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子部 > 儒家 > 《孔子集語》卷十二

《孔子集語》卷十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事譜十一(上)

《孔子集語》卷十二

《詩商頌序疏》引《世本》 宋湣公生弗甫何,弗甫何生宋父,宋父生正考甫,正考甫生孔父嘉。爲宋司馬,華督殺之,而絕其世。其子木金父降爲士,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爲華氏所逼,奔魯爲防大夫。故曰:"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叔梁紇生仲尼。"

《潛夫論·志氏姓》 閔公子弗父何生宋父,宋父生世子,世子生正考父,正考父生孔父嘉,孔父嘉生子木金父。木金父降爲士,故曰滅於宋。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防叔爲華氏所逼,出奔魯,爲防大夫,故曰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爲鄹大夫,故曰鄹叔紇。生孔子。

《續博物志》二 孔子生於魯襄公二十二年。

韓詩外傳》二 孔子遭齊程本子於郯之間,傾蓋而語終日,有間,顧子路曰:"由,來!取束帛十匹以贈先生。"子路不對。有間,又顧謂曰:"取束帛十匹以贈先生!"子路率爾而對曰:"昔者由也聞之於夫子,士不中道相見,女無媒而嫁者,君子不行也。"孔子曰:"夫《詩》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青揚宛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且夫齊程本子,天下之賢士也,吾於是而不贈,終身不之見也。大德不逾閒,小德出入可也。"

《說苑·尊賢》 孔子之郯,遭程子於途,傾蓋而語終日,有間,顧子路曰:"取束帛一以贈先生。"子路不對。有間,又顧曰:"取束帛一以贈先生。"子路屑然對曰:"由聞之也,士不中而見,女無媒而嫁,君子不行也。"孔子曰:"由,《詩》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今程子天下之賢士也,於是不贈,終身不見。大德毋逾閒,小德出入可也。"

《子華子》 子華子反自郯,遭孔子於途,傾蓋相顧,相語終日,甚相歡也。孔子命子路曰:"取束帛以贈先生。"子路屑然而對曰:"由聞之,士不中間見,女嫁無媒,君子不以交,禮也。"子曰:"固哉!由也。《詩》不云乎,'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今程子天下之賢士也,於斯不贈,則終身弗能見也。小子行之。"

《高士傳》 孔子年十七遂適周,見老聃。

《莊子·外篇·天道》 孔子西藏書於周室,子路謀曰:"由聞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歸居。夫子欲藏書,則試往因焉。"孔子曰:"善。"往見老聃,而老聃不許。於是紵十二經以說。老聃中其說,曰:"大謾,願聞其要。"孔子曰:"要在仁義。"老聃曰:"請問仁義,人之性邪?"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則不成,不義則不生。仁義,真人之性也。又將奚爲矣?"老聃曰:"請問何謂仁義?"孔子曰:"中心物愷,兼愛無私,此仁義之情也。"

《說苑·敬慎》 孔子之周,觀於太廟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戒,無行所悔。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勿謂何殘,其禍將然;勿謂莫聞,天妖伺人。熒熒不滅,炎炎奈何;涓涓不壅,將成江河;綿綿不絕,將成網羅;青青不伐,將尋斧柯。誠不能慎之,禍之根也;曰是何傷,禍之門也。強梁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盜怨主人,民害其貴。君子知天下之不可蓋也,故後之,下之,使人慕之,執雌持下,莫能與之爭者。人皆趨彼,我獨守此;衆人惑惑,我獨不從;內藏我知,不與人論技。我雖尊高,人莫害我。夫江河長百穀者,以其卑下也。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戒之哉!戒之哉!"孔子顧謂弟子曰:"記之!此言雖鄙,而中事情。《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行身如此,豈以口遇禍哉!"

《說苑·雜言》 孔子曰:"自季孫之賜我千鍾,而友益親;自南宮項叔之乘我車也,而道加行。故道,有時而後重,有勢而後行。微夫二子之賜,丘之道幾於廢也。"

《荀子·宥坐》 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爲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爲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孔子顧謂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孔子喟然而嘆曰:"籲!惡有滿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孔子曰:"聰明聖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挹而損之之道也。"

《韓詩外傳》三 孔子觀於周廟,有欹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謂何器也?"對曰:"此蓋爲宥坐之器。"孔子曰:"聞宥坐器,滿則覆,虛則欹,中則正,有之乎?"對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試之,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欹。孔子喟然而嘆曰:"嗚呼!惡有滿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孔子曰:"持滿之道,抑而損之。"子路曰:"損之有道乎?"孔子曰:"德行寬裕者,守之以恭;土地廣大者,守之以儉;祿位尊盛者,守之以卑;人衆兵強者,守之以畏;聰明睿知者,守之以愚;博聞強記者,守之以淺。夫是之謂抑而損之。"

