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牧《寄揚州韓綽判官》原詩賞析

牧《寄揚州韓綽判官》原詩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寄揚州韓綽判官》是唐代詩人杜牧離開揚州以後懷念昔日同僚韓綽判官而作。此詩着意刻畫深秋的揚州依然綠水青山、草木蔥蘢,二十四橋月夜仍然樂聲悠揚,調侃友人生活的閒逸,表達了作者對過往揚州生活的深情懷念。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原詩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牧《寄揚州韓綽判官》原詩賞析

原詩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賞析一

揚州之盛,唐世豔稱,歷代詩人爲它留下了多少膾炙人口的詩篇。這首詩風調悠揚,意境優美,千百年來爲人們傳誦不衰。韓綽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贈他的詩共有兩首,另一首是《哭韓綽》,看來兩人友情甚篤。

首句從大處落墨,化出遠景:青山逶迤,隱於天際,綠水如帶,迢遞不斷。“隱隱”和“迢迢”這一對疊字,不但畫出了山清水秀、綽約多姿的江南風貌,而且隱約暗示着詩人與友人之間山遙水長的空間距離,那抑揚的聲調中彷彿還盪漾着詩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歐陽修的《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平蕪盡處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這句詩的言外之意。此時雖然時令已過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卻還未凋落,風光依舊旖旎秀媚。正由於詩人不堪晚秋的蕭條冷落,因而格外眷戀江南的青山綠水,越發懷念遠在熱鬧繁花之鄉的故人了。

江南佳景無數,詩人記憶中最美的印象則是在揚州“月明橋上看神仙”(張祜《縱遊淮南》)的景緻。豈不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徐凝《憶揚州》),更何況當地名勝二十四橋上還有神仙般的美人可看呢?二十四橋,一說揚州城裏原有二十四座橋,一說即吳家磚橋,因古時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簫於橋上而得名。“玉人”,既可藉以形容美麗潔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風流俊美的才郎。從寄贈詩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來,此處玉人當指韓綽。元稹《鶯鶯傳》“疑是玉人來”句可證中晚唐有以玉人喻才子的用法。詩人本是問候友人近況,卻故意用玩笑的口吻與韓綽調侃,問他當此秋盡之時,每夜在何處教妓女歌吹取樂。這樣,不但韓綽風流倜儻的才貌依稀可見,兩人親暱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溫,而且調笑之中還微微流露了詩人對自己“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的感喟,從而使此詩平添了許多風韻。杜牧又長於將這類調笑寄寓在風調悠揚、清麗俊爽的畫面之中,所以雖寫豔情卻並不流於輕薄。這首詩巧妙地把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橋上的美麗傳說與“月明橋上看神仙”的現實生活融合在一起,因而在客觀上造成了“玉人”又是指歌妓舞女的恍惚印象,讀之令人如見月光籠罩的二十四橋上,吹簫的美人披着銀輝,宛若潔白光潤的玉人,彷彿聽到嗚咽悠揚的簫聲飄散在已涼未寒的江南秋夜,迴盪在青山綠水之間。這樣優美的境界早已遠遠超出了與朋友調笑的本意,它所喚起的聯想不是風流才子的放蕩生活,而是對江南風光的無限嚮往:秋盡之後尚且如此美麗,當其春意方濃之時又將如何迷人?這種內蘊的情趣,微妙的思緒,“可言不可言之間”的寄託,“可解不可解之會”的指歸(見葉燮《原詩》),正是這首詩成功的奧祕。

賞析二

這是一首想念友人懷念故地的七言絕句詩。作者杜牧,字牧之,晚唐詩人,年輕時不思進取,無意於科舉功名,依仗家中權勢,處處冶遊無度,寄情于山水之間,尤其在當時的揚州留戀日久,於青樓妓館中多有聲名,爲時人所笑。有詩人自作詩“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爲證。

在本文教學中,我們應當鼓勵學生結合課文插圖朗讀並理解古詩。至於文字部分的內容則應當予以簡單介紹,而後在理解的基礎上,最後背誦全詩。切忌不能只要求背誦,忽略理解詩意,讓學生囫圇吞棗。

全詩大意如下:北望揚州,青山隱約可見,流水悠悠遠去,江南的草木快要凋零,而揚州的人遊興不減。明月之夜,二十四橋簫聲處處可聞,但那如話似玉的人兒今晚在何處教人吹簫呢?

回顧前文,我們知道,作者年輕時曾在揚州優遊十幾載,整日呼朋引伴,樂不思蜀,儘管後來幡然悔悟,科舉致仕,可往昔孟浪歲月怎能猝然消解於心?尤其青年時代的經歷,我相信每個人都會銘刻不忘的。何況此處的主人公是號稱"晚唐詩壇雙子星座"之一的杜牧呢?因此在理解詩人的獨特經歷之後,我們便很容易地體味出這首詩字裏行間蘊涵的`濃濃的懷舊與失落之情。

詩中作者景物描寫入手,以隱隱青山迢迢碧水作背景爲我們勾勒出一幅悽迷惆悵的江南秋景圖。其中的一草一木,一橋一月,簫音水聲,無時無刻不在牽動着詩人那根敏感而精靈的神經。整整二十年了呀,回首往事,彷彿就發生在昨天般歷歷在目。而故事中的人物卻早已是鬢如霜染,垂垂老矣。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歲月無情催人老,玉人仍在橋畔吹洞簫否?

