三天不見面”“天上鯉魚斑,明天曬穀不用翻”“雲往東,刮陣風;雲往西,披蓑衣”“黃雲上下翻,將要下冰蛋”“山戴帽,大雨到”“雲吃霧下,霧吃雲晴”

試着用科學現象解釋你所知道的一兩句諺語。

(四)、討論最後一段作用。

1、觀察雲的形狀、光彩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變化規律呢?

3、最後告訴我們侷限性作用?

六、總結課文,延伸探討:

今天需要看雲識天氣嗎?

七、佈置作業:

1、說出收集的有關氣象諺語試辨識天氣。

2、完成練習二。

3、課文作業本

八、教學反思:

雲和天氣有着密切的關係,對其科學知識是可以穿插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加以掌握的,但最好的效果是放在具有文學性欣賞的過程中進行,而不是純科學的學習,可在提問的方式上多樣化,用文學的形象化充實科學的東西,這樣駕馭語文教材的能力會提高的更快,除了學生的興趣的培養外,也不應忘了對其表達能力的提高。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① 培養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② 理清故事情節。

③ 培養學生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 瞭解本文語言描寫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義。

⑤ 聯繫現實生活,體驗反思,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二、教學重點

① 聯想和想像。

② 作品深刻的內涵和思想。

③ 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課前準備

學生:熟悉課文。

老師:錄音機、磁帶。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理清故事情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二、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

說起童話,我們大家肯定會興趣盎然,那麼你都讀過誰的童話?(學生可能說:鄭淵潔、安徒生、格林等等),看來大家都讀過安徒生的童話,也非常喜歡他的作品。小學時,我們學過他的哪篇童話?(肯定會異口同聲地回答《賣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會受大家歡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裝》。不過,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學習本文,要學會多角度、多側面的地學習,去分析。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① 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可請一名學生朗讀,其餘學生邊聽邊猜想。到了一個新情節的開頭,不要急於往下讀,可以先把書合上,自己先試着想像,看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是否有差別。(肯定會有不同的想像,可讓這些學生談談自己的想像內容,老師可及時給予鼓勵。)

② 播放本課錄音。教師可指導學生邊聽邊圈點不理解的字詞,然後藉助工具書或與其他學習夥伴解決。

③ 指導學生在書上畫出一些自己認爲重要的詞語、句子或段落,以便幫助理解文章線索,進行深入思考。

然後讓學生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愛??織??看??穿??揭??議

本文以“新裝”爲線索展開情節,讓不同身份的人在這場騙局中登場,充分展示了他們的性格特徵。

3、角色朗讀,讀出各個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徵。

(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誠實的官員一人,小孩一人,其餘所有角色一人。)

4、佈置作業:

① 寫生字,理解詞義。

② 用普通話朗讀課文,做到讀音準確,語速適中,能正確讀出語氣。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有節奏地朗讀課文,通過反覆朗讀感知詩歌思鄉情感;

2分析詩歌中的景物描寫,把握詩人複雜的心理活動;

3領悟“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所蘊含的哲理,學習詩人樂觀積極的進取精神。

一、導入

講《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這就是著名的“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的故事。同學們注意到“甘露寺”,這座寺廟坐落在某座山上,這座山,可以說是三國山,充滿着英雄豪氣,素以“天下第一江山”聞名於世,這座山叫做“北固山”,這座山,還成就了一位詩人,他就是王灣。

王灣是唐代詩人,他流傳至今最有名的詩歌就是《次北固山下》,相傳這首詩得到當時的宰相張說的極度讚賞,並親自書寫懸掛於宰相政事堂上,讓文人學士作爲學習的典範。唐末詩人鄭谷還說“何如海日生殘夜,一句能令萬古傳”。

到底《次北固山下》是一首怎樣的詩歌,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題解

同學們看題目,北固山我們知道是一座山名,這個次字怎麼理解呢?(是量詞一次兩次呢,還是說是“僅次”呢還是“次品”的次呢?)我們還知道哪些題目中飽含景點的古詩詞啊?(望廬山瀑布、登鸛雀樓)這裏的望、登都是作動詞解釋,所以,次也可能是動詞解釋,看註釋,對,是動詞“停靠”的意思。

