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項羽之死》優秀教案(公開課)

《項羽之死》優秀教案(公開課)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8W 次

  教學目標:

《項羽之死》優秀教案(公開課)

知識與能力

欣賞與評價人物形象。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描寫的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點,概括人物形象。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知項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評價其性格與命運。

  教學重點:

人物形象分析鑑賞。

  教學難點:

評價人物,得出啓示。

  教學安排:

一課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學生演講項羽起兵滅秦、鴻門宴的歷史故事。

板書:破釜沉舟、莫敢仰視、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人爲刀俎我爲魚肉

提問:在起兵抗秦、滅秦的戰鬥中,我們看到一個怎樣的項羽?

此時項羽是一個 的人。

板書:能征善戰、威風凜凜、不可一世

提問:在鴻門宴中,我們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項羽?

此時項羽是一個 的人。

板書:剛愎自用、優柔寡斷

《項羽之死》選自《史記·項羽本紀》,記述了楚漢戰爭中的最後一戰--垓下之戰的過程以及項羽生命中最後的時刻。上節課我們對這篇課文進行了文字疏通,這節課我們要跟隨着太史公的筆觸繼續勾畫描摹自己心目中項羽的形象。

  二、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1.複述課文內容。

提問:太史公敘寫歷史的細膩生動自不待說,但如果要求只用三個句子來記錄這段歷史,

我們可以怎麼說?

項羽垓下被圍,四面楚歌,自爲慷慨悲歌作別虞姬。接着帶領騎兵衝出重圍在東城又被圍困,與漢軍奮力激戰,突破包圍,來至烏江岸邊。項羽拒絕了烏江亭長他東渡稱王的提議,將愛馬送給亭長,將頭贈給來追殺他的對手,自刎而死。

板書: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無顏見江東父老

2.梳理情節。

提問:從司馬遷的記載來看,垓下之戰的過程可分爲三個階段,我們用三個短語來概括

這三個場景,可以怎樣概括?

板書:垓下之圍、東城快戰、烏江自刎

3.整體感知人物形象。

提問:此時的項羽又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

此時的項羽是一個 。

4.展示畫作,簡評優劣。

美術班的同學除了能用語言表現自己心中的項羽形象之外,還可以用畫筆來展現他

的形象。

你爲什麼這樣塑造項羽的形象?

你認爲他畫得好嗎?爲什麼?

  三、深入探究人物形象

司馬遷通過垓下之圍、東城快戰、烏江自刎三個場景表現項羽無可奈何的失敗和悲壯的死亡,不同的場景着重刻畫了項羽形象的不同側面,讓我們一起細細品讀這三個場景,使心中的項羽血肉豐滿起來。

(一)垓下之圍(師生對話,教師解讀點撥)

1.教師範讀第一段

2.這段文字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項羽的慷慨悲歌,展現了項羽什麼樣的性格?

(項羽這個豪爽勇猛的大丈夫,在預料到失敗命運的時刻,唱出了柔腸百轉的《垓下歌》,哀嘆時運不濟,訣別名騅美人,爲項羽的形象增添了一段柔情。展現了他多情善感的一面。也將他有心保護心愛之人和心愛之物卻又無可奈何的痛苦表現得淋漓盡致。)

3.我們想象一下,曾讓所有諸侯膝行而前,莫敢仰視的蓋世英雄,現在卻唱着悲壯哀婉的《垓下歌》,此情此景怎能讓人不平添幾分感傷?但也有人據此說項羽此時所心痛的只女人和寶馬,你們同意這個看法嗎?爲什麼?

(項羽作爲一名曾經號令天下的霸王,現在卻四面楚歌、窮途末路,他所心痛的絕不只是女人和寶馬,更有自己的英名、霸業還有和自己並肩作戰的江東子弟。多情自古傷離別,何況別的又是最愛:江山、美人、霸業、英名等,崛起於壠畝、拔山扛鼎、破釜沉舟、征戰八載未嘗一敗的西楚霸王此時的心情應是極其沉重複雜的。)

4.此時最能表現項羽這種複雜心境的一個動詞是什麼?最能烘托當時悲涼氣氛的動詞是哪一個?

(“泣”,極其傳神地表現項羽內心難言的情感。男兒有淚不輕彈,更何況是西楚霸王?“泣數行下”,這是司馬遷筆下霸王唯一一次落淚、最後一次落淚,渲染出英雄末路的悲涼。隨從將士的“泣”,寫盡了他們心中的不忍,也寫盡了霸王的悲慘處境。)

5.這首《垓下歌》我們應該怎麼讀,才能再現項羽當時的心境和處境呢?