《淮南子·道應訓》 孔子觀桓公之廟有器焉,謂之宥卮。孔子曰:"善哉!予得見此器。"顧曰:"弟子取水。"水至,灌之,其中則正,其盈則覆。孔子造然革容曰:"善哉!持盈者乎!"子貢在側,曰:"請問持盈。"曰:"益而損之。"曰:"何謂益而損之?"曰:"夫物盛而衰,樂極而悲,日中而移,月盈而虧。是故聰明睿知,守之以愚;多聞博辯,守之以陋;武力毅勇,守之以畏;富貴廣大,守之以儉;德施天下,守之以讓。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而弗失也。反此五者,未嘗不危也。"

《說苑·敬慎》 孔子觀於周廟,而有欹器焉。孔子問守廟者曰:"此爲何器?"對曰:"蓋爲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滿則覆,虛則欹,中則正。有之乎?"對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而試之,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欹。孔子喟然嘆曰:"嗚呼!惡有滿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孔子曰:"持滿之道,挹而損之。"子路曰:"損之有道乎?"孔子曰:"高而能下,滿而能虛,富而能儉,貴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辯而能訥,博而能淺,明而能闇,是謂損而不極。能行此道,唯至德者及之。《易》曰:'不損而益之,故損;自損而終,故益。'"

《呂氏春秋·離俗覽·舉難》 季孫氏劫公家,孔子欲諭術則見外,於是受養而便說。魯國以訾,孔子曰:"龍食乎清而遊乎清,螭食乎清而遊乎濁,魚食乎濁而遊乎濁。今丘上不及龍,下不若魚,丘其螭邪!"

《論衡·龍虛》 孔子曰:"龍食於清遊於清,龜食於清遊於濁,魚食於濁遊於清。丘上不及龍,下不爲魚,中止其龜與!"

《說苑·修文》 孔子至齊郭門之外,遇一嬰兒,挈一壺相與俱行。其視精,其心正,其行端。孔子謂御曰:"趣驅之,趣驅之!韶樂方作。"孔子至彼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晏子春秋·外篇下》 仲尼遊齊,見景公。景公曰:"先生奚不見寡人宰乎?"仲尼對曰:"臣聞晏子事三君而得順焉,是有三心,所以不見也。"仲尼出,景公以其言告晏子,晏子對曰:"不然!嬰爲三心,三君爲一心故,三君皆欲其國之安,是以嬰得順也。嬰聞之,是而非之,非而是之,猶非也。孔丘必據處此一心矣。"

《晏子春秋·外篇下》 仲尼之齊,見景公而不見晏子。子貢曰:"見君不見其從政者,可乎?"仲尼曰:"吾聞晏子事三君而順焉,吾疑其爲人。"晏子聞之,曰:"嬰則齊之世民也,不維其行,不識其過,不能自立也。嬰聞之,有幸見愛,無幸見惡,誹譽爲類,聲響相應,見行而從之者也。嬰聞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順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順焉。今未見嬰之行而非其順也。嬰聞之,君子獨立不慚於影,獨寢不慚於魂。孔子拔樹削跡,不自以爲辱;窮陳、蔡,不自以爲約;非人不得其故,是猶澤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網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傅而貴之,今吾望傅而疑之。"仲尼聞之曰:"語有之:言發於爾,不可止於遠也;行存於身,不可掩於衆也。吾竊議晏子而不中夫人之過,吾罪幾矣!丘聞君子過人以爲友,不及人以爲師。今丘失言於夫子,譏之,是吾師也。"因宰我而謝焉,然仲尼見之。

《說苑·權謀》 孔子與齊景公坐,左右白曰:"周使來,言周廟燔。"齊景公出問曰:"何廟也?"孔子曰:"是釐王廟也。"景公曰:"何以知之?"孔子曰:"《詩》雲:'皇皇上帝,其命不忒。天之與人,必報有德。'禍亦如之。夫釐王變文、武之制而作元黃,宮室輿馬奢侈,不可振也。故天殃其廟。是以知之。"景公曰:"天何不殃其身?"曰:"天以文王之故也。若殃其身,文王之祀,無乃絕乎?故殃其廟,以章其過也。"左右入報曰:"周釐王廟也。"景公大驚,起,再拜曰:"善哉!聖人之智,豈不大乎!"

