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史記 > 五千年文明史留下的節日:我們的精神家園

五千年文明史留下的節日:我們的精神家園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2W 次

每年每個傳統佳節,都演繹着中華民族兒女最美好的理想情懷。 ——題記

五千年文明史留下的節日:我們的精神家園

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祭奠祖先,追憶逝者,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習俗。感念親人,祭奠先烈,不僅是一種對死者的懷想,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不知死,焉知生?不知祖宗、先人,我們如何自處,又如何安放自己的軀體和靈魂?沒有那些爲中華民族的獨立獻身的英雄們,我們又何來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不懂得感恩,不僅是一種淺薄和無知,更是一種靈魂的背叛。

端午節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葦葉芳香的五月,屈子縱身一跳,羽化成了民族的精魂。“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詩人以永不妥協、特立獨行的姿態捍衛着真理,他用自己的生命爲後人樹立了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作爲“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他的精忠赤誠、愛國思鄉、始終如一的'堅貞氣節,必將永遠被人們傳頌。他的人格魅力將會永遠激勵着人們。

中秋節

“每逢佳節倍思親”,思鄉、念親、盼團圓,是遊子們心中不解的情結。家園難捨,鄉音難改,誰能說這只是安土重遷、保守落後的思想?這一份濃濃的鄉思鄉情,不正是我們中華兒女最樸實情感的自然流露嗎?千百年來,有多少中華兒女思家而不戀家,以國爲家,在祖國大地上譜寫了一曲曲光輝壯麗的樂章!更何況,還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樣的美好祝願爲中秋節增光添彩,將我們先人的樂觀曠達情懷抒寫到了極致。望一輪皓月,盼千里嬋娟,我們自始至終都相信,家是我們心中不滅的明燈!

事實上,傳統佳節已成爲維繫海內外華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紐帶。

聖誕節、情人節、愚人節、復活節……當這些西方節日如潮水般涌來時,我們是否應該冷靜地翻開我們五千年文明史,從我們自己的節日中找到一些值得銘記的東西呢?