世間文學之美,多如繁星。而小杜這一首七絕,給我們帶來的是無比清新悽美的思念之情。千年以降,至今讀來仍令人嗟嘆不已,唏噓再三!

最後,讓我們再來一齊共同欣賞這首美麗纏綿千迴百轉的唐詩:

寄揚州韓綽判官

( 唐 )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 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 玉人何處教吹簫。

賞析三

“十年一覺揚州夢”,小杜在揚州的那點事,許多揚州人都一清二楚。其實,杜牧在揚州只兩年時間,他留下的絕不只是“青樓薄倖名”,更有衆多的詩詞佳句,還有《罪言》那樣的名篇。這首《寄揚州韓綽判官》,風調悠揚,意境優美,千百年來傳誦不衰,足以讓揚州人永遠感念它的作者,瀟灑俊逸的杜郎。

這是一首謎一樣的詩。是謎,當然就各有各的猜想。

“秋盡江南草未凋”,“未”一作“木”,歷來兩說並存。我寧可相信原文是“草未凋”,否則真是太平淡無奇了:秋盡了,江南的草木凋零了……哪裏還像出自風流杜郎之手。正由於詩人不堪晚秋的蕭條冷落,因而格外眷戀江南的青山綠水,格外懷念遠在熱鬧繁華之地的故人。何況一片秋氣肅殺的寒冷夜晚,不管玉人是誰,凍得瑟瑟發抖地吹着洞簫,這樣的明月夜還有什麼詩意可言?小杜這首詩的情感表達是對朋友的思念與調侃,那就註定了詩情是溫暖的而不是蕭索的。可見,“未”與“木”,一筆之差,卻足有千里之遙。

“二十四橋明月夜”,“二十四橋”在哪裏?是一座還是二十四座?忽忽千年,沒有定論。我寧可相信這也只是詩人的虛指。設若橋是一座,則末句何來“何處”?既問“何處”,地點就有着明白的不確定性。當然,如果此時杜牧是站在一座名叫二十四橋的橋上,那就另當別論了:我站在月色如此之好的二十四橋上,朋友韓綽你在哪裏呢?可是事實上杜牧遠在異鄉,所作的是寄贈詩。按照一般情理,詩人此時遙念揚州,遙念揚州的朋友,思緒自會牽繞於自己曾經生活於斯、歌哭於斯的揚州城,而不是隻侷限於揚州城的某一座橋上,更不會同時又作出“朋友你在何處”的發問。當然也可以是二十四座橋,但揚州城裏似乎不會有這麼多可資賞月吹簫的橋罷。杜牧是唐代詩人中有名的“算博士”,常常以數字入詩,諸如“南朝四百八十寺”,“漢官一百四十五”,“三十六宮秋夜深”等等,根本不能去深究細察。我總覺得宋代科學家沈括《夢溪筆談》中關於“二十四橋”的考證失之迂腐與牽強,不但將杜詩的意趣考證得所剩無幾,而且考證本身的數字也並不對。揚州城以橋多著稱,“入郭登橋出郭船”,“車馬少於船”,杜牧當是以“二十四橋”虛指揚州諸橋,更是代指橋橋相連的揚州城。

“玉人何處教吹簫?”“玉人”指美麗潔白之女子,這是壓倒多數的說法。不過,我寧可相信玉人是指朋友韓綽。因爲玉人也用於比喻風流俊美的才郎。與杜牧同時代的元稹《鶯鶯傳》中有“疑是玉人來”句,即是以玉人喻才子的用法,可作證明。從寄贈詩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來看,詩人本是問候友人近況,卻故意用玩笑的口吻與韓綽調侃,問他當此秋盡之時,每夜在何處教妓女吹簫取樂。

因此,我對這首詩的理解是:“青山隱約,流水悠長;時令已過深秋,江南卻草木蔥蘢,風光依舊;橋橋相連的揚州城,籠罩於美好月色之中,韓綽先生:你在哪裏教着美人吹簫取樂呀?”這樣,不但韓綽風流倜儻的才貌依稀可見,詩人與朋友親暱深厚的友情也躍然紙上。詩中內蘊的情趣,微妙的思緒,“可言不可言之間”的寄託,“可解不可解之會”的指歸(見葉燮《原詩》),正是這首詩成功的緣由。

一首短詩有這麼謎一般的朦朧,怎麼會不千古流傳。謎是誘人的,常常不能硬解。謎又常常不止一解,那就讓大家按照各自的喜好、閱歷與審美情趣去見仁見智吧。

謎是虛幻的,假若能有美麗的物體承載,謎雖依舊是謎,但至少能讓人有所把玩與寄託。如今瘦西湖上的白玉小橋,就是一座謎的載體了。新建的二十四橋旁原來立有說明標牌,稱新橋長24米,有欄杆24根,臺階24級等。於是,我不止一次聽見遊人們說:哦,怪不得叫二十四橋,原來有這麼多二十四在裏面……真叫人無言以對了。最近忽然發現那塊說明標牌取消了。也罷,這不是幾句話能說清的事,還是任其朦朧着爲妙。

