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李白《月下獨酌》教學設計

李白《月下獨酌》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教學目標

李白《月下獨酌》教學設計

(1)知識與技能

①瞭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②熟背全詩。

(2)過程與方法

①在誦讀中體會詩人的情感;②在討論中把握詩歌內容、掌握詩歌的寫作特色。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封建社會中知識分子的遭遇和苦悶,體會詩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堅持正直品質的風格。

 教學重點難點

①理解詩歌中寄託的詩人的思想感情;②樂景寫悲情的藝術效果

 教時安排

一課

  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課前背景音樂:《春江花月夜》]

前面兩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深切感受了李白的豪放飄逸的風格。《夢遊天姥吟留別》中有“我欲固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的夢境是從迷人的月景開始的。酒與月是李白一生須臾不曾離開的最忠實的伴侶,無論他走到哪裏,身在何方,總會留下有關酒與月的淋漓之作。看下面的詩句

[投影]“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客中作》)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把酒問月》)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將進酒》)

通過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李白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既不乏浪漫又略帶有悲涼的境界,而把這種酒月情緒發揮到極致的是――《月下獨酌》。

 2 (播放錄音)聽課文朗誦,注意把握詩歌節奏

[投影]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3 初讀課文,明確詩意

小組討論:

3.1 這首詩寫了什麼。(點撥:本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親人想陪的冷落情景。)

3.2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四、再讀課文,尋找美點。

自由朗讀課文,找出詩中你認爲寫得好的句子並談談理由,或值得與別人分享的自己閱讀心得。(讓同學們分小組充分討論、交流)

提示:可以圍繞下列問題思考

①本詩表達的主體情感是什麼?又是怎樣表現的?(如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或修辭手法等)

②詩中哪些詞用得特別好或哪些句子很精彩?

重點突破問題預設:(學生已解決的問題不必再提)

3.2.1 本詩的“詩眼”是什麼?(獨)

3.2.2 詩人是如何表現這個“獨”字的?(先讓學生思考討論,在分步引導)

①詩人是在什麼情況下感到“獨”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詩人真的不“獨”嗎?(熱鬧是虛的,孤獨是真的)

[強調]手法:以樂景寫哀愁

②“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我們應如何看待其中的“熱鬧”?

(以鬧寫寂)

③“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我們應如何理解作者與月相期?

(以物爲友,以羣寫獨)

[歸納小結]全詩運用了反襯手法

*最後讓學生再來回答問題“詩人是如何表現這個”獨“字的?”

[反覆訓練,以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詩歌的能力]

(參考答案:這首詩歌突出寫一個“獨”字。詩人運用豐富的想像,展現了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的複雜的情感歷程。寓“獨”於不獨之中。第一二句點出“獨”字,自斟自飲,沒有相親相近之人。從第三句至第八句表面上都是寫不獨的。舉杯邀月,對影三人,打破了獨酌無親的尷尬;但新的尷尬又來了,月不解飲,影徒隨身,於不獨之中顯其孤獨。詩人到底體諒月和影不解酒趣的缺憾,暫且和他們做伴行樂,享受着這美好的春光,人、月、影便進入了同樂交歡的境界,我歌舞、月徘徊、影零亂,我們仍然於詩人的不獨之中,看到了他的無限孤寂。醒時交歡,醉後分散,這還是“獨”。最後詩人發誓,要和明月、影子結拜爲永遠忘情的朋友,相約在高遠的銀河上游樂,這是曠達,但是這種把人生的大孤獨昇華爲與天地爲友的大歡喜,更反襯出詩人在人世間的孤獨苦悶。)

[探究]詩人爲什麼這樣“獨”?

從而引出背景:

這首詩大約寫於天寶三年春,即李林甫、楊國忠權傾朝野之時,李白備受排擠,有志難伸,其孤獨與冷落是可想而知的。

全詩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現了他放浪形骸、狂放不羈的性格。

3.3 三讀課文,準備背誦。

3.4 遷移訓練:[投影]行秋(徐璣)

戛戛秋蟬響似箏,聽蟬閒傍柳邊行。

小溪清水平如鏡,一葉飛來細浪生。

思考:這首詩主要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

參考答案:《行秋》則運用動靜映襯(或反襯)的寫法。

3.5 課內拓展:我們來欣賞詩人神奇之筆如何來寫“月”的(學生先齊讀一遍詩句,然後再思考是如何寫月的,最後教者根據學生的回答作簡要點撥)

3.5.1 望月:《玉階怨》:“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點撥]:這是一首宮怨詩,以女子望月的行動傳達出“幽怨”的信息,不經意間已經將意境含蓄地表現出來,感人至深。詩中不見人物姿態與心理狀態,作者好象也無動於衷。只是描寫人物行動,爲讀者保留了想象餘地,使詩情無限遼遠和幽深。

3.5.2 問月:《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如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點撥]:月亮的出沒多變而有規律,隱含深邃的人生哲理和宇宙奧祕,好像與人的精神世界有一種微妙的默契和聯繫。他闡述哲理,寓託人生失意感慨。詩人塑造了永恆、美好神祕的月亮形象,也塑造了一個高潔出塵然而失意的詩人自我。

3.5.3 攬月:《宣州謝胱樓餞別校書叔雲=》“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點撥]:他在蒼涼憤慨的詩歌中,用攬月述說他豪興未盡,也述說他惟明月是知友。我們從攬月的意象中看到他崇高熾熱心靈對庸俗社會的抗議。

3.5.4 寄月:《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點撥]:末二句一聯達三意:一言詩人心中愁結,無人能理解;二言明月無私,光分兩地,我與友人都能看見;三言惟明月能將愁心寄與。詩人的奇想。將無情感之月,變成理解自己,富於同情的知心人,並把愁情和懷念帶給遠方不幸的朋友。詩中一個“愁”字,有個人抱負不伸的愁,有孤獨不隨俗的愁,更有憐友不幸的愁。

3.5.5 邀月:《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月亮是知友,是良伴,可以隨意約請。

3.6 作業:“月”是我國詩歌中的傳統意象,有的抒發思鄉懷遠之情,有的寫人生短暫的悲傷,抒發愁苦之情,有的展示廣闊情懷,有的表現美好的、純潔無暇的感情,試從已學過的《唐詩宋詞選讀》中找出有關“月”詩句,理解它們表達情感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