6.生讀《垓下歌》,師點撥,生再讀。

(二)東城快戰(學生用點評法把握人物性格、形象)

1.生自由朗讀二、三兩段。

2.這個片段又着重展現了項羽哪個側面的形象?請大家仔細品味這兩段文字,在最打動你的句子或詞語旁邊作一些點評。

幻燈片示例-學生自作點評-交流展示(教師點撥指向人物形象)

如學生點評不到位則補充提問:

①項羽反覆強調“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請生翻譯,判斷句式),你們能體會此時項羽的心理嗎?

(對自己的戰鬥能力充滿自信,雖知失敗已是定局但仍然自負勇力。他到此刻仍不明白失敗的真正原因,認爲一切是天命的安排,認輸不服氣。)

②項羽說“爲諸君快戰”,快是什麼意思?(痛快、暢快,《琵琶行》中即有“快彈數曲”的用法。)爲什麼說“快戰”而不是“決戰”?

(項羽已知自己必死無疑,,快戰表明項羽最後的戰鬥並不是爲了戰爭的結果,而是爲了痛快淋漓地展示自己的勇猛無敵,保住一世英名,是落幕前最後的演出。決戰則帶有魚死網破最後的掙扎的味道,項羽的快意自負蕩然無存。)

③你們認爲項羽的這場快戰有價值嗎?爲什麼?

(有價值,一場必敗的戰鬥有什麼價值呢?可以展現項羽的神威,以及項羽一向自負神勇,“欲以力征經營天下”迷信個人能力的性格特點。沒有價值,那麼司馬遷爲何要濃墨重彩地寫這一筆呢?可以充分展現項羽勇猛無敵的形象和印證“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的說法,顯示項羽迷信個人能力,不能自省失敗的原因。)

3.生齊讀“吾起兵至今八歲矣……非戰之罪”。

師備資料

作者濃墨重彩地正面描寫了項羽的英勇善戰。

情節:陰陵迷道,紿陷大澤(揭示末路英雄喪失民心,寫他不慣騙人,也從不相信有人敢欺騙他的直率、粗獷)

語言: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着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爲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爲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死,並不可怕,承認失敗,那纔可怕。)

動作: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一漢將。(臨戰先聲奪人,有排山倒海的氣勢。“遂”字寫項羽輕取敵人的神威,於千軍萬馬中取敵將首級,如入無人之境。)

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裏。(神威凜凜,氣勢迫人)

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滿身神力和超羣武藝)

語言:何如?(寫得意、寫自負,活活畫出項羽的豪邁性格)

此場景主要寫項羽東城快戰中的三次行動,以及快戰之前的豪言,表現了項羽豪邁自負的性格特點和勇猛無敵的英雄形象。

(三)烏江自刎(學生合作探究思考題,把握人物形象)

1.點學生朗讀第四段

2.學生對人物神態、語言進行賞析。(分組合作探究)

①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爲!……”如何理解項羽的這一“笑”?

(泣下數行的血性男子,臨死反而笑了,不是強自矜持的悽然苦笑,而是壯士蔑視死亡、

鎮定安詳的笑,這一笑足以表明項羽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也只有將成敗生死置之度外才

能笑得出來!)

②“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

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這番話表現了項羽怎樣的性格特點?

(無顏見江東父老,面臨一線生機,不願含羞忍恥地苟活於世,而選擇了慨然赴死。表

現他知恥重義的性格。)

③“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表現項

羽的什麼性格?

(對自己的死毫不在意,卻不忍愛馬被殺,贈給亭長,表現其有情有義、心地仁善的一面。)

④“若非吾故人乎?”……“ 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爲若德。”刻畫了項羽怎樣的

形象?

(慷慨贈頭,出人意表。表現項羽的視死如歸。故人追之、認之、欲殺之以取賞,項羽卻

吾爲若德,螻蟻之微,泰山之高,兩相對比,何等鮮明!用呂馬童的逐利反襯項羽的重

義。)

3.齊讀“天之亡我,我何渡爲?……籍獨無愧於心乎”、“吾知公長者……以賜公”、“若非

吾故人乎?……吾爲若德”。

  四、總結評價人物形象

1.小結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鑑賞人物形象的方法:

我們之所以能夠如此清晰真切地感受到兩千多年前人物的形象,得益於太史公對人物傳神細膩的刻畫描寫。

場景

人物形象

情節與細節

寫法

垓下

之圍

多情

善感

驚、起、飲、歌、泣

垓下歌、左右皆泣

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側面烘托

東城

快戰

勇猛

自負

天之亡我,非戰之罪!

