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塞翁失馬》優秀教學設計

《塞翁失馬》優秀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4W 次

  =《塞翁失馬》教學設計

《塞翁失馬》優秀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塞翁失馬》是六年級上冊的一篇古代寓言。這則寓言闡釋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句話,說明了禍與福的對立統一關係。文章比較短小,語言比較淺顯,但情節一波三折,生動有趣,蘊含的道理髮人深省,能夠引起初一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由於生活經驗所限,辯證思維能力較差,通過這篇寓言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具有辯證思維的意識,認識到事物的兩面性.

 【學情分析】

初中階段是學習文言文的起始階段,特別是初一學生接觸文言文較少,缺乏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因此興趣和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是學好文言文的重要因素。初一學生喜歡錶現自己,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好爭辯。如果採用傳統的文言文講析方法,勢必會磨滅他們初步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達不到學習的效果。因此,把自主、合作、探究作爲主要的學習方式,降低難度,多與前面學習過的文言文知識相聯繫,教給學生掌握學習古詩文的一些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減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畏難心理,雙向互動地學習課文,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調動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有關寓言知識。

2. 積累掌握重點實詞虛語:亡、居、善、將、吊、遽、富、故、之、以、爲、十九。

能力目標:

1.翻譯課文,掌握翻譯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學會分析故事所蘊涵的辨證思想,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領會寓言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在生活中積累智慧。

  【教學重點】

積累重點實詞虛語,掌握翻譯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式、探究式

  【課時安排】

一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從小到大讀了很多書,也一定積累了很多成語,下面我們來一個成語搶答——請同學們看圖說成語,看誰反應快,積累多!

出示課件一:

(出示井底之蛙、畫龍點睛、對牛彈琴、守株待兔、掩耳盜鈴、亡羊補牢的圖片)

2.剛纔同學們看圖搶答的這些成語,都來自於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

出示課件二:

所謂寓言,通常採用藉此喻彼的手法,通過假託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啓示。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則古代寓言故事《塞翁失馬》,看看這個寓言假託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寄寓了一個什麼樣的道理?給予我們怎樣的啓示?(板書課題。)

  二、初讀——讀準確,通文意

(一)讀法指導:

學習文言文與現代文一樣,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朗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課文首先要讀準字音,還要注意停頓,分出輕重,讀出語氣,做到抑揚頓挫。

出示課件三:

塞(sài)翁失馬 其父(fǔ )曰 父(fù)子相保 此何遽(jù)不爲福乎

其馬將(jiāng)胡駿馬而歸 其子好(hào)騎 此獨以跛(bǒ)之故 墮(duò)而折(shé)其髀(bì)

(二)老師範讀課文,注意詞句的停頓要根據意思劃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

其 馬/ 將 胡 駿馬 /而 歸。

丁壯者/皆/引弦/而戰。

此/ 何 遽/ 不 爲 福乎?

(三)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句讀。

(四)通文意:翻譯課文。

1.自主學習,初步感知。(要求學生對照文中的註解,仔細閱讀全文,理解文意,並標劃出不理解的詞句)

2.質疑問難,集體探討。(要求學生把在自主學習中遇到的詞句上的疑問提出來,師生共同探討解決)

3. 譯讀重點,加深理解。(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強調重點實詞虛詞的意義,注意翻譯積累要與以前學過的文言詞語相聯繫。)

(1)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靠近)(擅長)

(2)馬無故亡而入胡(丟失)

聯繫延伸:亡:亡羊補牢(丟失)

暮而果大亡其財(丟失)

(3)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經過)(帶領)

(4)人皆吊之(安慰)(他,代塞翁)

聯繫延伸:之:下車引之(他,代元方)

誨女知之乎(代這個道理)

其鄰人之父亦云(助詞,的)

(5)其父曰:“此何遽不爲福乎?”(老漢)(就)(是)

聯繫延伸:爲:以蟲蟻爲獸(當做、作爲)

舌一吐而二蟲盡爲所吞(被)

可以爲師矣(成爲)

(6)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多)(愛好)(掉、摔)

(7)胡人大入塞,丁壯引弦而戰(大舉)(拉)

(8)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因爲)(緣故)(保全)

聯繫延伸:以:徐噴以煙(用)

以叢草爲林(把)

以假亂真(拿、用)

聯繫延伸:故:溫故而知新(舊的知識)

馬無故亡而入胡(原因、緣故)

故時有物外之趣(所以)

(9)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絕大部分)

4.翻譯課文:連詞成句,教師點撥糾正。

5.總結方法,分享收穫。(要求學生總結翻譯這篇文言文時的方法並與大家交流分享)

(1)把單音節詞變成雙音節詞,也就是把一個字變成兩個字(如“近”可以理解爲“靠近”,“善”可以理解爲“善於、擅長”。)

(2)補充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如“馬無故入胡”之前可以加一個成分“他的”)

(3)根據已知內容和前後文的關係進行推測(如根據“人皆賀之”的“賀”來推測“人皆吊之”的“吊”的含義是“安慰”,如“弔唁”、“弔喪”。)

(4)注重歸納積累,多與學過的文言知識相聯繫。(如“亡”字與“亡羊補牢”中的“亡”意義相同。“善”字與“英勇善戰”中的“善”意義相同等。又如“之”、“爲”“以”的用法等。)

(5)注意區別古今異義。(如“死者十九”中的“十九”理解爲“十分之九,絕大多數”)

  三、再讀——讀通暢、知情節

(一)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放聲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字正腔圓,即字音準確,發音飽滿。

(二)個別朗讀。請一位同學有感情朗讀課文,注意把握人物的語氣。其他同學仔細傾聽,及時評價。

(三)學生齊讀。

(四)知情節:複述課文。

1、你能按故事的發展順序分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文中的幾個情節嗎?

失馬——得馬——折髀——相保(板書)

2、複述故事:採用比賽形式,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復述(創造性複述),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四、三讀——想道理、明寓意

1、那麼這個故事寄寓了一個什麼樣的意味深長的道理呢?你從這則寓言中明白了什麼道理?從這個故事中產生了哪一個成語?

教師提示思考的角度:從寓言故事情節的發展來看,從塞翁對這件事的態度來看,從壞事和好事之間的關係來看。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分組合作討論來探究寓言的寓意。

明確:這則寓言通過假託“塞翁失馬”的故事,寄託了這樣一個寓意——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簡要板書)

老師順勢點撥:這就是“塞翁失馬”這個成語的意思。與此相關的有老子所說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還有成語“塞翁失馬,焉(安)知非福”。

2、《塞翁失馬》的故事對你產生了怎樣的積極影響?結合自身經歷談談自己的看法。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1).對待生活,我們應當積極樂觀,不應消極悲觀。

(2).要因勢利導,變禍爲福;要創造條件,把壞事變成好事。

(3).現實生活中,身處順境時,我們不要沾沾自喜;身處逆境時,我們不要氣餒。

  五、四讀——整體把握、加深理解

理解課文的意思與寓意後,再讀課文,自由讀——指讀——齊讀。

 六、課堂小結

1.再次出示目標。

2.學生談收穫。

3.教師總結。

 七、佈置作業,積累鞏固

出示課件六:

1.蒐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2.把生活中你所經歷或看到的“塞翁失馬”的故事寫下來,200字左右。

  附板書設計: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

失馬————得馬————折髀————相保

(禍) (福) (禍) (福)

寓意:福禍得失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