解了題目,我們進入詩歌的內容。請同學們對照註釋,讀懂詩歌的內容。有不懂的請做好記錄。

同學們,遇到難題了嗎?請提出來。

(請學生回答,老師輔助)

並補充學生沒有注意到的問題。

三、朗讀

1憑印象初讀:請同學們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礎上,齊讀一遍,讀出自己的體會。

同學們讀完了,你能說說你剛纔讀的時候,是用怎麼樣的情感去朗讀的?並說說原因。

2教師範讀:老師也想以朗誦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請同學們聽聽,給老師點評點評。(教師除了要注意情感部分,更要突出語氣語速停頓重音等等)

學生點評:1節奏韻律 2情感表達

3教師指導:既然大家都覺得老師讀得好,那我就把我的小竅門告訴大家。

4領會後再讀:同學們琢磨了幾分鐘,一定有所收穫了吧!不如來展示展示,誰願意?

4全班齊讀:請同學們再齊讀一遍。

四、分析

同學們通過反覆朗讀,體會到了詩人的濃濃的思鄉之情,這種思想之情是在什麼情況下被激發出來的呢?作者傳達的是單一的鄉愁嗎?我們對詩歌進行分析理解,找到答案。

1、理解首聯和頷聯中詩人的感情,品味頷聯。

作者乘着一葉扁舟在綠水中前進,他要駛向青山,而思緒已飄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詩人爲什麼要寫他的道路還在青山之外呢?

提示: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中天氣如何?你從哪些詩句中知道的?

提示:和風吹拂,春意融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春潮涌漲,江水浩淼,兩岸之間的水面顯得很寬闊。和順的風吹得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掛着。清代的王夫之贊這句“以小景傳大景之神”,你覺得它寫出了什麼樣的大景?

提示: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

置身在青山綠水中,眼見潮平岸闊,風正帆懸,到處都是春天的氣息,詩人此時該是怎樣的心情?

愉快,舒暢

請帶着愉快的心情,深吸一口氣,擴張心胸,朗誦前四句。

2、品味頸聯

不知不覺,已到殘夜。作者見到了什麼景象?

齊讀,“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有人說這兩句詩“形容景物,妙絕千古”,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兩句詩的意境。

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作者在這兩句詩中流露出什麼感情?

提示:感慨時間過得太快,白天和夜晚,舊年和新春,爲何這般匆匆啊?

請帶着無限的感慨朗讀這兩句詩。語調要深沉舒緩。

詩人在這兩句詩中表達的不僅是對時光易逝的感慨,請聽老師讀,注意聲調、重音。強調生,入。爲什麼不用“升”?

使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

提示: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海日江春人的意志和情思,海日生於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 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將取代舊的事物,光明必將取代黑暗。

所以,這句詩還流露了詩人什麼樣的情緒?

提示:樂觀積極向上的情緒,朗讀時聲調可高一些。

請用這種情緒朗讀。

男女重讀,女感慨,男樂觀。

你能從這兩句詩中知道這是一年中的什麼日子嗎?知道具體的時間嗎?

提示:歲末臘殘之夜,歲末,正是旅人歸家的時間,夜晚,正是在家中安眠的時候,此時的詩人卻停泊在北固山下,遙望着“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正因爲徹夜未眠呀。

他在想什麼?想像詩人此時的內心活動

請學生回答。

提示:想家中妻兒父母;想一年又一年,一日又一日,不知何時能回家;想寫信……

請再帶着這種思念朗讀,語調要憂傷一點。

3.品味尾聯:

請北歸的大雁捎個信吧!

齊讀最後兩句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這是多麼無奈的希望啊,這是多麼惆悵的希望啊,請用惆悵而又無奈的語氣朗讀後兩句詩。

大雁飛過,詩人會說些什麼。

提示:詩人傾吐的句句是思念,是鄉愁,是歸意。

帶着這樣的感情朗讀,男女重讀,男略高,女低

五、小結

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千古流傳,寓情於景,景中含理,打動人的不僅僅是他深深的思鄉之情,還有他樂觀積極的情緒,每當我們處於低谷的事情,不要氣餒,想想王灣告訴我們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將取代舊的事物,光明必將取代黑暗!