《晏子春秋·外篇下》 仲尼之齊,見景公,景公說之,欲封之以爾稽,以告晏子。晏子對曰:"不可。彼浩裾自順,不可以教下;好樂綏於民,不可使親治;立命而建事,不可使守職;厚葬破民貧國,久喪道哀費日,不可使子民;行之難者在內,而傳者無其外,故異於服,勉於行,不可以道衆而馴百姓。自大賢之滅,周室之卑也,威儀加多而民行滋薄,聲樂繁充而世德滋衰。今孔丘盛聲樂以侈世,飾絃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之禮,趨翔之節以觀衆,博學不可以儀世,勞思不可以補民,兼壽不能殫其教,當年不能究其禮,積財不能贍其樂,繁飾邪術以營世君,盛爲聲樂以淫愚其民。其道也,不可以示世;其教也,不可以導民。今欲封之,以移齊國之俗,非所以道衆存民也。"公曰:"善。"於是厚其禮而留其封,敬見不問其道。仲尼乃行。

《墨子·非儒下》 孔丘之齊,見景公。景公說,欲封之以尼谿,以告晏子。晏子曰:"不可。夫儒,浩居而自順者也,不可以教下;好樂而淫人,不可使親治;立命而怠事,不可使守職;宗喪循哀,不可使慈民;機服勉容,不可使導衆。孔丘盛容修飾以蠱世,絃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之禮以示儀,務趨翔之節以勸衆。儒學不可使議世,勞思不可以補民,絫壽不能盡其學,當年不能行其禮,積財不能贍其樂。繁飾邪術,以營世君,盛爲聲樂,以淫遇民。其道不可以期世,其學不可以導衆。今君封之以利齊俗,非所以導國先衆。"公曰:"善。"於是厚其禮,留其封,敬見而不問其道。孔丘乃恚怒於景公與晏子。乃樹鴟夷子皮于田常之門,告南郭惠子以所欲爲,歸於魯。

《呂氏春秋·離俗覽·高義》 孔子見齊景公,景公致廩丘以爲養,孔子辭不受。入,謂弟子曰:"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今說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賜之廩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駕而行。

《淮南子·氾論訓下》 孔子辭廩丘,終不盜刀鉤。

《說苑·立節》 孔子見齊景公,景公致廩丘以爲養,孔子辭不受。出,謂弟子曰:"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今說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賜我廩丘,其不知丘亦甚矣。"遂辭而行。

《韓詩外傳》八 傳曰:予小子使爾繼邵公之後,受命者必以其祖命之。孔子爲魯司寇,命之曰:"宋公之子弗甫有孫,魯孔丘,命爾爲司寇。"孔子曰:"弗甫敦及厥闢將不堪。"公曰:"不妄。"

《御覽》二百八引《苻子》 魯侯欲以孔丘爲司徒,將召三桓議之。乃謂左丘明曰:"寡人慾以孔子爲司徒,而授以魯政焉。寡人將欲詢諸三子。"左丘明曰:"孔丘其聖人與!夫聖人任政,過者離位焉。君雖欲謀,其將弗合乎!"魯侯曰:"吾子奚以知之?"丘明曰:"周人有愛裘而好珍羞,欲爲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言水卒,狐相率逃於重邱之下,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與!聖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何者?周人之謀失之矣。今君欲以孔丘爲司徒,召三桓而議之,亦與狐謀裘與羊謀羞哉!"於是魯侯遂不與三桓謀,而召孔丘爲司徒。

《呂氏春秋·孝行覽·遇合》 孔子周流海內,再幹世主,如齊至衛,所見八十餘君。委質於弟子者三千人,達徒七十人。萬乘之主得一人用可爲師,不於無人。以此遊,僅至於魯司寇。

《荀子·儒效》 仲尼將爲司寇,沈猶氏不敢朝飲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潰氏逾境而徙,魯之粥牛馬者不豫賈。必蚤正以待之者也。居於闕黨。闕黨之子弟罔不分,有親者,取多孝悌以化之也。

《新序·雜事》一 魯有沈猶氏者,旦飲羊飽之以欺市人,公慎氏有妻而淫,慎潰氏奢侈驕佚,魯市之鬻牛馬善豫賈。孔子將爲魯司寇,沈猶氏不敢朝飲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潰氏逾境而徙,魯之鬻馬牛不豫賈,布正以待之也。既爲司寇,季孟墮郈費之城,齊人歸所侵魯之地,由積正之所致也。

《呂氏春秋·先識覽·樂成》 孔子始用於魯,魯人幹誦之曰:"麛裘而緌,投之無戾;緌而麛裘,投之無郵。"用三年,男子行乎途右,女子行乎途左,財物之遺者,民莫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