大呼、馳下、斬將

嗔目叱之

弛,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

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場面描寫

烏江

自刎

知恥

重義

拒渡、贈馬、賜頭

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對比

通過對項王被圍垓下四面楚歌之際“驚-起-飲-歌-泣”一連串的動作描寫和慷慨悲涼的《垓下歌》,展現了項羽多情善感的性格和末路英雄的悲情形象。

通過描寫項羽東城快戰中的三次行動,以及快戰之前的豪言,表現了項羽豪邁自負的性格特點和勇猛無敵的英雄形象。

通過對項羽臨死前據渡、賜馬、贈頭一連串情節中的神態、語言、動作的描寫,表現他知恥重義、視死如歸的英雄形象。

與同樣節選自《項羽本紀》的《鴻門宴》一課一場寫多人的手法不同的是,《項羽之死》通過垓下之圍、東城快戰、烏江自刎三個連續的事件,集中筆墨通過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多角度、多層次地展現項羽的性格,再現了一位末路英雄的悲情形象。

塑造人物的方法也就是我們鑑賞人物形象的角度,要想準確把握人物性格和形象,就一定要梳理情節、品味細節、認真揣摩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

2.經過剛纔的一番探討,我們對項羽的形象應該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認識,請大家再來說說自己心中的項羽。

項羽是一個 的人,因爲 ,所以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個 。

3.你們喜不喜歡、欣不欣賞項羽這個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後人對其評價

褒貶不一的人物呢?談談你的看法。

4.師總結

項羽是有真本領、真氣概、真性情的英雄!尤其是他有情有義的性情和男兒血性讓後人歎賞不已。劉邦逃跑時棄父拋妻,竟然三次氣急敗壞地從車上推下自己的親生兒女,只想着自己如何逃脫,而項羽明明能夠逃脫卻拒渡、賜馬、贈頭,這樣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難怪李清照“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他的真本領、真氣概成就他爲英雄;真性情使他成爲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但這也註定了他的悲劇。所謂“性格決定命運”,他一生中幾次關鍵時刻都被自己的性格特點耽誤了。他快意恩仇,爲報國仇家恨,坑降卒,燒宮室,失去民心。他憑真本事闖天下,不喜陰謀權術,所以,張良、韓信、陳平之輩,“謀士無用武之地”,都轉變風向投靠了劉邦。他優柔寡斷,鴻門宴錯失良機,放虎歸山。戰爭從來都不講情義,政治更不會講,因此他的失敗是必然的。

中國人的歷史觀,是以成敗論英雄的,但項羽是個例外,作爲一個失敗者,他依然被尊稱爲英雄。何也?古語云:“男兒膝下有黃金。”所謂“黃金”,就是珍貴無比的尊嚴。項羽決不肯因爲失敗而放棄他的驕傲和尊嚴。項羽把人的尊嚴放到至高的位置,放棄了生命,卻贏得千古美名!

司馬遷儘管批評他“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他自誇戰功,竭力施展個人的聰明,卻不肯師法古人,認爲霸王的功業,要靠武力征伐諸侯治理天下,結果五年之間終於丟了國家,身死東城,仍不覺悟,也不自責,實在是太錯誤了。而他竟然拿“上天要讓我滅亡,不是用兵的過錯”這句話來自我解脫,難道不荒謬嗎?)

項羽的英雄本性和對尊嚴的固守仍然使司馬遷滿含景仰、惋惜和感傷傳其事蹟並將沒有登上帝位的他列入帝王本紀之中。現實生活中,多少人爲了一點遠不如生命寶貴的虛名浮利,竟能輕易丟掉尊嚴,雖然活着,卻比死去更可悲。而項羽,儘管兵敗身亡,仍不失爲一名絕世壯烈的真英雄!

然而中國的歷史總是“英雄留英名,奸雄得天下”,像項羽這樣的性情之人,只能英雄,不能做王者,是永遠無法在政治鬥爭中取得勝利的,這不得不叫人惋惜遺憾,更加引人深思!

  五、尾聲

齊背《垓下歌》,祭奠項羽這位悲情英雄的完美落幕。

 六、課後探究(作業)

英雄謝幕了,然而後人的評論卻永不落幕。尤其是對於項羽該不該拒渡江東選擇自刎而

死這個問題更是爭論不休。杜牧詩云:“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

俊,捲土重來未可知。”認爲項羽不該拒渡自刎,而李清照詩曰:“生當作人傑,死亦爲

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你們認爲項羽該不該過江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