下課。

六、板書設計

次北固山下

王灣

首聯:羈旅

頷聯: 以小景傳大景之神 寓情於景, 景中含理

頸聯:理

尾聯:情

  【教學總結】

這節課爲了體現課程標準改革精神,主要圍繞課程標準的三個維度目標進行設計,全面考慮了學生在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接受的教育,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案體現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以生爲本”的課改思想。

2、積極實施教學評價,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習慣。

3、創設的詩歌學習情景,增強感悟。

4、合理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5、注重對詩歌進行感悟教學,將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融爲一體。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6

教材分析:這首詩敘述了一個山區孩子童年的幻想--對大海的熱烈嚮往,長大後依然不停地去追尋它詩的語言自然,流暢,活潑。。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

過程與方法目標: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追求理想的心境。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探究詩中的海與山蘊涵的意思。

教學重、難點:

1.理解作者對理想的憧憬和癡想

2.學習作者追求理想時的鍥而不捨的精神

3.瞭解海與山的內在涵義

學情分析:這首詩起源於童年經驗,詩中那耽於幻想,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強烈好奇心的少年。對於剛剛告別童年的學生來說,是熟而又知的。抓住這一共同點,使學生們在感情上產生共鳴,這是這節課的突破點,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這首詩蘊涵的人生思考和感悟。

課前準備:準備:我的夢想。

教具準備:配樂朗讀磁帶;錄音機;投影儀;配文插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同學們,對於我們來說,童年剛剛過去並不陌生,你還能回憶起童年的一些趣事嗎?(喚起童年的回憶)你還記得童年時你的那個最大的夢想嗎?(同學們爭先回答)的確,幾乎每一個人的童年都有一些幻想和心願,可能就是這些幻想和心願吸引着我們,帶我們走進另一個世界,哪怕爲之付出代價,也不放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寫得就是童年時代追求夢想得事,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作者的童年夢想吧!

二、 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檢查預習情況(投影)

1、 給畫橫線的字注音並解釋詞

隱祕 癡想 鐵青 凝成 誘惑 喧騰一瞬間

(明確: 隱祕:隱蔽不外露

誘惑:願意是使用手段使人認識模糊而做壞事。在本詩中是吸引的意思。

喧騰:喧鬧沸騰。

2、《在山的那邊》選自 ,作者 。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1.配樂朗誦此詩(2 遍)

第一遍:瞭解本詩的內容

第二遍:把握作者的感情

2.朗讀此詩(自己練習)

3. 找同學起來朗讀

4.針對中朗讀存在的問題加以點評

① 讀準字音 ②普通話標準

③自然流暢,不讀破句 ④ 有感情的朗讀

5.在教師點撥的基礎上,再練習朗讀

6.再找學生起來朗讀

小結: 經過教師的教讀,學生們的朗誦水平明顯提高。 (給予鼓勵和表揚)課下可以分組進行朗讀比賽,鞏固朗讀能力。

四、深入感悟,鑑賞創新。

詩中的我的童年幻想是什麼?

(明確:我是一個耽於幻想,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強烈好奇心的少年。我是爲實現自己的理想努力奮鬥,不怕困難,併爲之鍥而不捨的少年。

五、課堂總結。學生總結

六、佈置作業。

把自己的夢想用詩的形式表達出來,不超過30行。

七、板書設計。

在山的那邊

王家新

山---海

八、課後反思。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在山的那邊》選自 ,作者 。

2、解釋詞語:

隱祕 癡想

二、精讀課文,深入感悟,鑑賞創新:

1.我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了嗎?爲什麼?