我們或許應該遠遠地觀賞秀氣精巧的新二十四橋。遠遠地看,遠遠地吟哦小杜的詩句。如若有暇,不妨坐在樹陰下,閉上眼睛,邊吟誦邊想象我們心中的二十四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註釋譯文

⑴韓綽:事不詳,杜牧另有《哭韓綽》詩。判官:觀察使、節度使的屬官。時韓綽似任淮南節度使判官。

⑵迢迢:指江水悠長遙遠。一作“遙遙”。

⑶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凋:凋謝。

⑷二十四橋:一說爲二十四座橋。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卷三中對每座橋的方位和名稱一一做了記載。一說有一座橋名叫二十四橋,清李鬥《揚州畫舫錄》卷十五:“廿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藥橋,在熙春臺後,……揚州鼓吹詞序雲,是橋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故名。”

⑸玉人:貌美之人。這裏是杜牧對韓綽的戲稱。一說指揚州歌妓。教:使,令。

白話譯文

青山隱隱約約綠水千里迢迢,秋時已盡江南草木還未枯凋。

二十四橋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這美人現在何處教人吹簫?

創作背景

此詩是杜牧被任爲監察御史,由淮南節度使幕府回長安供職後所作,具體寫作時間約在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或開成元年(836年)秋。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至大和九年(835年),杜牧曾任淮南節度使掌書記,與韓綽是同僚。

唐代的揚州,是長江中下游繁榮的都會,店肆林立,商賈如雲,酒樓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樓之上,常有絳紗燈數萬,輝羅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平廣記》卷273引《唐闕文》)。“性疏野放蕩”的杜牧,在這樣的環境中,常出沒於青樓倡家,有不少風流韻事,韓綽在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長安後寫詩寄贈。

作者簡介

杜牧(803-853),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公元828年(太和二年)進士,曾爲江西觀察使、宣歙觀察使沈傳師和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的幕僚,歷任監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後入爲司勳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於李白與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

熱點閱讀

  • 1《寄嚴八判官》古詩 作者劉方平 古詩寄嚴八判官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2《寄歙州呂判官》古詩 作者徐鉉 古詩寄歙州呂判官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3《寄浙西李判官》古詩 作者杜牧 古詩寄浙西李判官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4《寄景地判官》古詩 作者貫休 古詩寄景地判官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5《哭韓綽》古詩 作者杜牧 古詩哭韓綽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6《寄歸州馬判官》古詩 作者齊己 古詩寄歸州馬判官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7《寄懷歸州馬判官》古詩 作者齊己 古詩寄懷歸州馬判官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8《送靈州李判官》古詩 作者杜甫 古詩送靈州李判官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9《寄景判官兼思州葉使君》古詩 作者貫休 古詩寄景判官兼思州葉使君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10《發渝州卻寄韋判官》古詩 作者司空曙 古詩發渝州卻寄韋判官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11《宣州送判官》古詩 作者趙嘏 古詩宣州送判官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12送靈州李判官古詩賞析
  • 13高二下冊《寄揚州韓綽判官》同步練習
  • 14《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古詩 作者杜牧 古詩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15《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古詩 作者杜牧 古詩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推薦閱讀

  • 1《送張判官歸兼謁鄂州大夫》古詩 作者杜牧 古詩送張判官歸兼謁鄂州大夫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2《揚州三首》古詩 作者杜牧 古詩揚州三首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3《送楊州判官(一作贈茅山楊判官)》古詩 作者張籍 古詩送楊州判官(一作贈茅山楊判官)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4《寄隴右嚴判官》古詩 作者劉方平 古詩寄隴右嚴判官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5《寄江東李判官》古詩 作者皇甫冉 古詩寄江東李判官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6《送崔判官還揚子》古詩 作者皎然 古詩送崔判官還揚子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7清明杜牧詩賞析
  • 8《送周判官往台州》古詩 作者孫逖 古詩送周判官往台州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9《山中寄樑判官》古詩 作者李山甫 古詩山中寄樑判官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10關於《天問》的原詩、譯文、賞析
  • 11《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賞析
  • 12《寄韓潮州愈》古詩 作者賈島 古詩寄韓潮州愈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13《送宣州丘判官》古詩 作者徐鉉 古詩送宣州丘判官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14《送韓絳歸淮南寄韓綽先輩》古詩 作者趙嘏 古詩送韓絳歸淮南寄韓綽先輩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15《送韓絳歸淮南寄韓綽先輩》古詩 作者薛逢 古詩送韓絳歸淮南寄韓綽先輩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16韓國濟州島
  • 17《送陸判官歸杭州》古詩 作者皎然 古詩送陸判官歸杭州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18《送廣州周判官》古詩 作者張九齡 古詩送廣州周判官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
  • 19杜牧《秋夕》賞析
  • 20《戲贈韓判官紳卿》古詩 作者李端 古詩戲贈韓判官紳卿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