(明確:詩中並沒明確說出理想實現了沒有,只是在詩尾用向大家發出號召的方式提出:經過努力,理想一定會實現的觀點。因爲這首詩的主旨並不在於實現理想的結果,而至於過程,是要讚美那種爲實現理想努力奮鬥並鍥而不捨的精神。

2.提煉詩的中心思想

( 明確:本詩通過寫一個耽於幻想,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強烈好奇心的少年,讚揚了追求自己的夢想,爲實現理想努力奮鬥並鍥而不捨的精神,並號召大家學習這種精神,發揚這種精神。

建議:最好指導學生自己總結出中心思想,教師給予引導就可以了。

三、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1.探究討論:詩中的海與山蘊涵着什麼意思?(分小組討論,因爲詩的中心思想已明確,學生只要用腦一想就能得出結論,所以這個題學生自己討論就可以了,教師不必要講解)

( 明確:海是少年的夢想,理想(自己總結)信念,想望(詩中的詞)山是少年追求理想過程中的一個個困難,一個個小的目標。

2.詩句山那邊的山啊,鐵青着臉中鐵青着臉是寫山的顏色嗎?

( 明確:不是寫山的顏色,是擬人的手法。把山比擬成人,是修辭方法的一種。擬人--定義:是把事物模擬做人來寫的修辭方式。

作用: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 建議:讓學生舉例子,教師點撥

四、體驗與反思(四人小組討論後發言)

(1)每個人在成長中都會遇到很多困難,主要是看你面對困難時怎樣對待,怎樣克服困難。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自己的感想。

(2)小結(師)

要想翻過山,見到大海,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鬥。在今後的人生之路上,讓我們牢牢記住本課中的海.

五、拓展延伸,以讀帶寫

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爲題寫一段話。

(提示:1.充分利用想象,想象我翻過一座座大山,經歷無數險阻之後,終於見到了日思夜想的大海,這時的心情會是什麼樣子的?

2.討論之後寫下這段話,找幾個代表學生在班裏交流一下,答案並不唯一,目的在於開拓思路,發揮想象。

六、佈置作業:

學習本文,你又重新樹立了怎樣的理想?你將怎樣爲實現理想而奮鬥?課後寫一篇練筆,要有感而發。

七、板書設計:

在山的那邊

努力奮鬥

爬過了山 看到了海

克服困難 實現理想

八、課後反思:

這篇課文我們勝利的完成了課前所制定的教學目標,大家的課堂表現也非常積極,大部分的同學都在主動學習,這是我們這堂課成功的主要原因,我希望今後我們的學習都像今天這樣令人滿意。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閱讀理解課文,體會母親和兒女之間深沉的愛,體驗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精神。

2、積累、體會最讓自己感動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從樸實的句子中體會深沉的感情,從痛苦的回憶中領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激情導入

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課題:《秋天的懷念》

本文的作者是誰?你對他知道些什麼?(史鐵生,現代著名作家,今年55歲。20歲時高位截癱,後發奮寫作。現爲北京作協副主席。主要作品有《我與地壇》、《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等。)

下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本文寫了什麼?

(作者在秋天懷念自己的母親。)

請問你有什麼想問的嗎?

(作者爲什麼要懷念母親?他懷念母親的什麼?)

這裏有一段話,是寫作者母親的。同學們想聽聽嗎?

(史鐵生的母親是一位活得最苦的母親。每次史鐵生搖出輪椅動身前,他的母親都無言地幫他上輪椅,看着兒子搖車拐出小路,她總是佇立在門前,默默無語地看着兒子走遠。有一次,史鐵生想起一件事又返身回來,看見母親仍然站在原地,還是那樣一動不動地站着,彷彿在看兒子的輪椅搖到哪裏了,對兒子的回來竟然一時沒有反應。她一天又一天送兒子搖着輪椅出門去,站在陽光下,站在冷風裏。後來,她突然去世了,因爲兒子的痛苦,她活不下去了。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只希望兒子能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她不能幫助兒子走向這條路,她心疼得終於熬不住了,她匆匆離開時,只有――49歲。)

二、討論理解,感悟感動

1、作者寫這篇文章時,母親已經去世七年了。七年的痛苦,七年的回憶,凝結成這篇《秋天的懷念》。請同學們再讀課題,課文哪些情景緊扣“秋天”二字?

(板書:雁陣、樹葉、菊花)

現在再讀課題,注意“懷念”二字。作者懷念母親的什麼呢?

(板書:母親的病情、母親的關愛 )

2、母親的病情怎麼樣?你從哪裏知道的?

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除了書上說的這些之外,同學們知道嗎?肝病到了晚期就是肝癌呀!肝硬化,肚子硬了,尿排不出去,肚子越來越大,還吐血,好痛好痛啊!

母親活得――多苦啊!

(板書:苦)

可是,她想到自己的病情沒有?回憶中,作者記憶最深的,還是母親――

對自己的關愛。

4、她是怎麼關心兒子的呢?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儘量說出母親對自己關愛的幾件事)

母親多想帶着兒子去看看那美麗的菊花啊!可是,命運是這樣殘酷,她沒來得及看到兒子從痛苦中奮起,走向幸福,走向成功,卻就這樣,心不甘情不願地,離開了她的孩子……

慈祥的母親,痛苦的母親,偉大的母親!作爲這樣母親的兒子,作者回想到這裏,他是怎麼說的?(“我沒想到……我絕沒有想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前面還有這樣的句子嗎?(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同學們從這

些地方體會到,作者的心情怎麼樣?(難過、痛苦、懷念等)你覺得你把這種心情讀出來了嗎?不但要用嘴去讀,更要用心去讀,用想象去充實!

5、那麼,母親沒有說完的.話究竟是什麼?她想要自己那個生病的兒子,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怎麼樣呢?

(板書:好好兒活)

同學們認爲怎樣纔算“好好兒活”呢?

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學生置疑。(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是什麼?她爲什麼要帶我去看菊花?)

美麗的菊花象徵着多姿多彩的生活。菊花很美,生活也很美。我們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打擊,都應該勇敢地、好好地活下去!

同學們想知道當年那個高位截癱的青年,現在怎麼樣了嗎?

(後來,由於長時間的坐在輪椅上,他患了褥瘡,再後來,又患了尿毒症,最後患上了腎衰竭,每個星期必須要做三次血液透析,換血,不能少一次。不然就會死去。但他還是要拿起筆來,儘管拿筆已經非常困難,但是他一直記得母親的那句“好好兒活”!)

(板書:再苦也要好好兒活)

這麼艱難的日子,他們都堅強地、勇敢地“好好兒活”了,那麼我們呢?我們應該怎樣“好好兒活”?

面對生命,珍惜生命。我們這些健康人――你、我、他……我們大家更要好好兒的活。

所以,親愛的同學們,文章結尾的這句話,(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這個“我倆”應該變成——

我們!

連起來讀這句話。

(一起讀“我們大家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三、課後反思,知能轉化

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收穫?(知識、情感等)

史鐵生的作品非常感人,老師在十幾年前讀過他的《我與地壇》,現在都還記得其中的一些句子。同學們如果有興趣,可以找來他的書看一看。比如:《我與地壇》、《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等。

四、作業超市

1、替菊花前的史鐵生給母親寫一段話。

2、積累優美的詞語和句子。

3、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請同學們任選兩道,認真完成!

五、昇華認識,結束本課

親愛的同學們,怎樣纔算是“好好兒活”?這個話題真的是說不完道不盡!《秋天的懷念》讓我們從痛苦的懷念中悟到了生命的真諦――記住吧,活着,就得感謝!感謝陽光與空氣,感謝父母與親人,感謝祖國,感謝生命!但願我們所有的人,都“好好兒活”!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歌,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

②聯繫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

③樹立遠大,併爲之奮鬥

○教學重點

①朗讀訓練。

②理解詩歌的主旨。

③賞析詩歌的語言。

○課前準備

①蒐集有關爲而奮鬥的名人名言及其優秀事蹟。

②預習課文,就自己疑難和感興趣的問題,準備發言材料。

③教師準備錄音磁帶,有條件的可製作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①反覆朗讀這首詩歌。

②把握詩歌的結構。

③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學設計

導入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裏,我們研討過現代詩《在山的那邊》。詩人在詩歌中寫道: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學們,這裏的海指的是什麼呢?是指的境界。那麼,什麼是的境界呢?人生爲什麼要有?我們應當樹立什麼樣的?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著名詩人流沙河的哲理詩《》,同樣會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板書課題。

整體感知

①範讀

最好由教師範讀或放錄音磁帶,學生聽讀、欣賞。教師不必提任何要求,讓學生自行調動情緒,糾正音準,品味語氣、語調,把握韻律、節奏。

②正音、正字、釋詞

③默讀

感知課文內容:

a,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麼?b.詩歌是從哪些方面表現主旨的?c.試着分析詩歌的結構

④集體朗讀,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上述問題,教師巡迴指導。

⑤課堂發言

小組代表發言,解決上述問題,逐漸明確詩歌主旨及結構。

板書:

歷史意義(2、3)

的意義(1){人格意義(4、5、6、?) }鼓勵人們樹立遠大,併爲之奮鬥(12)

人生意義(8、9、10、11)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9

【學習目標】

1、正確理解寓言的含義。

2、正確把握對人生的態度,對待人生的際遇。

3、感受優美的語言,模仿文章美的表達。

【學習重點】

1、理解寓言的含義;

2、學習文章精美的表達。

【課前準備】

1、查閱資料,掃清文字障礙。

2、預習課文內容,思考寓言的含義。

第一課時

一、課文導入

人們的生命歷程中,得與失始終伴隨我們一生。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癡妄的,追名逐利,以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態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鏡子。

二、簡介寓言

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爲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

三、整體感知

1、這則寓言講了怎樣一個故事?

2、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後有什麼不同?爲什麼會有這種變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後,爲什麼會有得失之患?

4、這則寓言給我們怎樣的啓示?

四、體味感知

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你認爲哪個詞語你最有感觸,認爲用的最好?請找出來,並談出自己的感受。

五、探討研究

1、本文有兩次轉折,請你找出來,並分析這樣的寫法有何好處?

2、白兔最終要求諸神之王撤銷這個決定,說明了什麼?

3、這則寓言提到人類有怎樣的諷刺意義?

六、拓展延伸

1、擁有財產就一定會有得失之患嗎?

2、我們可以從白兔身上學到些什麼?

3、在現實生活中,你是否會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麼?

4、我們應該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標?

七、鞏固練習

課文下的習題

第二課時

一、課文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瞭解到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坦然面對人生的得與失,正確把握好人生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國有句俗語“天有不測風雨,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註定要與困難同行的,甚至要與挫折和災難打交道。因此,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另一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我相信同學們會有一種別樣的收穫。

二、整體感知

這則寓言故事寫得很深沉,不僅在主題思想上令人發省,而且在情節安排上也值得我們學習,具有普遍的意義。通讀寓言故事,告訴我們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三、思考品味

1、“我”在情節中起到的作用是什麼?

2、“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到我的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中反覆出現過三次,都是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有什麼意義?

四、問題探究

1、王子落難前後性格有怎樣的變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2、王子是怎樣落難的?作者這樣便偏故事情節有何用意?王子落難你認爲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

3、“我”是王子落難的見證人,然而,當厄運也落到了“我”的頭上,這說明了什麼?

4、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啓示?

5、只有落難後纔會變得堅強,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

五、拓展延伸

與《白兔和月亮》進行比較閱讀:

1、在主題上,兩片語言都是些人生態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則主要寫人在獲利之後的心境;後則寫人受難後的狀態。

2、在情節上,都採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則寓言味道比較濃些,後則更像是事實。

3、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是敘事爲主。而前則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寫;後則重在敘事。

六、體驗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禍,可能不期而至,對我們應怎樣對待?

2、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說說你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

3、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堅強的意志?

七、教師小結

同學們,學習了兩則寓言,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很多人生啓示。我們知道了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願同學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麪人生。

八、鞏固訓練

1、完成“研討與練習”。

2、作文訓練:《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長》。

【課後記】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進行了兩項創新性學習:一由同學們自編自演課本劇,加深學生們對於課文內容的理解;二組織學生進行小範圍內的辯論賽,辯題是《逆境一定成才》,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訓練學生們快速反應的能力。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效果。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①反覆朗讀,感知內容,體會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③聯繫實際,廣泛閱讀,開闊視野。

二、教學重點

反覆朗讀,感知內容,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三、課前準備

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課前佈置

學生去搜集關於春的詩文,以開闊視野,

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

四、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五、教學設計

1、整體感悟

①導入新課

(大屏幕出示春的六幅畫面,打亂次序。)

屏幕上這一幅幅的畫面,讓我們在美麗的春光中陶醉,爲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爲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動。春,會在我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麗的,當我們帶着對美好景物的熱愛、讚美之情的時候,我們思想的河流會跳動出充滿對生命熱愛的美妙無比的浪花;我們感情的波瀾也會在秀美迤邐的景色的雲海中起伏飄蕩。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繪的景物就充盈着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春》,瞭解感知作者是怎樣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的。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②感知內容

a.認知性朗讀,讀準字音,疏通字詞,朗讀中教師正音,學生圈點。

b.感知性朗讀,朗讀時記住課文內容,並將大屏幕上的畫面按課文內容的順序重新排列,從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輪廓

春草圖草報春

春花圖花爭春

盼春繪春春風圖風唱春頌春

春雨圖雨潤春

迎春圖人迎春

2、研讀與賞析

朱自清先生將自己的感情融於景物中,在他的筆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無不充盈着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以至於也撩撥起我們的喜愛之情。

①潛心精讀:

[問題組]

a.你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

b.說說你爲什麼喜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賞析好詞好句)

c、讀一讀,讀出情。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體味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每組推舉一人全班討論發言。全班討論回答,明確上述問題。

“說說你爲什麼喜歡”一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感悟,可以是一個詞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話寫得形象、生動。

[明確]

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鑽”字用得好,“鑽”表現了生命力頑強,寫出了春草而出的擠勁。“偷偷地”寫出了不經意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這樣寫賦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識,富有情趣,惹人喜愛。“偷偷地”要輕讀,將“鑽”換成“長”或“躥”就平淡了,既沒有了那種頑強的生命力,語言也不生動形象了。

“嫩嫩的,綠綠的”本該在“小草”的前面,爲什麼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單獨從句子中拿出來,主要是爲了強調,突出了小草嫩綠的特點,同時使句子生動活潑,富有生氣。讀時第一個字重讀,後兩字要輕。將“嫩嫩的,綠綠的”放回原來應在的位置,作比較朗讀,體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撫摸是一種溫暖、親切、慈愛、幸春天是

福,含有深情的感覺。

課文最後三段的三個比喻句,總寫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潑生動;春天是健壯的,她充滿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麼殷切。東風來了??報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腳步近了??賦予春以人的動作,表現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悅的心情。

春風是無形的,是難以描繪的。作者嫺熟地從觸覺、聽覺、嗅覺的角度,把無形、無味、五色的春風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感。

學生還可以找出多處去理解、品味、鑑賞、朗讀。

3、[教師小結]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後,同學們針對自己喜愛的圖畫,抓住重點的字詞句,仔細品味、賞析,真正體味到了《春》一文準確生動、樸實鮮活、異常精美的語言。文章開頭寫盼春,以“腳步近了”始,以“領着我們上前去”終,起於擬人,終於擬人,體現了結構的美妙和嚴謹。作者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表現出作者嚮往春天、熱愛生活、充滿希望的真情實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讓我們追隨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脈搏,調集起我們對春天的讚美之情去朗讀全文。

②聲情並茂地朗讀,體會作品的意境、風格,讀出對春天的由衷的讚美,可以小組展開朗讀競賽,學生可以互評。看畫面朗讀,背誦。

3、體驗與反思

①質疑交流

閱讀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麼?

面對着這大好春色,你準備做些什麼?

你還有哪些問題沒解決?

學生討論後,可以向老師質疑,可以向同學提問,以形成對文章的進一步學習與探討。

[明確]作者筆下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如同一幅幅細緻的工筆畫,側重描繪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圖則是集中筆墨描繪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過細緻觀察,用心靈,通過含情的畫筆,描繪了春天的各種景物,賦予各種景物以鮮明的感情色彩。結尾以三個形象的比喻,進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創造力和無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說:“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春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同學們可將自己蒐集的關於春的詩文互相交流。

4、[作業]

《我看秋天》,仿照《春》寫一篇文章,字數不限。

整理所收集的關於春的詩文。

5、信息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